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能力拆书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在原生家庭里,有两组关系对我们发展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影响最大。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幸福的亲密关系中需要情绪稳定、对伴侣信任、能够表达感受、能够理解他人等特质,都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足够好的养育与关爱才能自然而然具备的,也就是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获得,通过各种需要被满足、被爱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爱人,拥有爱的能力。

现实情况是不少人从小获得的满足和关爱是很不够的。

父母之间的关系。

父母是我们学习最直接的榜样和观察对象。

一对爱人生活在一起,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差异、如何关爱对方、如何应对困难,从小到大几乎天天都在给我们做示范,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学习他们的相处方式。父母的言行并不会因为你的不喜欢而不被你模仿,因为这些模仿是潜移默化的。不过,也有一些儿时存在着爱的缺失、父母本身婚姻关系又不好的人,成年后却能摆脱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这与他们长大后自身学习与成长是分不开的。

每一个想要进入或维系亲密关系的人,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到经营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来,让对方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可以一直感受到幸福。对于很多人而言,也需要提升能力来适应新的挑战。

爱人犯错误的时候,会本能地静下来进行反思,如果他已经自责了,就不要再指责他。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愤怒等情绪,不能安静下来,从而影响他的自我反省,他的注意力会从反思、成长上被转移。不被接纳的犯错,反而更不容易改正。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人们如果能够允许对方不够完美,不再挑剔对方,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对方会在这个比较舒适的空间里慢慢成长,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

在爱情的关系里,当两个人都向外挑剔对方的不足,注意力都放在对方如何不对、如何不应该的时候,心中就只有怨气甚至是恨。之后,要么相互指责抱怨,要么隐忍,实在承受不了时就想到了分手。

人一旦向内寻找,就会发现问题不只是对方的,自己不够接纳真实的对方才是问题的根本。

爱情的可贵之处,除了浪漫、美好之外,还有其更加珍贵的功能,就是在爱情的关系里,你拥有了一个成长的机会,所有在儿时没有成长好的人格特点,在爱情里,都能够再次获得成长的机会。也只有在爱情的关系里,才有这样的机会。

没有爱的能力,换个人也不会幸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问题,跟不同的人结婚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每对爱人都会遇到问题,未来会幸福还是会分开,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遇到的问题,还取决于人们对问题时如何归因的。

“找错人”和“不会相处”一个是向外归因,一个是向内归因;一个要求外界改变来适应自己,一个愿意了解外界,进而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也许在爱情里,一个人容易幸福还是不容易幸福,区别就在于自己遇到问题的一念之间:是向外归因还是向内归因。

爱的五种能力

相爱容易相处难,爱是一门学问,需要能力。

“情绪管理”——每个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常常让与自己相爱的人痛苦,容易错失爱的机会,甚至会伤害人。

“述情”——是指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人们在表达和沟通上长犯的错误是要么有了情绪或需求不说,闷在心里,隐忍,等到忍不住了就爆发;要么常常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表达和沟通。隐忍伤害自己,指责和抱怨伤害对方。而述情是情感关系里最合适的,不伤害任何人的沟通方式。

“共情”——理解并支持对方、善解人意。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希望爱人能具备的能力,可惜很多人都没有。大家基本都是习惯了讲道理、教育对方、给建议,而不知道很多时候对方需要的其实是共情。

“允许”——尊重差异、允许成长。爱人之间吵架,发生分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允许所导致的,不允许对方跟自己不一样,不允许对方有些特点,不接纳真实的对方,想要控制对方或改变对方。都会让双方痛苦,有了允许的能力,才能给对方做真实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影响”——每个人都会变,在爱情关系里的人们更是会因为对方而改变,可以说一个人找了不同的爱人就会变成不同的人。有可能越变越完整,也有可能越变问题越严重,那么,自己怎么做,对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完整呢?

