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约”或“节俭”为话题写记叙文或议论文,800到9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04-28
保护环境 节约用纸

地球,是一个有很多资源的世界。随着我们人类科技的进步,我们用去了许多的资源,但是,我们人类不懂节约资源的话,会使地球的资源减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生态资源与人类生存关系的这种清醒认识,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生活的时代,正面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环保已迫在眉睫。我们每个人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纸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目前我国生产的纸约有500种。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必需文具——纸。纸,处处可见:课本、作业本、草稿本等等,很多很多。可是,很多同学浪费纸张,乱丢纸张的行动在校园可随处可见。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节约用纸。

节约用纸也就是植树造林

从学习中到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纸,而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但由于人们盲目的砍伐。现在树木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人人有责,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用纸”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比起节约水电来似乎遥远了一点。很少有人清楚节约用纸和保护生态环境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纸,用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纸。你统计过吗?你每天要用多少张纸?你一星期要用多少纸?你一个月乃至一年要用多少张纸?结果是惊人的。一张纸从何而来?纸是由树“变”来的。一棵树往往需要长几十年才能被人类利用。人类是无情的,电锯声中,几十年长成的大树轰然倒地。那些木材,运往造纸厂,变成了一张张纸。纸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给森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树木不仅可以用来造纸,还可以提供木材。大面积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士流失,净化空气。如果没有树木,就没有氧气,那人类也就无处安身。森林的消失危害巨大:黄土高原上原本覆盖着成片的森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林海,泛着绿色的波涛。但是,由于人们的破坏,现在黄土高原已真正成为只有黄土的高原,大地脱去了外衣,裸露出了黄色的皮肤,是那样令人痛心。而且,由于没有树木,大量的泥土流失,导致黄河含沙量极高。如此大的危害,人类怎能无动于衷?植树造林迫在眉睫。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森林能够吸收有害物质,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森林能够涵养水源,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雨量。5万亩森林贮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许多人都拎着工具去植树。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上升。这是人类改过自省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虽然森林覆盖率上升,但仍然很低。所以,植树造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人类永远的任务。现在已步入夏季,虽然已经过了植树的最好时节,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播散“节约用纸”的种子,种植“植树造林”的树木,等到来年春天,这些树木已发了芽,长高了。我们可以拿着工具到户外去,将树木的种子播散到土地上,精心呵护它们,让祖国大地充满绿色!

节约从每一张纸做起

多用一张纸能花多少钱?难免有人会这样嘀咕。其实,节约就等于创造财富。我曾经在《新民晚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跃2700吨纸、27万吨水。只要多数企业能接受双面复印和集约福音,A4的纸化肥最起码节约一半。这是多么惊人的消息呀!你节约用纸吗?你知道如何节约用纸吗?很多人用纸只用一面,用完后就扔掉了。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数不尽的纸,也不在乎这一两页的空白纸。但是,这是多大的浪费啊!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浪费,那这个世界还会有森林吗?所以,为了保护森林,保护绿色植物,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节约的人。用纸要尽量最大限底地利用它,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回收利用。

从相关资料了解到:每节约5000张A4的纸就等于节约1立方米木材,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一年就节约4745亿张纸,一棵二十岁的树可造3000张A4纸,如果这样算来就可少砍伐1581666棵树,“1581666”这个天文数字多么振奋人心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节约用纸也就是植树造林。

节约用纸,是保护地球资源的一个好办法,但是,我们应该怎样节约资源呢?我这里有几个节约用纸的小窍门,大家不妨试一试:

1、 白纸、作业本正反两面都可以写字、画图、计算等,用过的纸可以用来折纸,比较节约。

2、 折纸折得不好,可以重新拆掉,重新折,不要随便丢掉。

3、 在家里擦手可用毛巾,少用餐巾纸。

4、 在外面吃饭用餐巾纸擦嘴时,尽量将纸充分展开,减少用纸得张数。

5、 喝水用茶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 废报纸、废书可以回收,不要随便扔掉。

7、 硬卡纸碎片不要丢掉,可以用来装饰别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平时节约用纸的方法,只要你留心,还可以找到很多节约用纸的小窍门。

