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经济越不景气,电影文娱行业却会越繁荣?

2023年的暑期档票房,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从6月1日至8月14日,暑期档票房已经接近170亿。

第1个回答  2023-08-17

我认为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人们娱乐需求的存在、廉价娱乐的选择、精神寄托的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等因素可能会促进电影文娱行业的繁荣。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影文娱行业繁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娱乐需求: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需要一些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和消磨时间。电影文娱行业正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行业,因此可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繁荣。

2. 廉价娱乐:与某些其他娱乐活动相比,看电影或参加文娱活动可能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娱乐方式。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更加关注花费,因此选择看电影或参加文娱活动可能是一种更加经济实惠的选择。

3. 精神寄托: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忧和失落。电影文娱行业能够提供一种精神寄托,让人们暂时脱离现实,沉浸在电影或演出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一些心理安慰和满足。

4. 政府支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可能包括对电影文娱行业的支持。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些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以鼓励电影文娱行业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23-08-17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典型的效应叫“口红效应”。大意是说在经济不景气时,像口红一样廉价的而非必要的消费品销量反而直线飙升。
虽然人们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不代表消费欲望的下降,在经济低谷期的人们更有欲望去利用廉价的消费获取生活的信心,在消费中寻找慰藉。
电影作为廉价的消费品,正是人们为心灵擦上的口红。这不但解释了整个票房井喷的原因,也解释了喜剧占据重要高地的原因。
简单来讲,消费者本可以拿来买车、买房、出国旅游或进军股市的钱,现在拿来做美容、按摩、打高尔夫、看电影!
减少了对大宗商品的购买需求,手里的“闲钱”竟然变多了,电影的廉价属性可以带着观众暂时从残酷冰冷的现实中走出来,甚至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填补空虚。

当然,如今中国电影行业的火爆并不全是经济低迷的原因。电影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国产电影在制作上更加精良,3D特效水平向影视发达的国家看齐,例如春节档的《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等特效让观众眼前一亮;
此外,电影院数量的激增、硬件设施完善带动了三线、四线城市的影视消费,观影人群从个人向家庭转变,由大城市向小城镇蔓延;
同时网络购票、网上选座的普及让观影更加方便,电商的大力补贴降低票价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催生了票房神话。


但是,高票房并不代表高质量,如今电影市场的火爆必定会让很多实业的资金流入到影视行业,这样不仅容易催生烂片,更会加速实体经济寒冬的到来,影视文化依托实体是长久必然的规律,短暂的繁荣可能是昙花一现,希望更多的人能理性的投资。
作为影视行业内的人,也不应该沾沾自喜或者跟风模仿,要知道好莱坞每次大发展的背后也是烂片大爆发、行业大洗牌的时候。
对于会赚钱的人来说,什么时候都是最佳时机,对于不会赚钱的人来说再好的时机都可能是死期。
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会将眼光继续放在高品质的影视作品上,因为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这是培养观众树立口碑的最好时机而不是赚钱的最好时机!

第3个回答  2023-08-17

你说的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属于“口红效应”。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收入会降低,对未来的期待也会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宗商品销量的下降,比如房子、车子、金银珠宝等,而转而会把钱花在一些价格低廉,但又并非生活所必需的小物件上,比如口红就会在这时走俏,它能满足女性爱美的需求,“女为悦己者容”,让自己更快乐。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口红效应的存在。比如在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色彩鲜艳、短小精致的服装大受欢迎;日本的服装业陷入低谷的时候,修鞋补衣服等行当却很热火;而最明显的就要数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美国人的口红销售额翻倍。这反倒让一些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经济危机的劣势,转化成经济效益的优势。
电影行业也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却是好莱坞最辉煌的年代。影院里卓别林、秀兰·邓波儿的电影轮番上演,让人们在笑声和歌声中暂时忘却了经济窘迫的烦恼和忧愁。也正是在那段时间,类型片模式开始形成,西部片、歌舞片、爱情片、喜剧片是最受欢迎的类型。
那个时候美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辟专版,向观众推荐危机时期适合观看的治愈影片。好莱坞还趁着这种不景气的现状,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每张门票10美元,立刻被抢购一空。那个时候的电影票价一般是5美元,人们一边排队领救济面包,一边买票去看电影,成了当时最常见的场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曾让香港电影在1998年滑落谷底,但随后就在1999年触底反弹,在世纪之交迎来了电影产量的回转。尽管那时大部分的港片质量还比较糟烂,但让当时的香港票房重新复苏。有人预测“,“中国文化产业也需要借着口红效应实现一个新的跨越。”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却成了中国电影腾飞的起点。那一年上映的《梅兰芳》《叶问》《非诚勿扰》等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佳绩,尤其是《非诚勿扰》高达3.25亿元的票房,不仅是2008年票房冠军,还打破华语票房纪录。直到冯小刚后来的《唐山大地震》才破了这个纪录。

