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公摊面积,公摊面积计算方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公摊面积据说是李嘉诚发明的。

关于他的历史,有一种说法是:

公摊面积是李嘉诚在进行相关房地产开发的时候所采用的一种做法,后来被香港其他开发商所共用,这个说法是否可靠,我们难以判断。

不过从我们查找到的资料可以发现,国内媒体上首次出现关于公摊面积的论述是1996年的一次法学期刊上出现的,涉及到一次法律官司,讲述的是1993年的一起房地产交易纠纷,那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1993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公摊面积这个情况。

当把一个五层楼拆成5份,每层楼卖给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争执,公用面积大家平均承担成本就可以了,因为也确实是平均的在使用。但是当每层楼拆细成数个小公寓的时候就麻烦了,每一个户型的样子、占用的面积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均分,很容易在各种成本上面产生纠纷和矛盾。

香港地产商就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们按照“公共契约”的模式,把整栋大楼的土地和全部的产权以建筑面积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了所有的住户,所以你花钱买,买的是建筑面积。

那么电梯井、大堂、岗亭这些占地面积怎么算呢,按照当初约定的比例,依次扣除,剩下的,才是你的套内使用面积,这就是公摊制度的由来,公摊二个字的原意,就是公共摊派。

扩展资料:

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高层住宅比例大约25%。

1、套内建筑面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套(单元)内的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储藏室、壁柜等分户门内面积的总和②套内墙体面积③阳台建筑面积。

2、套内建筑面积=①+②+③=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3、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为: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除以整栋建筑物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其中,需要测量的数据需由产权部门测绘队进行实地测量。

4、一般情况下,住宅类的商品房公摊面积大致在10%-25%左右;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约10%-15%;小高层住宅一般在20%以内是比较合理的水平;而30层以上的住宅因为电梯数量的增多,公摊通常都在25%左右。

5、而酒店式公寓等高级住宅因为大厦内的公用面积偏多,公摊也有可能在40%以上的。从建筑形式上分,一般塔楼的分摊面积要大于板楼的分摊面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摊面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