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古代叫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问题一:古代时候的台湾叫什么 夷州-澎湖-琉球-流求-台湾
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台湾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唬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 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 *** 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 *** 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问题二:台湾在古时候叫什么?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
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瀛”。
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鸡笼”。
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员”之称。
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埋冤”。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其状其惨,故以‘埋冤’名之”+见清施鸿保《闽杂记》,。以上四个名称与闽南土语“台湾”的读音相同,故称之。
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为“东都”。后来,其子郑经又改“东都”为“东宁”。

问题三:台湾在古代被称为 古代台湾叫什么名字 1)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
2)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
3)隋代称台湾为“流求”。
《隋书・陈棱传》记载:隋炀帝“大业三年(607),陈棱拜武贲郎将;后三岁(大业六年,610年),与朝清大夫张镇州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问题四:台湾古称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称台湾的 秦朝称台湾为“瀛州” 三国时期称为“夷州” 隋代改为“流球” 宋朝称“毗舍耶” 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 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 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 *** ,曾改名为“东郡” 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问题五:台湾的古代名称分别有多少? 台湾名称的由来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台湾”......>>

问题六:台湾的古称?? 秦朝称台湾为“瀛州”,三国时期称为“夷州”,隋代改为“流求”,宋朝称“毗舍耶”,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 *** ,曾改名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录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归纳起来有几种说法:一说,因为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一说,根据台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转音而得名;一说,是由闽南话“台员”转音而得名;一说,是从“台湾窝”(高山族浦族中的一个族称)演变而来。

问题七:古代台湾有几种称呼 珐汉、三国、南北朝叫“夷州”
隋朝、唐朝、宋朝叫“流求”
元朝叫“琉球”
明朝叫“小琉球”
清朝叫“台湾”(属福建省

问题八:台湾的原来的地方的名字叫什么? 台湾古代名称
台湾的名称在西方世界只有一个叫「Formosa」但是在中国的文献上却有许许多多的名称。最古老的名称如记载在前汉书中的「东[」,临海水土志的「夷州」,隋书的「流求」等。
这些古代的名称检讨如下:
一. 东[:在二千年前,汉朝的「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述: 「会稽海外有东[人,分为二十馀国,以岁时来献见…」所以有部份学者 推测这个「东[」就是台湾。 但我们以现代的观察,二千年前的中国是以中原即在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为主要活动区,汉朝对华南势力仅及长江下游而已。若要到更南的福建、广东是很希罕的,若要横渡大海到台湾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古代 *** 当他们到达长江下游并见到海洋时,把所能看到的岛屿一概称为「东[」。所以东[是泛指海上的众多岛屿,所以称有二十馀国,依此可证东[单指是台湾的论点是不正确的。
二. 夷州:在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的「临海水土志」中曾记戴「夷州在浙江临海郡的东南,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枯,四面皆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部落间互不相属,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种植五b,酿粟为酒,鱼肉亦多。善织细布,喜在布上刻图纹饰……」。但是「夷州」这个名称在中国古代是属於不能确定倒底是指何处的名称如「州」。在吴志孙权传说:「夷州州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及仙药,止此不还…」。从上可知在三国时的夷州并不是单指台湾,况且在山海经中「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就解释清楚当时从长江流域到福建是要乘船。所以夷州极可能是对散居於华南沿海各岛。
三. 流求:到了隋朝时,隋炀帝派遣朱宽、陈率军至流求并把数千名男女捕回中国。 在隋代的琉求又称?求,可能是指今日的冲绳群岛(即琉球群岛),它极有也将台湾的北部含括在内。
以上是古代中国对台湾可能名称。由以上名称之分析可知当时对台湾所知是一片空白。如果将古时中国与台湾强凑在一起,大概是属於有政治企图的人所联想的讲法。
台湾近代的名称
隋代(公元五八一年至六一七年)以後到宋代(公元九六○年至南宋的一二七八年)中的六百年间,在所有的中国文献上几乎都没有涉及台湾的任何文献,也就是空白了六世纪之久。元朝(一二七一年至一三六八年)是蒙古人所建立的王朝,其对海外的兴趣大大超越过汉民族,所以以後海外岛屿才又出现。较近代的名称在明初的「东西洋考」、「闽书」、「世法录」,将台湾称为「东蕃」,以有别於「东夷」。闽人周婴在其所著「东蕃记」中称唬台员」为东蕃之地,何乔远的「闽书、岛夷志」称为「大员」,张燮的「东西洋考」则称为「大圆」,後来何乔远在「镜山全集」改称为「台湾」,沈铁的奏折中称为「大湾」等等。其他尚有福建沿海居民称台湾南部为「毗舍耶」,在中原的 *** 把北部台湾称为「小琉求」。
虽然台湾的名称有如此众多,但是澎湖在元朝时即收入大元版图,当时的名称为「平湖」即今日的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泉州晋江县,并向盐民课税。
明太祖时琉球群岛,被称为大琉球,台湾称为小琉球。明中叶以後对台湾又有多种不同称呼―小东岛、小琉球、鸡笼(山)、北港、东番等等。宋元时代,泉州地方的渔民与海盗渡海来到澎湖,当时称台湾的北部为琉球,南部为被称为「毗舍耶」。「毗舍耶」它可能是菲律宾群岛的一个海岛及其原始族的名称。也很有可能是指在台湾南部所称为傀儡蕃之名,也就是今日的「排湾族」。
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台湾的中国对台湾的名称有大约有如下的叫法:
东蕃 、毗舍耶、台员、大员、大圆、台湾、大湾、东鲲、埋冤、琉球、岛夷、东夷、海夷、夷州、东[、大湾,大宛等。
为什N近在只盏闹泄对台湾......>>

问题九:台湾古称什么,隋代时称什么? 东汉、三国、南北朝叫“夷州”
隋朝、唐朝、宋朝叫“流求” 元朝叫“琉球”
明朝叫“小琉球”
清朝叫“台湾”

问题十:台湾在古代称什么 古代台湾的问题 古往今来,台湾的名称有很多:
有书籍称秦朝时台湾为“瀛州”。
《汉书》第二十八卷地理志有一句“会稽海外有东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有部份学者推测这个“东”就是台湾
三国时期称台湾为“夷洲”。《三国志》孙权传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隋代至宋代称台湾为“流求”。《隋书》第81卷记载有“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元朝时称台湾为琉球, 典籍中也有“球、求”
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群岛的中山国,诏书中称其为琉球。后来因知道了在其东南沿海还有一个岛屿,故改称中山国为大琉球,台湾为小琉球。
明朝初年,台湾在官方还有“北港、东番”的称呼。明朝台湾还有“鸡笼山”、“笨港”、“台湾窝”等诸种民间称谓。明人著作中对台湾的称呼有“大员”、“台员”、“大湾”等
郑成功率兵 *** ,曾改名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
1683年清 *** 打败郑氏政权,控制台湾,1684年,清 *** 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此,“台湾”成为台湾岛的正式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