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大家都见过自己肚子里的蛔虫,现在怎么见不到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在农村长大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肚子里会有蛔虫,需要吃打虫药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蛔虫。然而如果不注意卫生,隔不了太久又会生出蛔虫,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蛔虫

虽然人类每天会接触到大量的微生物以及虫卵,但由于人体胃酸较强,许多微生物以及虫卵都会被胃酸所侵蚀,失去活性,无法感染人类。

但蛔虫是个例外,它们的虫卵能够抵抗人类胃酸的侵蚀,并到达肠道内,虫卵在小肠处会被孵化成幼虫,并躲在小肠内偷吃人类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造成人类消瘦,以及营养不良。

当幼虫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时,此时雌性会在此产卵,蛔虫卵会随着粪便进入到外界环境,并通过粪口接触导致蛔虫传染,所以蛔虫是一种传染病。

这里多说一下,粪口传播并不是指人类直接接触粪便,再接触嘴巴,而是粪便接触到食物或者水源之后,这些受污染的食物以及水源再进入到人体时,就会造成人类感染蛔虫病。

而在过去,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很多人家会使用人粪作为有机物为农产品施肥,造成农产品受蛔虫污染。

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如果未经彻底清洗就被食用的话,就会导致感染蛔虫。如果感染蛔虫后不加以治疗,很可能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良,咳嗽发烧,严重还会导致肠梗阻现象,造成生活质量下降。

不过,治疗蛔虫病比较简单,一般吃一点打虫药就可以治愈。但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还会继续感染蛔虫。

(驱虫药宝塔糖)

为什么现在蛔虫很少见?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医学生发现自己患有蛔虫之后,教授传染病的老师非常欣喜,让他不要着急吃药,而是贡献粪便,提供新鲜的蛔虫标本。这是因为教室里的蛔虫标本,已经将近10年没有更新了。

通过这个故事也说明,目前蛔虫发病率非常低,那短短10几年里,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控制住了蛔虫的传播呢?

一般来说,传染病想要传播给别人需要有三个步骤: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我们之所以控制了蛔虫的传播,是因为我们切断了蛔虫的传播途径。

在过去,很多农村没有自来水,导致用水不方便,所以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工作做的不够好,给了蛔虫的传播机会。

而现在,即使是偏远的山区都安装了自来水,同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更多的农村人意识到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使得蛔虫卵很少有机会能够进入到人体,因此传染率会下降,直到彻底消失。

寄生虫的变化

除了蛔虫之外,之前在农村比较常见的跳蚤,虱子等也都失去的生存空间,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低,甚至完全消失。

在过去,之所以农村寄生虫横行,除了和个人卫生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 在过去人和动物的接触过于密集。

之前农村养猪,是在自家院子的角落里直接养猪,猪排泄后的排泄物无法及时清理,导致人类生活空间受动物粪便污染,以至于一些寄生虫会从动物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上,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跳蚤。

现如今一些农村禁止家庭饲养牲畜,还有一些地方则是安装了下水道,能够及时清理动物粪便,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传染源,导致寄生虫感染率下降,所以现在蛔虫、虱子、跳蚤等才越来越罕见。

总结

其实现在的农村和过去有很大的差别,过去由于生活设施不完善,人与动物混住,个人卫生等情况,使得容易接触到各种寄生虫。而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和城市条件不相上下,使得寄生虫们失去了生存条件,因此蛔虫感染率越来越低,直到成为罕见疾病。

80后的人,应该印象很深刻。那时候读书时,基本上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给学生们发两次宝塔糖,那种宝塔糖的味道,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特别好吃。

吃药宝塔糖后,第二天学校厕所的茅坑里,那些一坨一坨的米田共里,就会有弯弯曲曲的蛔虫。上厕所时,有没有拉蛔虫,其实自己是知道的,尤其是蛔虫还活着时。那蛔虫会自己蠕动,有时候拉一半,那蛔虫就是不掉下来,还要自己动手去扯下来。那种感觉,反正心理蛮怕的。

