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纪念广场的场馆展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位于上海杨浦区大连路长阳路交汇处的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歌纪念广场,于2009年9月25日落成,占地2.7万平方米,是一个大型开放式广场,有块圆形场地好似唱片的造型,象征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国歌展示馆坐落在国歌纪念广场西南侧,总面积1500平方米,通过400余件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背景、过程和影响。据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你知道国歌的来历吗?知道它诞生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吗?日前,记者专访国歌展示馆布展办公室负责人、杨浦区党史办副主任李国才,听他讲那国歌的故事。
聂耳忘情谱曲,被友人母亲戏称为“起来”
1931年,东北“九·一八”事变后,眼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文艺界爱国人士纷纷奔走呼吁。1934年成立的“电通影业公司”,专门拍摄左翼电影。一开始是租用上海斜土路上的破旧摄影棚为生产基地,1935年初搬迁到荆州路405号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风云儿女》。剧情梗概是田汉编写的。“田汉那个时候才30岁出头,却已是文艺界老大级的人物了。那个时代用的是蜡纸油印,写一张印一张。但田汉可以做到七步成诗、立等可取。”李国才告诉记者。可惜,1935年2月,田汉写好剧情梗概后没多久被捕入狱,他的好朋友夏衍接手将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剧本。这件事凑巧被聂耳听说了,这个23岁的青年跑到夏衍那里,“谱曲的事就交给我吧”。
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在上海的金城大戏院首映,非常轰动。
李国才说,“当年,聂耳经田汉介绍入党,由于宣传抗日被列入反动当局的黑名单,党组织决定让聂耳由日本转欧洲和苏联学习。聂耳是5月15日去日本的。5月14日,他前往荆州路405号试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到了日本后他对曲子进行修改,再将定稿寄回来,收件人是电通公司的司徒慧敏和孙思毅。”
在拜访司徒慧敏的女儿时,李国才得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趣闻:全中国第一个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竟是司徒慧敏的母亲。原来,当时聂耳经常到进步人士司徒慧敏家串门,每次谱完曲,都要迫不及待地唱给司徒慧敏的母亲听,司徒慧敏的母亲也非常喜欢这位勤奋的乐坛才子。当完成《义勇军进行曲》初稿时,聂耳在司徒慧敏家一遍遍唱“起来”,给司徒慧敏的母亲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每当聂耳去他们家,司徒慧敏的母亲就说“起来”来了。有一天午饭前,聂耳又去他们家,司徒慧敏的母亲对媳妇说:“快,快,再加点米,‘起来’来了。”
5月15日前往日本后,同年7月17日,聂耳游泳溺水身亡。李国才评价说,聂耳是位音乐天才,从未上过正规的音乐学院,但短暂的一生里谱写了三四十首脍炙人口的曲子,包括《卖报歌》、《大路歌》等等。其中有14首是和田汉合作的。《风云儿女》上映后不久,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流传开了,田汉出狱后,听到大街小巷唱着这首曲子,一时泪如雨下,发誓说:“没有了聂耳,我这辈子再也不创作歌词了。”
开国大典前,毛主席一锤定音“歌词不变”
李国才介绍说,1949年,筹备开国大典,《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启事,当时国歌的应征稿有632件,但国歌征集小组讨论下来,觉得都不是很满意。
10月1日就是开国大典,到了9月25日,国歌都没定下来。与此同时,众人都推选《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这天晚上,在中南海丰泽园里,大家再次热议国歌的事。作为国歌征集小组的成员之一,田汉建议说将歌词改一改,因为当时作词的大背景是抗战,现在解放了,背景变了。但周恩来说:“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了。”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认为虽然中国解放了,但要“安不忘危”,所以歌词不变。国歌的事就此定了下来。
“学生唱国歌没激情,只因对国歌诞生的背景不了解”
那么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是如何筹建起来的呢?李国才向记者娓娓道来。2005年,《杨浦论坛》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起杨浦区是国歌的发源地。原来,《风云儿女》是在上海杨浦区原荆州路405号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制作过程中,又在原徐家汇路1099号(现衡山路811号)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张《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并将该录音转录到影片《风云儿女》的胶片上。同年5月,影片《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中华大地。如此说来,国歌的诞生和杨浦、徐汇、黄浦三个区都有关系。
在一番协商后,国歌纪念广场打了上海牌,即《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上海诞生的,大家对此都无异议。之后,由杨浦区委宣传部和区史志办、文化局、档案局的几位同志开始筹建国歌展示馆。
在筹建前夕,李国才心目中已做好了布局:“国歌震撼厅”圆形的外墙上用中、英、德、法、日等多国语言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刻在透光钢板上。在“互动地球”展区,一个1.8米直径的地球模型嵌入墙内,上面投射着世界各国的多媒体图像。只要用手指轻触地球上任何地方,就能获取来自这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而在国歌展示区,人们可以随时点播各国国歌。
国歌展示馆落成后,好评如潮。但李国才还是有点小遗憾,“现在的馆受限于面积,无法详细展开介绍《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在李国才看来,国歌是对下一代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但现在一些老师反映,学生唱国歌时嘴巴张不开,“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敌人”是指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为何是用“血肉”,而不是用砖头?
李国才介绍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自发形成各种抗日组织,统称“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日本帝国主义相当残忍。“在阜新煤矿,他们把杀害的中国人熬成油点灯,俗称‘人油灯’。在大连港,由于尸体太多,日军还想出了一种‘活底棺材’,将棺材抬到荒郊野外,将底抽掉,尸体就扔掉了……”李国才表示:“现在的学生唱国歌没激情,这是由于学生对歌词不理解造成的。如果他们对国歌诞生的背景有所了解,定会激起满腔热血。”
国歌展示馆老照片:聂耳在日军眼皮底下拍侵略证据
在国歌展示馆里,有一张聂耳所拍的珍贵照片,是李国才从云南找来的,内容是“一·二八”事变后,日军侵略上海的景象。“一·二八”事变后,电影制片厂要去战地取景,聂耳拿着相机,在江边碰到了两个美国哨兵,便用英语和他们打招呼。看到小伙子长得英俊,又会英语,美国哨兵备感亲切,允许他到黄浦江边拍照。此时,有两个日本兵过来了,看到聂耳在拍日本军舰,想要将他带走。这时美国兵当了回和事佬,建议聂耳把相机里的底片抽掉。日本兵这才罢休。聂耳佯装要感谢美国兵,掏出备用胶卷为他们拍照,身体一转,就把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拍了下来。
“国歌展示馆里珍贵的老照片很多。”李国才告诉记者,《风云儿女》上映后不久,电通公司于1935年下半年就被迫关门了。当时,曾有很多人想在电通公司的电影里扮演角色,包括后来鼎鼎大名的周璇在《风云儿女》里也只争取到一个舞女甲的角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