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劝学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1. 关于劝学的故事(古文加译文)50字左右

师旷劝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火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的光亮。’点亮了火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苟子劝学》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2. 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

1、《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释义: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6、《师说》节选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

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 陶渊明劝学的故事 ,最好是古文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 【改写作文孙权劝学请将这篇文言文改写成一篇故事,500字左右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孙权作为新一任的三国研究所所长,极其注重对所里下属人员的文化培养.平时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召集了所有人到一个特定的场所里练习写大字,写文章,有时还进行一下趣味抢答和知识竞赛.)(孙权这样做使吕蒙不耐烦了.于是吕蒙独自一人走到孙权的办公室与孙权说开了)吕蒙:所长,我知道您是非常喜爱文学的,但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学习.众所周知,我们印刷出是最忙的,有时候连喝茶时间也没有.所里几乎每天都要出版著作,我们忙得汗流浃背,哪有时间去学习啊!孙权:吕蒙啊,这你就错了.一个人天天要学习,知识毕竟是学不完的.你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你就要不停地学.平时吧,就多多去看一些史书和古诗一类的东西,了解了解往事.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去看看所里出版的那些著作,对你一定有用的.吕蒙:可。

可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何必去管于自己无关的事情呢?孙权:这你有错了,其实历史上的许多人都是 *** 的.就像屈原吧,他是诗人兼政治家.就连我们三国集团董事长曹操和副董事长刘备,他们都是文学家兼政治家兼学者.现在,说说我自己吧,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是我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从今天开始,你就去学习吧!(从那天起,吕蒙开始了他的学习,并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3年过去了,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出版了好几部著作了,其中包括《新三国奇遇记》.同时,他的职位也从原来的研究所印刷主任提升到现在的三国历史文化馆馆长.就在他升任的第一天,他与鲁肃相遇了.)鲁肃:我是三国历史文化调查委员会的,也是一名学者.我早就在孙权的《三国人物记》中看到过您.我非常敬佩您,尤其是您的认真的工作态度,只是那时的您不懂文学.今日看来那只是过去,今日的您更懂文学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大兄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其实改变我这一命运的,早在三年以前.是我的所长教导我的,所以,我要非常感谢他,等我赚到了钱以后,我一定会去看望他的,以表我的感激之情.鲁肃:我已经读你的《新三国奇遇记》好几遍了.我非常敬佩你的文采,每一个文字都代表一个旋律,奏出了世间的离愁.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太深奥了,有些地方我看不懂,包括其他学者.吕蒙:是啊,当我回过去去读的时候,我自己也难以理解,尽管我在行文中注意过了.每当我写一个传记时,我的心随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最后达到了看不懂的境界了.鲁肃:您还在写著作吗?说来听听.吕蒙:我正在写《三国发展史》,是记录我们三个国家的兴衰,快写完了.但仍有一些传记现在写不了,我准备下个星期去一趟乡下,找些材料.这本书大概下个月可以上市了,估计销量可以达到亿.(通过与吕蒙的对话,鲁肃更敬佩他了.晚上,吕蒙请鲁肃吃饭.鲁肃还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之后便离开了.)。

5. 摘抄两则古代劝学故事

《劝学诗》朝代:唐代作者:颜真卿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 / 偶成》朝代:宋代作者:朱熹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朝代:先秦作者: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缉阀光合叱骨癸摊含揩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

6. 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

文章:《劝学》(荀子)《为学》(彭端淑)《师说》(韩愈)《黄生借书说》(袁枚)——讲学习态度;《石钟山记》(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讲学习方法;《伤仲永》 古代劝学诗: 〔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东晋〕陶渊明《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北宋〕汪洙《神童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北宋〕《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古人早诗云:“曾记童年骑竹马,转眼便是白头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宋〕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诗。”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杨继盛《言志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于谦《禾冕》:好亲灯火研经史”、“莫负青春取自惭”。 〔明〕文嘉《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今日复明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明〕佚名《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清〕钱泳《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

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