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个称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24
之称始自秦始皇,是取三皇五帝的旧名合称,表示自己德迈三皇功超五帝。
秦始皇废除了谥号庙号,自称始,规定后代称二世、三世汉代恢复谥号、庙号,因为非有开创再造之功不能称祖,非有大功不能称宗,所以最初的并非个个都有庙号,但每个都有谥号,所以自汉到隋,习惯用谥号或其简称称,如汉世宗(庙号)孝武刘彻,就称为汉武帝,但有些庙号谥号相近,则很难区别,如刘邦是汉高祖(庙号)孝高。
后来皇权加重,几乎无帝不称宗,每个都有庙号,而谥号却变得越来越长,有的长达十几个字,不便行文,是以从唐以后改用庙号称呼,如唐玄宗、唐德宗。明清两代一般即位后不改年号,而且明代最后一个崇祯,死后清和南明给予不同的庙号,清称思宗,南明称毅宗,一般人如果称呼错了,便会祸及自身,所以此后人们习惯用年号代称,但庙号仍通用,如乾隆,一般人也多知道就是清高宗。
庙号、谥号都是死后嗣给加的,所以唐太宗时代有人称呼他“太宗”之类笑话是很低级的错误。唐以后,有些会在活着的时候接受臣下所上的“尊号”,如唐德宗就接受了“圣神文武”尊号,武则天等对此更是十分热衷,不过尊号是可以随时增删改变的,也不是每个朝代和都有,唐以后的南唐、清,都无尊号,清有给皇太后的“徽号”,如慈禧就是,但没有接受尊号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