同学们,一页纸就是一页金,举手投足间珍惜一张纸,就等于造林一片。你是否远离了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你是否用纸的背面写过字?你是否用旧挂历纸包过书皮?你是否把废纸与垃圾分开处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节约一张纸,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树,甚至整个森林......节约不仅是美德,更是责任。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到处都是。如果我们与13亿同胞一起行动起来,真正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来吧,为了明天的明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节约!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大家都应该记着的,就是:节约用纸,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节约型社会。

260
第2个回答  2012-04-22
说节俭
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的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然而,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靠这"小家子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的。这种巨富不忘节俭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时下,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如春风化雨,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走上了富裕大道。但富裕之后,人们是否都像丰田公司那样"富了不忘节俭"呢?笔者曾多次路见躺在路上的一分硬币,但熙来攘往的行人连眨一下眼睛都不愿意,任凭脚踏车碾。"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童谣已成绝唱。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地有一造纸厂,原是个较为景气的小厂。但自从来了个颇具"开拓"精神的厂长之后,该厂很快破了产。原因正是铺张奢侈。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厂长出差一趟深圳,回来报销万元。"回扣"落进私人腰包,肥了个人,损了众人。长此以往,这样的企业怎不败落?最终,工人只能拿基本工资的30%,回家待业。时下操办红白喜事的规模,愈演愈烈,不请上几十桌,不花上几千几万的,绝不会收兵。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并不富裕,不少地区仍笼罩着贫困的阴影,可是,有些地方,越是贫困越奢侈铺张。据《文摘周刊》载:A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拨给2000万元的扶贫款,中国人民银行还提供好几百万元的优惠贷款。在这个人口不到27万的山区县,仅扶贫款就年人均75元以上。可就是这个县,它去年的财政支出比人口50万的邻县还多200万元。人们在该县政府会议室里看到的情景也令人吃惊:地面铺着猩红色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高档玻璃钢茶具,紧靠高级贴墙纸排着一溜高级沙发,还摆有塑料花。这里根本找不出一点贫困的影子,倒反让丰田公司自惭形秽。贫困,仍念念追求奢侈,这是一种悲哀。想想丰田精神,看看今日自己,不知有何感想?
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敬爱的周总理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的毛巾也补上补钉。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绝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我们说节俭,并不是在当今仍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从前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只有时时不忘"节俭",社会主义这个"家"才能日益兴旺发达。当然,今天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还没有富,要讲节俭。倘有一天,我们富了,也更应该多节俭。
可以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02
素材行吗?再自己组织一下应该很简单吧
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理论论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录里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虞书•大禹谟》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韦孝宽传》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宋•林逋《省心录》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资治通鉴》卷八九
《晋纪十一》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
《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
多求不如省费。
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声色之害,甚于鸩毒。
《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风俗》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人们不理解,节俭是一笔多么大的收入。
[古希腊]西塞罗《斯多葛派的奇谈怪论》
天上也讲究节俭,把灯烛一起熄灭了。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与其卑躬屈节以求小利还不如减少零星的花费较为得体。
[英]培根《论消费》
不节俭,谁也富不了;节俭的人很少受穷。
[英]约翰逊《漫步者》
节省等于一笔可观的收入。
[荷兰]伊拉斯谟《对话集》
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
婆罗门谚语
我是真正富有的,因为我的收入大于我的开支同我的欲求是相等的。
[英]吉本《回忆录》
勤能生则,俭能聚宝。
中国谚语
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
中国谚语
节俭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艺术,崇尚节俭乃诸美德之本。
[英]萧伯纳《革命家箴言》
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
中国谚语
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中国谚语
在享乐上花费最少的人,是最富足的人。
[美]梭罗《日记》1856年3月11日
人可以分两种:一种人节俭得仿佛要活到永远,另一种人挥霍得仿佛第二天就会死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贪婪比挥霍更是节俭之大敌。
[法]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汉•张衡《西京赋》
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
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
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
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第4个回答  2014-04-07
勤俭
节俭就是勤劳和俭朴,指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制造劳动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这不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庄稼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勤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负责。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生活告诉了我们:节约不是省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倡导勤俭节约,孔夫子把“勤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则。周恩来和革命家们勤俭节约的故事众所周知,成为美谈,影响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忘了优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总开着灯;凉爽的天气,电扇竟还运转着;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答答的躺着水,来来往往的人视若无睹;饭盒还剩一大半饭菜……
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备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锅粥,等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平,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虽然现在他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节俭意识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应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心手相牵,用节俭意识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勤俭节约一定会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