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加作者介绍

翻译+作者介绍+赏析
赏析最好多写点

第1个回答  2006-11-03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元好问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太源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元好问“以文章独步天下者三十年,为金诗人之殿,元文章之祖”。他的诗“构思宵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深,味愈隽”。有《元遗山全集》传世
第2个回答  2006-11-05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元好问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太源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元好问“以文章独步天下者三十年,为金诗人之殿,元文章之祖”。他的诗“构思宵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深,味愈隽”。有《元遗山全集》.
第3个回答  2006-11-06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元好问】 年代:【金】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第4个回答  2006-11-03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儿辈”指作者的儿女,元好问有三子二女;“赋未开海棠”,意即做一首吟咏未开海棠的诗。
第一、二句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为了突出“数点红”,作者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红绿相互映衬,会使双方的色彩都得到加强。在此处,作者的用意显然是为了突出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仅此两句,诗人就已写足了海棠的美丽。
第三、四句作者笔锋一转由海棠引出桃李。桃李在海棠之前开花,一个“闹”字显然是从宋“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得来,然而此处却语含讽意: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诗人诚意劝其“爱惜芳心,莫要轻吐”。联系诗题来看,诗人的这一劝戒,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深层意思当是寄语儿辈。读这首诗,我们应悟到这层含义。

参考资料:http://www.zhaozhong.com/yuwen/0/list.asp?unid=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