每个学期,吃宝塔糖,大概到四年级时,学校就换了一种新的蛔虫片,那种蛔虫片并不好吃,而宝塔糖也在那时候开始,销声匿迹了,从此宝塔糖那种甜味只能在记忆里慢慢地被遗忘。

那么。为什么以前农村里的小孩子比较容易长蛔虫呢?这个主要还是和个人卫生有关。病从口入。蛔虫都是吃出来的。

以前农村里的孩子,对于卫生的意识比较差,口渴了就喝生水,平时也喜欢到地里偷番薯葛薯,各种水果等吃。偷来的番薯,是不洗的,用衣服把泥巴擦干净,就用牙齿把番薯皮啃干净,就直接吃了。而偷来的水果,也基本上就是直接吃了。

就是因为这样喝生水,吃脏东西,把蛔虫的虫卵也吃到肚子去。时间一长,肚里的蛔虫就会进入肠道,并且寄生在那里。

得了蛔虫病后,孩子会明显地显瘦,而且时不时地不明原因肚子绞痛等。以前的家长其实也挺有经验的,看到自家孩子明显瘦了,就会第一时间给小孩买蛔虫片吃。

那么现在的孩子,为啥没有蛔虫了呢?

现在孩子,完全没有蛔虫,那是不可能的,只是说比以前的孩子少了。这主要得益于现在家长们的卫生意识比较好。

从小就教育孩子,勤洗手,水果洗了后才能吃,喝水要喝烧过的,东西掉地上就不能吃,番薯葛薯等蔬菜要煮熟才吃。反正现在的家长在卫生方面教育小孩,比我们那时候的父母好很多。我们知道,蛔虫病都是从口进去的病,在吃这方面把好关,得病的概率就少很多了。

而且现在学校里,除了加强卫生宣传,像我们农村里的,虽然学校已经不发蛔虫片了,但是家长们还会自己到药店每年给小孩买一次药的。

总得来说。现在孩子们得蛔虫病的概率少很多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而蛔虫病,只要从吃的方面预防好,还是可以避免的。

过去在农村很不注意个人卫生,口渴了是很少喝热水的,觉得还得放凉很麻烦,在大夏天的时候,很多孩子是很少有这种耐心的,口渴了直接舀瓢水喝,有的甚至直接趴在河里喝,我小时候在地里干活渴了连小水沟的水都喝过。因为这些生水没有加热,因此里边含有大量的蛔虫卵,这些虫卵便通过这种途径进入到人体之内,就会长蛔虫,这是得蛔虫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太重视,每天让其自行的玩耍,有蛔虫病并不奇怪。

以前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那为什么蛔虫病如今却没有了呢: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虫卵摄入途径少了。以前的农村生活条件有限,农民都是直接喝不经过烧开的水,看似干净无污染的生水其实含有蛔虫的虫卵,喝进去的话肚子里就会长蛔虫。虫卵进入人体的途径还很多,小孩在村里的草垛上打滚,玩泥巴,这些东西里边其实都可能有蛔虫的虫卵。

第二、 健康 意识提高了。在以前吃东西很不注意卫生,经常不洗就吃,有些食物上就有蛔虫卵被吃进肚子里,从而得了蛔虫病。如果不洁饮食、对施过农家肥的农作物不做彻底清洗、或者是不卫生的生活习惯,照样会存在蛔虫卵感染的机会。

第三、现在小孩都养的细。以前家里的小孩都没人看管任由地上打滚、如今的孩子养的精细、自然也干净卫生。

第四、现在的农村人对卫生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比如在过去,很多人会把厕所和养猪、养鸡的场所放在一块,离家里比较近,虽然容易看管,但也容易滋生大量的病虫害,等等。

我们小的时候,肚子里有蛔虫,那可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村外的地里,在家里的茅房里,只要是有人拉屎的地方,就会发现有蛔虫。最大的有筷子一样的粗细,半尺多长。

