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 并提出改造的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1-04
学习者的特征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可以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为六个等级: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逼近法来测量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则是为了据此判定对当前学习者是否适合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方式。认知结构是指个体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它是影响新的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决定着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成功与否的关键。认知结构变量有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定性”。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由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因此,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时候我们还应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技能要求、认知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
影响技术环境中学习的学习者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既与技术环境有关,也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关,还同教学设计有关。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基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学习也会表现出新的特征,这些都使学习者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理论上讲,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如果能够包含的学生特征越丰富,这种教学设计理论就越先进。但是,为每个学习者单独设计一套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或学习方案,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学习者之间有区别,但毕竟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是会表现出很多共同的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相同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框架,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在某些设计要素上增加可选择性,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适应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