一个人做不好情绪管理,经常发脾气或压抑情绪,就做不到述情、共情;一个人不会述情,就不能把对方影响到越来越完整的方向上去,因为影响有时是需要述情来达成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允许,就做不到共情,因为共情的前提是接纳真实的对方,允许对方以他本来的样子存在。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讲“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爱情里也从来就不能讲“理”,而是要讲“情”和“爱”。

愉快地做正确的事情。

愉快的事受本我支配,正确的事受超我支配。

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规则,而忽略人的内心是否愉快、感受是否良好,这样的家庭氛围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

这些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要么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做正确的事,但不开心;要么对别人要求很高,总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不正确。

一个人很想跟另一个人在一起,一定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跟她在一起是件“愉快的事”!

社会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有太多压力了。所以,在家里这个承载爱情的地方,还是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能开心快乐、轻松自在,而不是压抑和痛苦。

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应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自己幸福的同时也幸福别人。

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都不只是一味地付出。

爱的三个层次:

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众多人理解中,有的人会把自己的需求理解为对他人的爱。一个人发现自己脑子里整天都是对方,吃饭时候是他,睡觉时候是他,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兴趣,一心只想着他,甚至梦里都是他的影子,我们就说这事爱上一个人的表现。

其实,这哪里是爱,这只是对他人的心理需要。有对方就开心,没有对方就痛苦,这说明你需要对方才能开心快乐起来,只能说明对方是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人,不能证明你是爱对方的,因为爱不仅仅是需要这么简单。

“自以为是”地付出;

自己喜欢什么就给对方买什么,认为对方也喜欢;自己觉得什么好就给对方什么,认为对方也觉得好;正如她喜欢吃苹果,而你却总是给她买香蕉。这些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对方很难收到。这样的人到头来通常会得出一个结论:说对方不懂得感恩。

满足对方的需求。

为对方做的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这样的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是用心去体察对方需要什么,有什么需求,然后去满足他。

弗洛姆说:“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如果某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当两个人都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去爱对方时,浓浓的爱意就产生了,这样的爱意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

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就经常买什么!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礼物,竟经常买来送给她!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称呼,就经常这样称呼他!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爱抚,就经常这样爱抚他!

一些人往往理性上知道如何做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因为处理不力因这件事而激起的强烈情绪,被情绪驱使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把事情做成自己不希望的状态。根本问题还是缺少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不利于经营情感,也不利于对子女的教育。

情绪管理方法一:保持客观(无为和验证)

多数人在和“假想敌”作战。

人们分析事物时,总是先假设,然后在验证假设,进而得到事物的真相。但问题是,人们很多时候并没有验证自己的假设,就认为自己的假设是事实,进而会引起情绪,把事情搞砸。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谓庸人,其实是内心创伤较多、脆弱较多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也是因为这样的假设而引起的,这些情绪,真的是很原始和不理性的,甚至多余。

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这种因假设而起的情绪,让自己可以更加平静地去享受生活,而不是经常编个故事气自己。

情绪管理方法一:穿越“情绪”按钮

情绪按钮阻碍人们获得幸福。情绪按钮越多的人,越有机会被人触碰,越敏感,越难相处,也越难拥有和谐的家庭。他们如同一个机器人,身上有很多开关,别人一旦触碰,他们就开始痛苦。他们的幸福,掌握在别人手里,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改变对方或许很难,而成长自己,随时可以开始。

情绪按钮多与童年的经历有关。人的创伤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影响最大的是生命最早期的经历和体验,因为越是早期,人的内心越脆弱,对养育者的依赖和需要也越强,越是容易形成创伤,发生了创伤事件以后,对人格发育的影响也越大。

一些人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觉自己挺幸福的,但自己有很多情绪按钮,他们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了。这可能是创伤体验发生在他们还没有记事之前,他们是不记得的。比如婴儿期即便有被抛弃的经历,如果大人不说的话,长大后一般也不会记得的,还可能因为创伤经历太痛苦了,被防御起来暂时不记得了。还有可能他们所经历的创伤体验,并不是挨打或被抛弃等很明显的时间,而是父母长期太溺爱他们,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致使他们心理发育停滞,他们也会有较强的依赖性、内心比较脆弱、害怕被抛弃等特点。