那时候治蛔虫的办法,就是吃宝塔糖。宝塔糖像圆锥体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吃起来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在社办高中上学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痛得厉害,顶不住了,就被同学们送到了社办卫生院。

医生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年人,因为长的和电影里的一个特务,老狐狸一个样子,所以被人称做老狐狸。

老狐狸按了按我的肚子,说,你的肚子里这么多蛔虫,都盘在一起,把肠子都堵死了,那还能不疼。我使劲的按按,发现有一段肠子果然硬硬的,并且还有楞楞的感觉。

老狐狸给我拿了点儿药,让我吃下后,下午便拉了很多,里边的蛔虫得有二三十条呢。

现在的孩子怎么没有蛔虫了呢?一是国家花大力气治理的结果。每年免费发宝塔糖让孩子们吃,杀灭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二是现在的孩子们的饮食卫生了,让蛔虫的卵无法通过口腔进入肠道,所以,现在就很难在孩子们的肚子里发现这些东西了。

我是一个农村人,小时候肚子里经常长蛔虫,蛔虫发作的时候,肚子就会出现疼痛,大人还说疼痛期间不能吃打虫的药,因为它会在肚子里乱串,如果疼痛过后不加处理,蛔虫会越长越多,可把我吓坏了。

记得有一次,玩耍当中蛔虫直接从后面出来一点,我当时还不知道是啥,就感觉怪怪的,然后手伸到裤儿里面直接拉出来了,等我意识到时,瞬间感觉头皮发麻,太恐怖,现在想来都感觉太恶心,挥之不去的阴影。正因为有了这次,后来吃打虫的药之后不敢上厕所[泪奔],因为那个时候的药不会把蛔虫化掉!

总结下原因,小时候不知道爱卫生,这抓一下,那里抓一下,又不知道洗手什么的,不知不觉就把蛔虫卵吞进肚子里去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小时候农村环境普遍不咋地,也没多少人注重卫生这一方面,地里种的菜,作物之类的,都是泼了粪水,这个粪水组成一般就是人,猪的代泄物,那么平常在食用这些农作物的时候,如果没有洗干净,肚子里极容易出现蛔虫。

现在总体来说要好多了,大多都注意个人卫生,整体卫生意识提高,在农村都会把食用的菜之类的清洗很干净,特别小孩子,都会要求饭前洗手,不要乱抓东西,给孩子一个好的监督教育。所以如今在农村,也很少见到蛔虫了。

相信好多80后都记得小时候自己肚子痛,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医生哪里,医生给我们吃的,宝塔糖,过后拉出来的长长的还会动的蛔虫

题主的话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童年,六七十年代,在农村,那时的孩子们,吃的、穿的那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想都想不到的。玩的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石头、坷垃、泥巴就没有别的了。孩子们没有一个是胖子,十有八九的都是骨瘦如柴,本来生活就比较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身体凭什么能长好,加上肚子里的蛔虫也来侵吞身体的营成份,因此,大多数面黄肌瘦、体质虚弱。那么,为什么小时侯肚子里的蛔虫,现在孩子身上就没有了呢?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之面:

一、不良生活习惯所致

六七十年代,不但生活水平差,而且生活质量更是无从谈起,本来粮食都不够吃的,加上孩子多,吃不饱,导致孩孑们天天是饿着肚子。大人们忙着整天的给生产队出工,根本没有闲心去管教孩子,孩子们只能是大的看小的,在玩耍的过程中,只要是看到遇到能吃的,无论干净不干净,用手或衣服一擦便往嘴里送。再就是,口渴的时侯,不管是坑水、河水`塘水还是井水,用手捧起来就喝,这样的生活习惯,哪有不生虫的道理。现在就不同了,人们对孩子的看管那是百倍的呵护,吃的、喝的首先是把卫生放在第一位,就是想让孩子们肚子里长蛔虫,也没那条件了。

