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意义》:如何让孩子成为比我们更了不起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教育奖”首位获奖者卡罗尔·德韦克,在其《努力的意义》一书中,试图回应这些困扰教育界和家庭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个体适应性动机的最核心因素—— 积极的自我理论

这本汇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精华的作品,荣获“世界教育联合会图书奖”,书中呈现了这样一个让人积极振奋的结论:

智力高低不会最终影响成功,

只要努力的信念与热忱不变,

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走向成功。

关于作译者

作者

卡罗尔 • 德韦克

卡罗尔 • 德韦克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动机、人格及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领导者。

她贡献卓著,获奖无数,包括美国人格与 社会 心理学会杰出学者奖(2013)、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2011)、美国心理学会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专业成就奖(2010)等。


2017年,德韦克教授因自我理论的相关研究成为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教育奖”首位获奖者。《努力的意义》一书即为这一理论的精华论做,并荣获世界教育联合会图书奖(2004)。

其上一本在国内出版的作品是《终身成长》,颠覆了传统成功学的观点,提出了很多影响美国校园教育的创新理念。

译者 王芳

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人格与 社会 心理学。现担任亚洲 社会 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 社会 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 社会 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副主编。

关于《努力的意义》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 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使他们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 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

实体论者其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增长论者其自我理论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作者主张, 教育者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信念系统:

努力是被期待与享受的事情,

而挫败是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关键又精彩的论述。

有信心一定会成功吗?

拥有自信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的研究发现, 当遭遇困难时,学生在特定方面持有的信心却无法给予他们帮助 。例如,对自己的智力高度自信的实体论者会在小升初的过渡期出现成绩明显下滑的现象。此外,他们还会像低自信的实体论者一样,在学业表现不佳的时候自我怀疑(他们会想“或许我不够聪明”)。

在我看来,要理解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关键在于了解实体论的思维框架。在这种观点看来,无论多么自信,失败和困难都意味着智力不足。

由于认为智力是固定的,他们看重的是不断检验和评估自己的智力,于是会将失败和努力理解为负面事件——即使他们在一开始感觉良好。

可见, 更重要的不是你在某方面有多大的信心,而是在困难面前仍然保持信心和不自我防御的能力。

坚持总是好的吗?

我认为坚持是非常可取的品质,但它也会在某些时候不合时宜吗?比如,如果某项任务真的超出了学生当前的能力范围,再多的努力与策略都不会奏效,那么此时增长论会否因为鼓励坚持反倒成了一种阻碍?

我想未必。虽然增长论 鼓励坚持,但从不强迫必须坚持。 增长论并不会阻碍学生认清自己当下技能有所缺失的事实。实际上它反而会 允许学生选择放弃,同时又不会让他们觉得这会暴露某种缺陷,因而感到羞愧或担忧。

在我们的一些研究中,即便实体论者意识到问题非常困难,他们还是会在失败后责备自己不够聪明。他们拒绝放弃,因为那可能暴露出自己才智不足。增长论则强调 学习会随时间而累积,因此允许学生们先搁置某些问题,直到拥有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再去着手解决。

凡事都要充实愉快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许多单调烦琐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对于我来说,文书工作尤其让我恐惧,那些没完没了的表格和报告现在想到我都觉得恐怖。不论喜欢与否,人们难免要去学习做这些事情吧?

确实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打着这个旗号冠冕堂皇地把一堆无聊的材料交给学生。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其他人, 都应该尽可能让每项任务有趣起来。 例如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不仅会尝试选择那些对于学生而言有趣的东西,还会注意它们是不是也同样吸引我,然后再以我认为最有收获的方式来讲授它们。也就是说, 要时不时地问一问自己:是否还有更有趣的方法去做这件事呢?

但有些时候,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满心痛苦毫无兴趣地完成某项工作时,学会让自我去适应,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调节。

有了自我调节技能的帮忙,我们在面对冗长、繁杂且无趣的任务时将会好受一些。 而这些技能是可以教授的,掌握这些技能的学生也往往远比没有掌握的学生表现得好,这一优势在短期和长期都可以观察到。

卡罗尔·德韦克经典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

现已上架,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下单

《归因动机论》

《偏见》(第2版)

正确理解偏见、积极消除偏见

客观认识世界的不二之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