人总是要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才可能会真的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些痛,成长都是痛的,哪怕只是去锻炼身体,也是只有练到肌肉略有疼痛,才会逐渐适应,人的力量采可能会成长。心理的成长也是一样的,但痛过之后,是自己的蜕变、成长,甚至再生。

情绪管理方法三:放下对和错

对错、价值观、法律、道德等标准、规则,是文明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约束人们的本能和欲望,让人们在在自己的时候不要伤害他人,或者说让人们在爱自己的时候也爱着别人,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社会与每个人的幸福。

更多关注对错的人,也往往是内心敏感脆弱的人。

一旦觉察到自己又有了对错而起的理性情绪,试着告诉自己先放下对错,然后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心,感受一下对方做这个事情时他内在的感受是什么。有些时候,仅仅是这样去试着感受一下对方的感受,你的情绪可能就会开始慢慢消失了,因为你在从关注对错的频道里向关注感受的频道里切换,一旦理解对方的感受,可能就会将心比心,把对方的感受放到自己的感受里,和对方的感受在一起,往往也就容易释然了。

家是放松的地方,人们在单位要好好坐着,在社交场合要注意形象,如果在家里还要像外面一样循规蹈矩,家和外面有什么区别呢?

在家里,爱是排在前面的,正确是排在后面的,那些人们发明出来用来约束人的礼节,有时要靠边站。愉快有时比正确还要重要。

很多人在情感关系中遇到的问题,都与他们不会表达自己感受有关。

一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知道他的内在感受,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心理特点,也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这个人开心,又如何做这个人就会生气,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与其相处。这样的人是不容易爱的人,也容易在情感关系中遇到问题。

喜怒不形于色是爱情的天敌。爱情关系里我们不但不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反而要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爱人明白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然后爱人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我们相处。

如果你是一个不会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你的爱人就较难了解到你真实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如何对待你。而你一旦告诉了爱人你的感受,爱人便容易知道如何对待你,你就成了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相同地,你也会感觉到身边的人很好相处。

通过述情为对方画出如何爱你的线路图。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心里特点也不同,你喜欢的未必就是别人喜欢的,别人喜欢的也未必是你喜欢的。“述情”可以快速地让爱人了解你的心理特点,进而掌握与你相处的窍门。这跟很多人的特点很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女性,常常不把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告诉对方。反而让对方去猜,当对方猜不对时还会生气。

爱人是被你吸引才会跟你在一起的,但被你吸引并不代表了解你,真正能知道你经常在想什么,一定是你经常告诉他你的想法和感受,时间久了,他对你多数的想法和性格特点都了解后,他才能做到你想要的这种境界,这需要你经常“述情”的。

不要以为两人一相爱就会彼此很懂对方,这完全是两码事儿,相爱很多时候是荷尔蒙和理想化在起作用,而两个人彼此都很懂对方的爱情关系是通过彼此不断述情沟通来达到的。心有灵犀是经营的结果。

述情可以让父母不再急着催婚

述情的基本功

说话要客观,说出来的话基本都要是事实,而不是用“从来、总是、一直”等词来以偏概全。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双方的分歧,或引起对方的不满,进而使矛盾升级。说话时尽量清晰的描述,不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客观事实来说,尽量说出具体的衡量单位,既可以使得述情有较好的效果,也是在面对自己内在的无力感。

准确描述感受,述情作为一种沟通上的能力,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讲对错,只讲自己的感受。述情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关系越远,用词“颗粒度”越粗;关系越近,用词“颗粒度”越细。对于关系远的人来说,别人并不怎么在乎你的具体感受,说声“不舒服”,已经是一定程度的打开内心表达感受了。对于关系近的人,特别是爱人,朝夕相处,必须用词更精确。比如说“委屈、伤心、尴尬、羞愧、内疚”等这样的词。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

如果回到家里,我们还是保持着职场中的职业素养,带着面具生活,那就是说让我们回到家里也不要放松自己,也要很累地生活在家里,那还有谁愿意回家呢?家不就是让我们放松、休息、调整自己的地方吗?

