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咸亨酒店柜台外那个孔乙己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先生在前文中有交代,打工的短衣帮都不阔绰,只能在门口买碗酒站着喝,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隔壁要酒要菜坐下来慢慢喝。可见孔乙己骨子里十分清高,并不愿堕落凡尘。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如若他金榜题名,往那一站,恐也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即使不貌似潘安,也应不至于似青面兽;文质彬彬一书生,倘若家无河东狮,更不该时常有伤痕;虽称不上“美髯翁”、也不似“虬髯客”,但不至于是乱蓬蓬。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长衫作为身份的象征,可以人在衫在,而脏、破却破天荒的在他身上和书生气联系在一起。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之乎者也,文绉绉的,与长衫的着装倒也还算是搭调。

后来,鲁迅先生背地里听人说,孔乙己本也读过书,却没有高中,为了读书甚至达到了不能自理生计,他写得一手好字,本可做做家教,或者是替人抄抄书混口饭吃,奈何他有一样坏脾气——好吃懒做,坑了他自己,最终落得靠偷为生。

旧时的科举学习内容为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等,那个背景下的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在一试之间;而也有不少悲情的读书人,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能金榜题名,进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奈何一不小心读成了书呆子,如孔乙己般不懂营生的读书人当然还有很多。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他何尝不希望别人也称他为老爷。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孔乙己自己怕是也没料到,居然成为了别人的开心果,显然他自己开心不起来,却只能接受以自己的痛苦作为别人的笑料的现实,他只能把命运改变得一步比一步糟糕。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朝是与非;这回孔乙己却选择了务实。有几分像我们常说的有一句话“活在当下”,但孔乙己却压根没想起“梦想还是要有的,反正也不占地方”这句话来。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指责别人时,辞严义正;嘈讽弱者时,口若悬河。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从容就义难,纵使百口莫辩,能坦然承认依然很难。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枉读圣贤书,不思进取丢了圣人脸面,宁肯挨打,也不愿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努力改变人生。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涨红了脸,显然孔乙己还是知道羞耻的,然而,孔子说的“知耻而后勇”他却一直没能执行下去;而他终于没能进学似乎也反映出他同样没做到“好学近乎知”,他好吃懒做、靠偷为生的坏习惯,就更是与“力行近乎仁”背道而驰了。

... ...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笑料,恐怕是低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所需物料的存在吧!

... ...

一天,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 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⑺,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 晓得?许是死了。”

“打工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古今惰性背后,竟有如此高度一致的思维。

吓得我都赶紧审视一遍自己,幸好梦想还在,幸好还是能身体力行。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终于

本是不作就不会死,孔乙己生生靠着没读好书,没学得营生本事,还不懂勤奋踏实也可以一步一步走出个未来的梗,兴许被打死、亦或是被饿死在了秋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