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伤寒论第90条辨: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原文解释:本来应该发汗,反而治以攻下,这样治疗是错误的;如果先用发汗解表,表解以后再用下法,就不错误了。本来应该先用下法,反而治以发汗,治法是错误的;如果先用攻下,治疗方法才不错误。

这个病人本来要先发汗,却是用攻下,这就代表治的方法不对,所以,不能攻下,我们在开攻下的方剂之前,一定要先看有没有表证,这是治病的原则。

因为他是表证,如果是先发汗,这是对的。如果这个病人不是表证,本来是承气汤证,应该是先攻下,结果却是开了发汗的药,这也是不对的,那就是医反了,开错了药了;这应该是先攻下,这才是对的。

这个条辨说的,可能是误诊,或者是病人自己吃坏的。我们学到这里,必须要知道何时用汗法,何是用下法或者吐法。

伤寒论第91条辨: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原文解释:患伤寒的病人,若医生误用泻下法,使得病人断续下利不止,且不断地泻下不消化的食物,身体疼痛,此时即使表邪未除,也应先祛里邪;里邪祛后,大便恢复正常,身体仍感疼痛者,此时当急救表。救里宜用四逆汤,而救表宜用桂枝汤。

常常在伤寒的时候,本来是麻黄汤证,结果攻下,一攻下的时候,伤寒陷下去了。如果没有下利就是寒湿结胸。如果得到下利,结果病人一直下利停不下来,清谷不止。吃进去什么,拉什么出来,吃东西下去都没有消化的时候,表示肠胃已经虚寒掉了,寒就是没有蠕动了。寒则凝,没有吸收功能了。

因为前面有攻下的药,攻下的药都比较寒凉。寒一遇到寒就会更寒,寒得更厉害。一吃就拉,这就比较危险、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像这种虚证,会身体疼痛。因为身上的肌肉血脉筋骨都是靠营养来供应的,结果食物营养吃下去就排掉而造成的。

救里的时候用四逆汤,救里了以后,里证没了,大便也很正常了,这时候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谓小便正常的,会身疼痛代表有表证。常常小孩下利的时候,没有小便,因为水都从大便排掉了。

所以利小便,大便下利就可以止掉了。所谓清便自调者,代表小便正常了,里阴回来了,津液也回来了,这就给他桂枝汤,如果证是麻黄汤,就给他麻黄汤。

伤寒应先解外,而医误下之,成为下利清糓不止的也有,成为阳邪下陷,邪热下利的也有;一为虚寒,一为肠热。

虚、实、寒、热绝对是不同的,应详细而分辨,仔细辩证。虚寒的病人宜温里,用四逆汤为主方。肠热的病宜清里,用葛芩连汤为主方。

大便很臭的就是肠热,一般会得到葛芩连汤证的,大部份的表证都是葛根汤,葛根汤证本来就是津液不足的人才会有的。很多小孩平常跑来跑去的,汗流得很多,一得到感冒就是葛根汤证。因为津液没了。

临床上看,葛根有预防的功能,预防病传到阳明,所以如果葛根汤开错了,开成麻黄或者是桂枝汤。病人就转到阳明证,因为发汗发太多了;病人病在表的时候,不一定病毒在哪个位置,桂枝汤、麻黄汤发表了,表的病毒去了,可是病毒已经进入阳明了,结果病人就下利,就转成葛芩连汤证。

同为误下,一为虚寒,一为肠热。则视其人之秉赋如何而异。秉赋素薄,肠胃消化机能不强的人,每为虚寒下利;素有湿热,平时喜肥甘厚味的,每成肠热下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