当对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时,告诉他

        告诉对方你的需求,而非解决方案:一个人是强势的,还是温柔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在说话上,看这个人是经常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还是经常说出自己的需求,需求往往就是我们的感受。

        说出你喜欢的,而不是不喜欢的:总是说自己不喜欢什么的人,给人的感觉很消极,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排斥那些消极词汇的。比如“不喜欢、讨厌”等,常说这些话的人也会被我们的潜意识排斥。而总是说自己喜欢什么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很热爱生活的,我们会感觉这样的人很好相处。

在情感关系里,我们需要让爱人知道我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向往什么,这样不但他感觉舒服,而且知道如何做就能令我们开心!

        使用“可以”替代命令:亲爱的,可以来接我吗?可以等我放假一起回家吗?

        说出“我希望”,不说“你应该”:“我希望”没有说对方不这样做是错的,没有评价对方。只是告诉对方我很希望你这样做,意思是这是我需要的你爱我的方式,是从“愉快的事”的角度在讲,是讲“情”讲“爱”。做“你应该”的事,对方感觉是屈服,而做“我希望”的事情,对方的感觉是因为他爱你。

总是说别人“应该”如何的人,头脑中有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只要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他的这个世界,就觉得别人不对,这是自我和控制的体现,也是情感关系里的大障碍。

亲密关系里没有理解、缺少共情的话,其实也很难有关心、爱、支持、陪伴,因为关心、爱、支持、陪伴都需要有理解这个前提的,没有理解的关心、爱、支持、陪伴,并不一定是对方真正需要的。

人人都需要一个可以理解自己的爱人,一个会共情的爱人。会共情,才可能会是一个好的爱人。共情能力强的人,不但会是一个好的爱人,更会是一个好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非常强的共情能力的。

共情的两个基本功

对情绪的关注和接纳。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时,第一反应是去关注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去觉察和感受对方的感受。

共情是关注对方的感受,述情是关注自己的感受。

有的人觉察不到别人的感受,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自己有很多需求渴望得到满足。一个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注意力都在别人怎么看自己上,也就很难关注到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需要做的是先疗愈自己的这些缺失,才有精力关注别人的感受。

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引导对方去关注未来、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案。

被别人说中的情绪会明显地被感知到,随后就会减弱或消失;说的越准,相应的负面情绪越能得到彻底的释放。

你的爱人内心有了情绪,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就会减少,并感觉你很理解他,跟你的心与心得距离会越来越近。

共情的基本态度:

接纳对方有情绪;

先关注“情”再关注“理”

用心聆听和了解对方到底经历了什么

表达出你听后理解到的对方有情绪的原因和过程

不评论对错

不直接给出你的建议

引导对方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身上

允许让你的生活少烦恼

很多人不允许爱人有缺点,在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对象、沉浸在幸福当中时,会以为对方是没有缺点的,这其实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效应在起作用,也就是对对方的理想化。

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发现,对方原来是有缺点的,就会因此产生很失望的情绪,幸福感也因此大大降低。

还有些人在遇到爱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会产生很大的失望情绪,甚至会因此放弃两人的感情。

允许,简单来说,就是接纳,对于很多不如自己意的事情,能够包容和接纳,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爱的能力。

允许是不判断事情的对错,也不需要把事情装到自己心里去,我只是允许这些事情本来的面目存在,不去做抗争,臣服于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中。

任何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都会痛苦,但很多时候,导致更大问题的,并不是最初的痛苦本身,而是人们为了不去承受最初的痛苦所做的后续行为。

