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关于文言文女子如何自称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2.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尔、卿、公、若、子、女、你、君、彼

一、尔拼音:ěr

释义:

1、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

二、卿拼音:qīng

释义:

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姓。

三、公拼音:gōng

释义: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

四、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五、君拼音:jūn

释义:

1、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2、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3、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3. 你说什么 文言文怎么说

文言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六个:尔、汝、女、若、乃、而。

其中前四个比较常用。“女”是“汝”的通假字;“而”是“尔”的通假字。

说:言

什么:

何(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些什么?

曷(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奚(许子奚为不自织--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

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都可以容忍,什么不可以容忍呢?)

子言甚?尔言何?

4. 用古文怎么说

“用”字在古文中也是“用”。

用 yòng

释义:

1、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可供使用的:~品。~具。

3、进饭食的婉辞:~饭。

4、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因此:~此。

古文中的“用”:

1、《明史·詹荣传》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白话译文: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死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

2、《新唐书·张文瓘传》

绩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白话译文:李绩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

3、《淮南子·道应训》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白话译文:所以说,没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关键在于贤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们。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用品 [ yòng pǐn ]

使用的物品:生活~。办公~。

2、日用 [ rì yòng ]

日常生活的费用:一部分钱做~,其余的都储蓄起来。

3、中用 [ zhōng yòng ]

顶事;有用(多用于否定式):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真不~。

4、用力 [ yòng lì ]

用力气;使劲:~喊叫。~把门推开。

5、不用 [ bù yòng ]

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介绍了,我们认识。大家都是自己人,~客气。

5. 古文中称我叫什么

吾、余、予、朕和孤

一、吾

吾是一个汉字,读音为wú ,上下结构,部首为口。从五从口。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口指生命。吾,施身自谓也,自称;我;我的意思;姓。

二、余

余自称,指自己。早期为君王专用,商末至春秋战国后期及部分君王常以“余”自称,与“寡人”“孤”“吾”“朕”并立为君王常用自称,战国后期逐渐淡化,秦统六国后始皇帝以“朕”自称后于国内逐渐消失,后世部分贵族也流行以“余”自称,部分史书中仍以“余”为君王自称。

三、予

予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ú、yǔ,指夏朝第七代君主;予同“余”,我的意思;授予,给予。宋·周敦颐《爱莲说》等均有相关记载。

四、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

五、孤

古代帝王的自称。

六、愚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愚意(对自己意见的谦称);愚怀(谦指己见)。

6. 古代我怎么说

不带谦逊意思的“我”主要有:余、吾、予。而古人一般情况下说到自己的时候,都会用谦称。主要有如下区别:

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贾黯]谒范仲淹,曰:“某晚生,偶得科第,愿受教。”——《邵氏闻见录》;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