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悲情英雄是谁!

都有那些?

第1个回答  2014-05-02
No.1于禁罪名:辱节投降 这是一个征战一生的男人,这是个一生都兢兢业业,制军严整、作战奋勇的男人。但就是这个男人却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给自己划上了不光彩的一笔——“建安二十四年,……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孙权禽羽……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瘁,泣涕顿首。……禁见,惭恚发病薨。” 于文则,由于在演义里是个小角色,大家或许都很少知道他的字,但在历史上他却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也是帮曹操打拼天下的第一梯队的将军。作为一个统兵的将军,于禁是相当出色的,征张秀、讨吕布、敌袁绍、平叛乱,可以说是战功显赫。令敌人胆寒的于禁,同时得到了己方部队的敬畏,“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投降呢,我想于禁应该在降与不降间受尽了内心的煎熬。降,自己的一世英明尽毁,不降,几万兵马就要被人屠杀。在个人名誉和数万生命之间,于禁选择了后者。这次作为胜利方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或许于禁认为暂时的忍辱可以换来日后的东山再起。无论如何,老天实在的很不公平,那樊城之侧的滔滔洪水,带给了关羽千秋的美誉,却带走了于禁一生的荣耀…… 悲情人物:于禁诋毁指数:10.0悲情指数:10.0
第2个回答  2014-05-02
No.4曹丕罪名:手足相残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对曹丕的评价,不可谓不高要,要说这个曹子恒在历史上绝对可以称的上是个能文善武,军政全才的有道明君。但大家对他记忆最深刻的,却是他迫害了他那个文弱书生一样的老实弟弟——曹植。 曹丕真的不顾手足之情,是个为了当皇上连亲兄弟都要杀的恶棍吗?绝对不是,因为历史上对于“七步成诗”这件事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曹植这个人也并非大家脑子里那个老实巴交,书生气质的样子。曹植本来很被曹操看好的,但是由于他持才自漫,爱耍小聪明,让曹操越来越反感,同时一件事让曹操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关羽围樊城,本来是让曹植作为监军(政委)去救曹仁的,但是曹植却在出行前醉饮,误了出发的时间,从此曹操决定让曹丕做接班人。后来曹操病故,曹植因为私人恩怨,拒绝去吊丧,这件事让曹丕很不爽,并且有人用这个理由参了曹植一本,要曹丕治罪于曹植,这个时候反到是曹丕看在亲兄弟的份上,借老娘的说辞,贬了曹植的爵位,把这个事搪塞了过去,这件事和演义里的描写是刚好相反的。而且历史证明《洛神赋》是真品,也就同时证明了曹植确实对自己的大嫂有些YY,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曹丕能忍的住就已经很大度了。试想如果你有个持才自漫、酗酒误事、父死不吊、勾引大嫂的弟弟,你还不把他拆了! 悲情人物:刘禅诋毁指数:9.0悲情指数:8.5
第3个回答  2014-05-02
No.6吕布罪名:三姓家奴 毁誉参半的温侯,着实的让人又爱又恨,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人品咋就这么次呢?其实,奉先的人品也不是象小说里那样文盲+流氓的:“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首先吕布是个有文化的人,否则不可能做“主薄”,就是现在的办公室秘书,想想这可是那个“鸡肋”杨修做过的官。其次,吕布和丁原的关系就是上下级,只不过关系比较好罢了,并不是父子,在那个年代,为了利益,吕布做掉丁原很正常,总比马超不故亲爹死活造反强多了。而且吕布作为一个出生在现内蒙古地区的粗线条汉子,总归不如京师这群老油条们老谋深算,一句“本非骨肉”,就给了吕温侯一个杀干爹的理由,可等事做成了以后,又反过来骂吕布弑父,到底谁人品次,我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身处乱世,一个不喑时世的汉子就如同一个孩子,虽然他已经不年轻了。或许在广阔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才更适合吕布,或许这样的乱世纷争天下逐鹿本就不该把这样一条汉子牵扯进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白门楼上的白绫却在随风悲鸣,哭诉着一件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悲情人物:吕布诋毁指数:6.0悲情指数:7.5
第4个回答  2014-05-02
No.10曹操罪名:乱世奸雄 抛开演义不讲,曹操自唐宋年间开始,就被搞成了一个反面典型,元代戏曲诞生后,曹操更是被描绘为奸臣的大白脸。好在到了近代鲁迅等一批文化界的名人提出要给曹操平反,这才把大伙对曹操的认识从演义转到了《三国志》。历史上的曹操到底如何,陈寿是这么评价的:“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这可不是因为《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所以陈寿在拍马屁,实在是纵观曹操一生写满了创业与奋斗,在一个玩弄权术、道义全无的乱世,能把最后一点遮羞布保留下来的君王也只有曹操一人,至少他没在活着的时候当皇上,而刘备和孙权却大言不惭的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立为王了。可能又要有人说这是因为曹操奸诈,可是在哪个乱世谁能不诈,为什么刘备骗取荆州没人说他诈?为什么大耳朵夺益州同宗的土地没人说他奸?或许“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中的“奸雄”只因为他没有姓那个留“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曹操,勒马崖边,剑指苍天,对“我负世人”亦或“世人负我”的争论,报以轻蔑的一笑,因为在他心中,只有两个字——“天下”。几千年来的“浪花”不断拍打着岸边的碣石,却始终无法“淘尽”这位“英雄”。 悲情人物:曹操诋毁指数:9.5悲情指数:5.5(好在大家已经开始给他平反了)
第5个回答  2014-05-02
No.8张鲁罪名:传播邪教 大家对这位张鲁张公祺可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演义里马超被他搞了一下(事实也是如此),陌生是因为在演义里他顶大算个友情客串。这位靠五斗米教发家的教主和与他同时代的黄大仙张角可是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都被称为“妖贼”,但是却做着截然相反的事情:张角——“黄巾贼师张角起于魏郡。托有神灵,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三月甲子,三十六(万)一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张鲁——“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县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一个杀人放火,一个乐善好施,一个以神灵的名义造反,一个以宗教作为安民手段,看似都是在宣传邪教,但前者怎么看怎么有点恐怖组织的味道(张角·拉登),后者到象个没延续下去的正统教派(汉中教)。而且作为教主的张鲁能申时度世,阎圃两句话就能让他放弃称王的心思,那可是个有个地盘就能称王的年代,做出这种决定很不容易的。到后来,曹操讨伐汉中,有人劝张鲁把金库粮仓烧了——“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但张教主怎么说的“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多爱国爱民的说法,比起同时代的几位大纵火犯,不知道要多受多少百姓爱戴,就连曹操都“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想来如果非要把张鲁定义为邪教头子,也是个好邪教头子,而这样的邪教信信估计也是无妨的。 悲情人物:张鲁诋毁指数:8.0(张大教主和李**绝对是有天壤之别的)悲情指数:6.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