第4个回答  2023-08-17

1. 消费转变: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可能减少其他高消费行业的支出,但对于一些相对较低价格且提供娱乐、休闲的活动,如看电影,人们的需求可能相对稳定。

比如由于经济不稳定以及收入压力,很多人可能会减少购买昂贵电子产品或奢侈品,但他们仍然有兴趣花费一些钱观看电影。因此,电影娱乐行业的繁荣可以通过符合人们消费习惯的低价娱乐形式来解释。

2. 情感释放: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寻找一些方式来缓解这种情绪。电影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出口,让人们暂时远离现实的烦恼,享受电影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娱乐。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电影来逃避现实的压力。电影可以带给观众欢乐、情感共鸣和梦想追求等,因此在经济不景气时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看电影。

3. 创新营销策略:电影娱乐行业常常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如电影宣传、明星效应、特别场次等吸引观众。

比如为了吸引观众,电影制片公司通常会在电影上市前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引发观众的兴趣。此外,一些电影院也推出优惠活动如特价场次、观影折扣等,进一步刺激观众的消费。

总的来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影娱乐行业依然繁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提供低价娱乐、情感释放和创新营销策略。此外,电影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娱乐活动,这也是其相对不受经济波动影响的原因之一。

第5个回答  2023-08-17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典型的效应叫“口红效应”。大意是说在经济不景气时,像口红一样廉价的而非必要的消费品销量反而直线飙升。
虽然人们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不代表消费欲望的下降,在经济低谷期的人们更有欲望去利用廉价的消费获取生活的信心,在消费中寻找慰藉。
电影作为廉价的消费品,正是人们为心灵擦上的口红。这不但解释了整个票房井喷的原因,也解释了喜剧占据重要高地的原因。
简单来讲,消费者本可以拿来买车、买房、出国旅游或进军股市的钱,现在拿来做美容、按摩、打高尔夫、看电影!
减少了对大宗商品的购买需求,手里的“闲钱”竟然变多了,电影的廉价属性可以带着观众暂时从残酷冰冷的现实中走出来,甚至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填补空虚。

当然,如今中国电影行业的火爆并不全是经济低迷的原因。电影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国产电影在制作上更加精良,3D特效水平向影视发达的国家看齐,例如春节档的《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等特效让观众眼前一亮;
此外,电影院数量的激增、硬件设施完善带动了三线、四线城市的影视消费,观影人群从个人向家庭转变,由大城市向小城镇蔓延;
同时网络购票、网上选座的普及让观影更加方便,电商的大力补贴降低票价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催生了票房神话。
但是,高票房并不代表高质量,如今电影市场的火爆必定会让很多实业的资金流入到影视行业,这样不仅容易催生烂片,更会加速实体经济寒冬的到来,影视文化依托实体是长久必然的规律,短暂的繁荣可能是昙花一现,希望更多的人能理性的投资。
作为影视行业内的人,也不应该沾沾自喜或者跟风模仿,要知道好莱坞每次大发展的背后也是烂片大爆发、行业大洗牌的时候。
对于会赚钱的人来说,什么时候都是最佳时机,对于不会赚钱的人来说再好的时机都可能是死期。
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会将眼光继续放在高品质的影视作品上,因为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这是培养观众树立口碑的最好时机而不是赚钱的最好时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