二、恶劣的生活环境所致

六七十年代,还是以大集体公有制为主体,成年人都忙于每日里出工劳动,孩子们则除了上学,就是三五成群的在一块玩耍。但是,一件玩具也没有,孩子们只有旧地取材。一是石头片子,二是砖头块子,三是坷垃蛋,四是泥巴蛋,五是纸片子,六是桃杏核等。用这些东西玩时,有的脏兮兮,玩泥巴蛋和纸片子玩的尘土飞扬,就是吃饭也没准点,大人们做好饭,给你盛到桌子上就不管了,孩子们玩得知道饿极了才跑回家,就手也不洗地吃起来,你说这种不讲卫生的习惯,那能不生蝴虫。尤其是到了晚上,由于那时即没电,又没学习作业,孩子们玩的更野,队集体的土堆上、坡里的土沟里、湾坑塘里,无处不在的小孩子们的身影,基夲上是天天一身土、一身泥,就这样,大人们也不给洗,因为洗了第二天就没得穿了,所以,一件衣服穿个把月是经常的事,就不要说肚子里生蛔虫了,就是虱子、虮子,也是满身上都是。不得已时,晚上孩子们睡了觉,大人在小小的煤油灯下,翻着衣服,一个个抓虱子。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的玩具和穿的衣服,那真叫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所以,现在的蛔虫丶虱子、虮子都绝迹了。

三、药物影响所致

现在的儿童与三四十年前的儿童相比,除了吃的、穿的、玩的和所处的环境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外,还有个特点,相比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现在的儿童花在医疗、治病、防疫上的钱,与从前的儿童相比,那是个天文数字。现在的儿童生活虽然好了,但身体肌能确佷差,不是三天两头的感冒生病,就是时不时的不明原因的发烧,每年不知要与药店、卫生室、卫生院、大医院打多少次交道,不是打针,就是吃药,弄得大人们头痛、团团转,因此,没办法只能不间断的吃药。为了孩子,哪家家里的药不是一堆一堆的,旧的不去,新的又来了。不间断的吃药、打针药物对儿童肠道的有害细菌、寄生虫肯定也有消杀作用。因此,现在的孩子基夲上看不到有蛔虫出现了。

过去蛔虫病可实很多,我记得在六几年时侯,我只有七八岁时经常会用手拉出蛔虫来。反是肛门口一阵一阵地痒就是蛔虫,然后慢慢露出肛门外有一寸左右就用手拉出来。长的有六七寸长,当时那个年代对蛔虫并不可怕,这种情况每个孩都是这样,习以为常所以就不怕。如果你在大便时拉出来大小起码有十多只,多的时候有二十多只。当时医学不发达,后来就有宝塔糖能杀死蛔虫,结果在九几年就很少了。但现在基本上很难看到有蛔虫病了,不过有的很少,为什么过去总有蛔虫病呢?道理很简单,过去生活条件差,吃没好的吃穿没好的穿。特别是小孩子经常吃生食,比如,山上的野果地里的生稻谷都会吃。所以吃多了生东西胃很难消化,这样特别容易繁殖蛔虫,而且是蛔虫最佳的场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环境也比过去好多了,而且医学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很多病都灭绝了!比如,癞子头冬瓜脚几乎看不到了。过去这种病在农村每个村都有几个,证明现在疫苗很重要,才能有效控制各种疾病。

小时候在农村,大家都见过自己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现在见不着到了?

1.在以前我们小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东西卫生方面都不讲究。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从不讲究卫生引起的蛔虫,而且吃了蛔虫药之后那个虫子是打不死的,拉大便里面一起拉出来,那还是活的,跟大便一起拉出来,而且还有时候拉出来一半有一半不出来的,还要用手去把它拉出来,很恐怖。

2.现在的小孩父母都是细养,都很注意个人的清洁与卫生,现在小孩几乎半年要吃一次那个蛔虫药。而且那个蛔虫都是打死成便了跟大便一起拉出来的,所以看不到,所以现在都见不着蛔虫。

与虱子一样,蛔虫也是农村80后及部分90后一个难以忘却的回忆。那时的农村孩子,几乎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两样东西。

