春节期间有哪些风俗

春节期间有哪些风俗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6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而且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北方的习俗来讲,农历腊月开始便进入了春节倒计时:

    腊八

腊月初八,便开始了春节第一项--腌腊八蒜。做法事实上十分简单:将洗干净的蒜瓣放入干的容器倒入陈醋没过即可。腊八腌制腊八蒜待到除夕前后吃,时间正好,口感上乘!腊八还会熬制腊八粥,不同于八宝粥有八种,腊八粥也叫多宝粥由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混合熬制。

    除夕

2022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因为今年的”禁炮“其实少了一些”年味“。按照除夕的习俗:除夕当天贴春联,傍晚6点放炮安神,然后便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在凌晨接神,跨旺火,除去去年的霉运,迎接新的好福气。接神是一定要一家人吃饺子的🥟,象征着团团圆圆。

    初一

年初一,拜大年。小朋友们最欣喜的便数初一了,穿着新衣,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长辈家拜年可以得到压岁钱。而且新年的娱乐活动也比较丰富:小朋友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不用担心寒假作业;大人们则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唠家常...吃的也都是山珍海味,可以尝到平时吃不到的家常饭~

    初二

年初二,回娘家。在北方有不少地区的家庭都是年初一回男方父母家,年初二回女方父母家看望。因此年初二,也叫回娘家;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初三

年初三,睡到饱。由于初一初二都在早早的走亲访友,因此初三便是可以懒床的好时候。不仅可以睡懒觉,还可以不用做家务,对于不少被父母‘安排'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天可是一个好日子呀!

    初四

年初四,迎灶神。俗谚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按习俗,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要在16时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今年初四也是冬奥会的开幕日,大家都在电视前翘首以盼。

    初五

年初五,是破五。民间传说中,大年初五这天为“财神生日”。因此,正月初五也就成了民间迎财神的吉日。按照传统习俗,拜财神。之前几日的诸多禁忌,初五此日皆可破。

    初六

年初六,宜开门。对中国人来说,“六”一直是个吉祥数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认为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寓意六六大顺,一帆风顺。因此,初六大部分上班族便开始上班,商铺也都开始营业了。

    元宵节

一直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春节才算结束。元宵节最重要的便是吃汤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北方街上还有秧歌供市民欣赏。猜灯谜,闹元宵。也就是在灯笼🏮下面挂着有谜语的字条,游人们可以自行解密,现在很多广场为了吸引游客还会设置奖品,答对3道便可以赢得小奖品。

至此,春节便结束了。其实很多习俗并没有沿用至今,但是确实老人们口中都知道的说法。现在的年轻人们虽然不会按部就班的按照习俗说法去做,但是每年也都在践行着传统。今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家都”安静“的过了虎年,虽然节日的氛围感少了一点,但是年味和家人团圆的幸福不会丢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04

春节期间有很多习俗和讲究,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从腊月开始到元宵节期间,都有很多讲究,下面笔者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一、腊月的民俗

腊月期间有六个重要的民俗,分别是:祭灶、扫房、吃饺子、吃麻糖、贴窗花、备年货。

祭灶: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为灶王节,打发灶王老爷上天。相传灶王老爷是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的好神仙,腊月二十三也是过年的开端,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扫房: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屋。北方人称为扫房、南方人称为掸尘。从前扫房是为了驱除病疫而举行的宗教仪式,后来演变为年底大扫除的传统习俗,扫房这天,无论家中的成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要争吵,意味着把家里的垃圾及霉运都扫出去,来年一定顺顺利利。

吃饺子:饺子的起源是东汉时期,是神医张仲景创制的,深受人们的喜爱,不同的饺子馅寓意不同,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年吃饺子在晚上吃,送行灶王爷。

吃麻糖:小年这天还要吃麻糖,麻糖口味清甜、口感黏腻。麻糖以精选的糯米、芝麻、麦芽糖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没有任何化学污染、添加剂。香、甜、脆、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回味无穷。

贴窗花:每年的大年三十贴窗花,此时正处于一年的年末,窗花的颜色为红色,营造一种喜庆、热闹的氛围。首先用抹布将窗户擦干净,避免残留灰尘,在窗花的背面涂上固体胶,将窗户粘上即可。

备年货:过年期间,还有准备充足的年货。吃的可以分为酒水、肉类、干果、蔬菜等。用的东西日常用品、装饰类、礼品类、祭祀用品等。

第3个回答  2022-02-06

春节又来啦!那么春节有哪些习俗呢?作为北方人,我来给大家讲讲北方家里都是怎么过春节的。

大扫除:在过年前,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屋子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事无巨细的都打扫一遍,尤其是要扫顶棚换洗床单被罩,寓意将去年的晦气和脏东西都扫出去,为迎接新的福气做准备。

贴春联,福字,吉祥物:过年之前还要做的就是贴春联,在以前,春联都是找德高望重的先生来写,写一些吉祥话,为来年增福气。贴福字,有些家庭会倒贴福字,寓意福到啦。贴吉祥物,中国有十二个生肖,每年都是一个生肖的本命年,作为尊重和吉祥,大家会贴当年的生肖作为吉祥物,而本命年的人也要从头到脚穿着红色,为了吉利和平安。

小年吃糖瓜,粘住他人的嘴,来年不吵架,大家都和和气气讲话,太太平平处事。

除夕吃饺子、放炮、给孩子压岁钱:吃饺子是中国过年必须有的环节,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团团圆圆,快快乐乐,而饺子也谐音交子,寓意来年财源滚滚,福气满盈,东北人会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会发财,福气不断。放炮时为了赶走一个叫年的怪兽,古时有传说,每到年底就会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来城市里吃人,怪兽在为非作歹的时候不小心点燃了炮竹,噼里啪啦的声音吓跑了怪兽,因此大家每年都会放炮来驱赶年这个怪兽。给孩子压岁钱是为了压住叫岁的怪兽,传闻有一个叫岁的怪兽会在过年的时候悄悄的摸小孩子的头,小孩子因此就丢了魂,变得呆呆傻傻,有一位母亲就在孩子床头放了一个红包,岁被红包烫了手,因此没法作怪,从此以后大家都给孩子红包,为了图吉利。其实就是古代孩子容易早夭,母亲为了图吉利,

第4个回答  2016-12-07
春节的风俗有:
1.扫尘
2.贴春联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4.年画
5.守岁
6.爆竹
7.拜年
8.给压岁钱等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