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写关于勤俭节约的议论文,请给些关于节约的事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我要写关于勤俭节约的议论文,请给些关于节约的事例

勤俭 勤俭【qín jiǎn】
勤:尽力多做或不断做。俭:节省。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这两个字。就是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 *** 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联合国把每年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
*** 生活简朴,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召开会议,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随意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今的物质生活日趋富足,但这不是挥霍浪费的理由。钱财花了固然可以再挣,但有些资源耗尽了却不可再生。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便。在资源相对匮乏和人口众多的社会背景下,提倡勤俭已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而是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民间勤俭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他临终前,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但这种无关休息和吃喝的“舶来”节日似乎难像传统节日一样引发共鸣。我国人均GDP在去年达到3266美元,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我国奢侈品消费也在今年超越美国,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这顶“桂冠”不算很意外,一些地方挥霍浪费确实很惊人。有的行政机构人均办公面积上百平米,公款吃喝唯恐不丰盛;有的城市建筑热衷标新立异,人为加大施工难度,增加建设造价;一些地方囤地不建,造成土地闲置和社会资本的浪费。种种“未富先奢”的迹象,与我国人均收入排名尚在世界100位之后、还有一大部分人没有富起来的状况比较,显得很不协调。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有限的土地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穿住行,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小平同志当年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但有那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就挥霍浪费,全然不顾社会责任和共同富裕的大局。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既是用有限资源生产更多财富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在资源上必须做到又勤又俭,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尤其如此。
勤俭能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我国人均资源有限,即便普通如空气和水,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也是稀缺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就有400多个供水不足;我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而一些公共建筑动辄以用钢量超过“鸟巢”来炫耀;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矿产掠夺式、粗放式开发更是比比皆是。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封存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不用,却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稀土等资源,与其说是一项战略,更不如说是勤俭和忧患意识的长远体现。在资源匮乏年代,勤俭能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并激励人们努力创造;而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享受更加多元、更高质量的消费,并不等于要消耗更多的同类资源。
勤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句,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勤俭在我国传统中被视为一项美德,并且体现在那些成就大事业者的身上。看看当前,一些官员因为“天价烟”、名贵表查出贪腐行为而“落马”,足见过度的物质需求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导致没落与沉沦。中央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进了“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坚持勤俭虽然属于道德范畴,但长远来讲,构建的是人类消费伦理,故而能在国际形成共识。
放任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而不加节制,人类将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只能获得一时的舒适。正是基于长远的考量,我们党和 *** 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并实现这一战略,勤俭节约的传统将永远不会过时。

古代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关于勤俭节约的议论文··题目要怎样拟?

勤俭节约永远是传家宝
勤俭节约,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勤俭节约,公民必备的特殊品质
勤俭节约,关键要从自身做起

写10条关于勤俭节约的建议

1、在家不挑吃,不剩饭菜。衣着整洁就行,不挑穿。
2、有节俭意识,会把零用钱放进储蓄罐或存入小银行。
3、学习用品实惠、适用就行,不购买“中看不中用”或过于昂贵的物品。
4、家长来校接送时不会要求到小店买零食或玩具。
5、备齐备足学习用品,懂得节约、爱惜,不添置过多、过勤。
6、在家用水时水笼头打开适中,不开过大,能做到人离开屋子随手关灯。

关于勤俭节约的短暂文章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要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榜样,我们要时时刻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事情,比如,见到水龙头在流水,我们上前去关上,看到有些人不时的玩弄水龙头,要上前制止。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事情呢?我就有过一次,我回老家看望我的外婆外公。找同学玩在公园玩时,无意中看到两个女孩在洗手,但是不过一会儿她们却玩起了打水仗你扑我一下,我弄你一下,水一直流着,像连绵不断的小河,哗哗的流,我心里想;真可恶,怎么可以这样浪费,真气人。我想走上前去说一说,可没那个胆。我正琢磨着,这时,有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她个子不高,扎着个马尾辫,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弯弯的眉毛,穿着一条短裙。她走上前去,洗了洗手,关上了水龙头甩甩手,说;“你们怎么这样,这水来之不宜,你们怎么这样浪费呢?不觉得可耻吗?”两个女孩生气了,反驳的说;“你管呢,我们爱玩你管呢,再说这水又不能喝呀!”女孩心平气和的说;“不管能不能喝这些浪费的水通过过滤也一样能喝呀?你们说呢?通过小女孩的一番教导,他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低着头,羞愧地说:“我们知道了水的好处,以后不会这样了!我们看了心里很高兴。那样不起眼的小女孩,竟然会说出那样的话!她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孩。我听了她的一番话,想起以前我也曾浪费过水资源,感觉很羞愧。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节约用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我们就会活不下去,地球也就没有了生命存在。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做“节水“好少年 。