实际上,知道承受痛苦的能力弱,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可能会成为冲突开始的那个导火索。如: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亲戚的求助、出去旅游、驾车路线、购物、性生活、理财、投资、随份子、换工作、做家务、吃饭、装修、看电影、睡觉等等。

如果两个人当中任何一个人允许,就变成了相处得好的夫妻的情景。

允许就是试着和那些我们因为痛苦而不允许的事情和解,试着去和那些事情背后的痛苦感受在一起。

只有允许过去,你才能够有心情享受当下的美好。

允许爱人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当我们对对方身上的一些特点不满意时、急于改变对方时,通常是我们自己的一些需要没有被对方满足。

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与内心的痛苦来一个轻轻的接触,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并借助这个过程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不是继续逃避或防御。

在情感关系里,如果你能允许一些不如你意的事情发生,当那些事情发生时,你就会平和得多,也就能想出更多方法来应对或影响对方。

我允许。

我允许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允许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我允许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父母和祖先,我允许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对待我,我允许他们曾经的错误,我允许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

我允许我自己,我允许自己成功,也允许自己失败。

我允许曾经有人不喜欢我、有人否定我、有人讨厌我、有人误会我、有人不理解我、有人仇恨我,无论别人怎么看我,我都允许。

我允许曾经有人伤害我、嫉妒我、打击我。

我允许有人离开我、有人背叛我。

我允许白天,也允许夜晚。

我允许晴天,也允许雨天。

我允许人的出生,也允许人的死亡。

这些事情,都可以试着以它本来的方式允许它,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力量,这些事情原本占用你的力量会被释放出来。

发现影响的奥秘:他会因你而改变。

夫妻两人,互为环境,相互影响。

有人说,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要去改变他。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去改变你的爱人,不代表他不会改变。因为只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无论你主观上想不想改变他,他都会变的,因为他会受到你的影响,因你而变。

影响的前提地允许,就是允许对方暂时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让他慢慢发生变化,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方几乎察觉不到。而改变则不一样,改变是不允许对方当前的做法,希望对方马上变化,是要先否定对方,所以对方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并因此很痛苦。

改变给对方的感觉是否定,影响给对方的感觉是肯定。

影响有两个方法:

一是无为,就是不做什么,通过允许对方,给他成长的空间,促进他的成长;二是有为,在对方做了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时,通过述情等方式及时强化,帮助对方成长。

从父母影响孩子的角度来讲,允许就是能够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能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去帮助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慢慢地成长。

控制不住自己,也就是不允许对方按他自己的方式成长,这是影响的大忌。一旦你控制不住自己,不允许对方,你其实也就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就达不到使对方越来越好的目的。

及时奖励对方做的好的地方。

当对方做了你希望他做的行为,你可以及时表达自己的心情,让他知道你看到了他的付出,进而感觉到他行为的价值。

在你和爱人之间,互为环境,彼此如果都懂得如何影响对方,时间久了,都会发生一些改变,越来越像对方所希望的人。也许到那时,你会发现,理想的爱人是可以找到的,只不过,是要在爱人的心里把那个更好的他找出来。理想的爱情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彼此成长之后才会出现的。

做好情绪管理,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加稳定的人,更加平和得人,更好相处的人,更“可爱”的人,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对方喜欢你,更愿意跟你在一起。

通过述情,可以让对方及时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使对方很容易懂你,使爱你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是你成为一个“易爱”的人。

做好共情,可以经常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理解和支持对方,使对方常常感受到来自你的爱,使你成为一个“会爱”的人。

有了允许的能力,是你能接纳彼此之间的差异,以及给对方一个成长的机会,是你成为一个有“大爱”的人。

掌握了影响的能力,会使对方跟你在一起的过程中,越来越向一个更加完美的方向成长,成长为一个人格更加完善的人,也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想的爱人,使你成为一个懂得“智慧地爱”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