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诗词《踏莎行•小径红稀》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0
【 #诗词鉴赏# 导语】《踏莎行•小径红稀》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晏殊的诗词《踏莎行•小径红稀》,欢迎阅读!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郊外的暮春景色。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典型的芳郊暮春图。其中“红稀”、“绿遍”、“树色阴阴”等是暮春的典型特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两句,又选取了纷纷乱飞的杨花,进一步描写暮春之景。“不解”是将春风拟人化,说它不好好管教住这些杨花,任由它们乱蓬蓬地扑打人面。一个“乱”字,不仅是写杨花的状态,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一语双关。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住”,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虽然有忧愁情绪却没有衰颓情调,富有生趣。


  过片两句,视角由庭院转向室内。“翠叶藏莺”,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朱帘隔燕”,则引出以下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炉香静逐游丝转。”室内烟雾袅袅上升,与游丝缠绕在一起。“逐”、“转”二字,反衬出整个室内的寂静。最后两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点出一个“愁”字,并带出人物。词人略过一笔,把午间小饮,酒后入睡的情景一笔跳开,只写黄昏时梦醒,看到“斜阳却照深深院”。“愁梦”说明了梦境与春愁有关,或许入睡之前就有满腹的愁思,只得借酒消愁。可梦醒后斜阳还在照着深深的庭院,遂生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这又反过来加重了春愁。





   扩展阅读:晏殊的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扩展阅读:名人点评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


  《晏公神道碑》说他“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清代学者冯煦说,曼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