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东坡的足迹——泗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9
穿越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循着东坡的足迹,探索那片曾属于北宋时期的神秘之地——泗州。strong>泗洲,这个古名,在北宋时期隶属于淮南东路,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洪水的洗礼让它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然而,苏轼的诗篇却如同瑰宝,见证了它的存在。

在苏轼的诗篇中,僧伽塔的传奇尤为引人注目。strong>这座塔,原为僧伽大师所建,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却随着泗洲城的沉没,一同埋藏在了湖底的深深历史之中。《龟山》一诗,不仅描绘了苏轼两次游历泗州的点滴,还揭示了他对风浪与归途的深刻感受。strong>龟山,曾是宋文帝筑城的见证,如今沉睡在淮河的怀抱,与苏轼的诗行相互映照。

洪泽湖畔,苏轼以诗笔描绘出居民生活的宁静与随性。《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一诗,生动地再现了他在途中遭遇风浪的惊险与坚韧。strong>这里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如同湖水般平静,而苏轼的诗句,则是他们生活态度的诗性写照。

查阅《域志·淮南路》,我们了解到,淮阴位于楚州西部,曾有五乡三镇的繁华景象,如十八里河、洪泽、漕头。然而,北宋时的变迁使得淮阴沉入湖底,现在的洪泽县与历史的痕迹有所不同。strong>《十月十六日记所见》中,淮阴夜晚的风高月暗、晓雾寒日、飞雹疾雷,都成为苏轼笔下的生动画面。

宋史记载,淮阴和山阳曾是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山阳多次晋升,而淮阴则经历了兴衰起伏。strong>元丰七年,苏轼在贬谪途中,意外在山阳(今淮安区)遇见刘仲达,两人间的相遇被凝固在了《满庭芳》的韵律之中。

元丰八年的雪中,苏轼雪中过淮,拜会友人,留下了《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的佳作,那是他对淮水边生活的深深怀念。strong>雪中的淮河,承载着苏轼的情感与诗韵,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抹独特风景。

在这些诗篇中,我们不仅能寻觅到泗州的遗迹,更能感受到苏轼那深沉而又豪放的情感,他的足迹,如同一道穿越时空的光,照亮了泗州乃至整个北宋的历史长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