与虱子的痒相比,蛔虫给人带来的痛苦要大一些,除了肚子的阵痛外,还要面临每次上厕所时的恐惧,害怕看到排出的蛔虫。

当时得了蛔虫的孩子,大多吃过那白色圆锥形的宝塔糖。一提起吃宝塔糖,准定有孩子会哭闹,并不是嫌糖苦,而是害怕。

每次吃完宝塔糖,稍等片刻就要赶紧去上厕所。小孩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哭,因为会有蛔虫被排出来,有时还需要大人辅助。

如果是蛔虫出现成群结团现象,则很难顺利排出体外,这时就得父母帮忙。

这个东西还不能扯断了,否则会引起肚子的剧痛。这个是笔者的亲身经历,父亲每次给我吃宝塔糖,我都会有些心理负担。

那时村里的孩子几乎没有胖的,大多数面黄肌瘦,没精打采的样子。好不容易吃上点饭菜,全让这蛔虫把营养给吸收走了。

我那时的蛔虫病比较严重,动不动就喊肚子疼,那种疼是一阵一阵的疼。除了疼外,还有就是食欲不振,看见啥都没胃口。

母亲炒菜时,只要闻到油烟味,马上就犯恶心,嘴里不停的冒酸水想要吐。小时候特别爱吃糖,每次吃完都会引发肚子疼。

后来才知道,这些反应都是蛔虫引起的。蛔虫在肚子里是无孔不入,甜食会使蛔虫活动异常兴奋,于是会出现肚子疼现象。

蛔虫在肚子里游走,只要有通道它就会往里钻,比如眼角、胆道、消化道等。我在五年级时,就亲眼看到过同学吐出虫子。

这在当时并不适什么稀奇事,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这种烦恼。蛔虫通常会从肠道到胃里再进入消化道,最终引发恶心呕吐。

那时候的孩子对这个都很恐惧,但又无法避免。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蛔虫,在上厕所时都会有大小蛔虫被排出体外。

为什么那时的蛔虫这么多?一个与卫生习惯有关系,另一个与整个大环境有关系。那时的小孩天天接触土地,玩脏水泥巴。

几乎没有洗手刷牙的习惯,洗澡更谈不上,最多在池塘里游泳时搓一下。而那个水并不干净,洗衣服、饮牲口都用池塘水。

那时的蔬菜瓜果用的都是农家肥,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绿色蔬菜,很多农村孩子都有直接吃的习惯,黄瓜、西红柿几乎不洗。

没有化肥农药的年代,瓜果蔬菜上的虫子非常多,很多虫卵就被直接吃了。夏天玩累了回到家,直接就喝一瓢凉的深井水。

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上完厕所擦屁股用的不是卫生纸,而是砖头角、土疙瘩、瓦片或玉米叶,只要能擦用啥都行。

那时候连纸都很少,更别指望卫生纸了。这个是感染蛔虫的最快方式,总之当时的农村感染蛔虫渠道很多,而且很难避免。

蛔虫卵会随粪便排出,在适当环境下约10天会发育成杆状蚴。脱皮后变成具有感染性虫卵,如被吞食,幼虫会在肠内生长。

大概到了90年代,蛔虫开始变少,大部分孩子已经脱离蛔虫的烦恼。主要是因化肥用药的大量使用及孩子有条件讲卫生了。

随着外界虫卵的减少,孩子患蛔虫病的几率也在降低。到了90年代末,蛔虫不知不觉的消失于无形,很少有孩子得蛔虫病。

即使偶尔有蛔虫,也不用吃那令人害怕的宝塔糖,现在的化虫药会将蛔虫化于无形,小孩子也不用在上厕所时担心受怕。

虱子和蛔虫可以说是农村80后最典型的两种记忆,也是儿时的一种“共鸣”。几乎人人都有过经历,都有说不完的精彩往事。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蛔虫逐渐没有了生存空间,只要讲卫生、勤洗手、不吃生东西,蛔虫就很难生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