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又累又不顺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1. 全身累,可还得上班,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身疲而不得歇。

1.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2.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3.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4. 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局势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

5. 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2.

自吾来奔此处,业已一岁有余。本当披肝,以报知遇,却觉向存凌云之志苒苒熄火。想来与人无涉,问题仅在于已,盖因余实不具宠辱不惊之修为。然既已无心向工,终不至应景混事,长此以往,百无一利。为今之计,唯有主动剥职,才是正议。如此既可顺遂各方心意,又可免日后复为旗下之祭。

余在公司,全赖***相携,诸事犹感顺遂,感念无尽,即今请辞,亦不敢忘;另有徐、赵者,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于工作处体恤良多。及项目组,赵、陈二位组长,不小余智陋,面提耳输,技术、生活亦曾做多处指点,受益实多;凡此之外,各位同仁亦多惺惺相惜,每念及平日交谈之益事,历历在目,感在心怀。在此无以复言,唯多做感谢,徒表吾心。

余何以欲去之?究其过,实乃志不在焉。今之去,思度数日,为众之利而决。忖度良久,觉可为原因者三。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此其一也;

一年之中,困守一岗,虽智不逮,未能尽善,劳苦一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深感无期,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心灰之,此为其二;

夫有大志者,不居安逸之职,不食嗟来之禄,余感念鹰击长空之豪迈,常怀凌云之壮志,愿为之试,为是者三。

思及***,感如泉涌。兴业之初,首推以人为本,再曰以财为主,其次依法为纲,更兼人气、形象于一体。据说当年,公司甫设,百年可乐,大气磅礴。虽无周公吐哺之举,然逐利之道,尚能以人为本。至于形象,更是用心,故***之名,如云蒸霞蔚。登高一呼,八方来投,来则安之,潜心向工。无朝不保夕之虞,少钩心斗角之累。人人爱公司如家,每每言必称***之善,自豪之情,发乎于心。彼此相互关爱,企业充满活力,一司上下,祥气氤氲,兴业者三,一一俱备。

然时过境迁,盛形难现。公司之蜕,源于文化之颠倒,重“主”而忘“本”也。虽亦逞一时之辉煌,实为刳鸡取卵,终非长计。想公司已存廿载,岂可一朝发力,咯血搏命,耗伤内力,漫漫后程,何以为继?此之内伤,在人气之散失,咎其原因在轻吾辈之薄利。轻吾辈之利, *** 心向背,而民心之向背万难重拾。外伤好敷,内疾难愈,长此以往,沉疴难起。直教人观之于目,痛之于心。万望改观,切记、切记。

吾等人士,或曾芳心暗许,愿择***,从一而事。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或曰子龙忠勇,刘禅不争。古人有云:鸟栖良木,仕奉明主 。吾非俊杰,尚识时务。尔为明主,岂肯暗投?去意生时,悲从中起,心路历程,刀剜爪撕。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草木含情,人岂无义?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般情境,感受同身。然嘉树北植,盘桓何益?"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罢了、罢了!

虽不舍一起共事之同事,然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一朝共事,终生为友,人虽已走,愿望常思。他日遇吾衣食无计,望赐杯清茶以示不弃 ;倘得日后前程无忧,能嘘声寒暖吾愿已足。

临别赠言,权当勉励:在位诸君,各自珍重,顽强工作,守得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