勤俭节约的事例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但仍保持着富不忘贫的品德,仍过着简朴的生活,同当时官场上崇尚奢侈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俸禄虽然丰厚,却多半用来周济乡邻。平日家中都只是粗茶淡饭。有一次,他的大儿子范纯佑出门会友时由于衣服过于破旧,只好穿着弟弟的衣服。在范仲淹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历览前贤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关于勤俭节约的文章或片段

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曾影响了几代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雷锋的这种勤俭节约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了,生活上互相攀比,大手大脚,不珍惜环境,浪费资源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本月的22日是世界水日,此时此刻又使我们想到了雷锋的勤俭节约精神,就拿最普遍的水资源来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爱惜,而浪费挥霍,但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较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为1600万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造成我国缺水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为的浪费和挥霍,没有合理利用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使水资源更加缺乏。
我们现在谈学习,说理想,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连最基本的水资源都浪费尽了,我们还怎样生活呢!更不要说学习和理想了,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人类的眼泪,从节水的角度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推而广之,雷锋的勤俭节约精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社会的发展呼唤雷锋精神呢,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锋精神,新世纪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树立长期学雷锋的思想,制定强有力的措施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常抓不懈,雷锋精神才能在各个方面不断发扬光大,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紧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于勤俭节约的作文素材

节俭就是勤劳和俭朴,指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制造劳动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这不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庄稼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勤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负责。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生活告诉了我们:节约不是省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倡导勤俭节约,孔夫子把“勤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则。周恩来和革命家们勤俭节约的故事众所周知,成为美谈,影响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忘了优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总开着灯;凉爽的天气,电扇竟还运转着;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答答的躺着水,来来往往的人视若无睹;饭盒还剩一大半饭菜……
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备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锅粥,等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平,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虽然现在他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节俭意识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应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心手相牵,用节俭意识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勤俭节约一定会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楼主,如果答案可以,赶紧采纳吧

关于勤俭节约的作文,五百字.

节约美德不可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近日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从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
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有的甚至把“节约”放在破除的行列里。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时下几乎成了“小农经济思想”的代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有的人奢侈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享受生活,尽情消费”,“好日子先过,超前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玄耀消费”成为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尚”和生活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浪费水、电、油、纸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有些人民“公仆”,在“节约”与浪费大错位的问题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带头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据报道,2004年全国用于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开支共计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车消费3000亿、吃喝、出国各2000亿元。这7000亿元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为“三公”付出的代价是538元还多。如果听任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蔓延,我们中华民族“富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和精神支柱就会被摧毁,我们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危及我们的宏伟大业。这种错误倾向是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的。
诚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全国农村还有2900多万未能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城市还有1800多万人是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有不少贫困地区教师发不出工资,孩子上学缴不起学费;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财政补贴在维持生活;还有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遇到自然灾害后,又重新回到贫困状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明.佚名《名贤集》)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即使达到小康水平,也谈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没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费。 *** 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节约建国,节约办一切事业。” *** 同志多次讲到:“我们是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并无多少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可以依赖。可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艰苦创业,尽可能地节约每一点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将之用到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用的地方;尽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滋润我们的国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泛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节约是一种不竭的财富。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这种道德要求都不会过时,也不应当过时。
现在世界是许多国家,包括一些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也注意节约。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我们高许多,他们人均收入是达两万多美元。但他们的学校都进行各种“忆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他们生产也注意节约节俭,过日子注意精打细算。对比起来,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1000美元,而社会上却刮起崇阔、比阔之风。讲享受、高消费都过早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同我们的国情,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重在实践,贵在坚持。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党员干部要带头大兴节约节约之风,为群众做出表率;每个家庭都要节约持家,不要铺张浪费,不超前消费;每个公民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作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