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06
(1)发展心理学认为,35岁属于成年早期(20—40岁)的后段。在成年早期,个体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但人的生理机能却从30岁左右的巅峰期开始下滑。生理上的变化叠加家庭和职场角色的转变,赶上知识技能快速迭代,在35岁左右出现职业焦虑已逐渐成为常态。(2)身处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35岁左右的职员,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难免会遇到本领恐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3)“35岁现象”表面上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也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4)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常态。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关键要调整好心态、补齐能力素质短板。(5)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就应以久久为功的努力来强化专业素养,延伸能力的边界;也应勇于走出“舒适区”,正视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6)要走出“35岁现象”带来的职场困境,除了个人端正心态、自觉加强学习外,也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①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抓好落实,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②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法、长期化,开拓更多职业发展渠道。③用人单位需在激励和培训机制上下功夫,帮助员工纾解职场焦虑。(7)职场成功没有捷径可走,焦虑烦恼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35岁前后正值人生大好年华,摆正心态、持续学习、用心付出,就不难突破职业瓶颈,创造更多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