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常见的错误类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1.信息遗漏:指选项在表述时漏掉了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错误。当发现选项的表述去掉了原文的某些词句,特别是表时间、地点、范围、条件等修饰限定语时,要认真辨析这一“删减”是否造成了意思的改变。

2.无中生有:只选项中的某些内容原文,未直接表述,也不能从原文中合理推断出来,无中生有不同于对原文的合理分析与推断,从表面上看,二者所述内容都是文章没有直接呈现的,但前者不合文意,后者合乎文意,一错误一正确要区别开来。

3.生拼硬凑:将文中不同地方的信息拼合在一起,但拼合起来之后产生的意思与原文儿不符,拆分选项语注意点,弄清语意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选项,每一语意点在文中的来源,将两者精细核对,用心体察两者的语意及语意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有出入,就能发现是否有这种错误。

4.偷梁换柱:在选项的表述中用另一个词句来替换原文的表述,导致选项表述不合原文意思,如将甲概念换成乙概念,将甲词语换成以词语,将属于甲对象的内容置于乙对象名下,等等。精读文章,弄清不同概念的区别,弄清不同信息间的对应关系做相应的勾画,有助于发现是否偷梁换柱。

5.似是而非:某些表述在关键地方用了一个与原文表述相似的词语,看似恰当。实则与原文意思不同,似是而非是偷梁换柱的一种,但比一般的偷梁换柱更为隐秘。只有冷静,认真的分析选项的表述,精确的把握起一丝精细的原文核对,才能发现这种错误。

6.望文生义:对文中的某些词句,和简单的按字面阐释,或受已有知识的影响,想当然地予以解说,导致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理解有关词语的时候,不要浮于表面,既要深入思考,又要联系其上下文语境,以避免望文生义的错误。

7.断章取义:阐释某些句子意思的时候,将有关句子与其语境割裂,从而出现错误,要发现此类错误,必须始终遵循“整体理解”的词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

8.主次混淆: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选项在表述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或弄错,从而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精读文章,特别注意表达主次意思的词语,就能发现此类错误。

9.先后倒置:弄错了有关内容的先后顺序,只要认真阅读文章这种错误就不能发现。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出现错误,指代有误也是一种比较隐蔽的错误,只有将该指代词置于上下文的语境中,便倾向关句子的语义和句间关系,才能准确理解该词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浅尝辄止。

11.扩大范围:扩大了符合某种情况的对象的范围,比如将“有些(对象)”说成了“所有(对象)”,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等,因为选项在表述这些地方的内容时易出现范围扩大的错误。当选项中出现“凡是”“所有”“全部”“一切”“通通”等表示涵盖一切之意的词语的时候,则要注意原文意思是否如此。

12.缩小范围:缩小了符合某种情况的对象的范围,比如将“所有(对象)”说成了“只是某些(对象)”阅读文章和阅读选项的时候都需要留意并认真辨析,表示范围的有关词语。

13.表述绝对:在原文中某种情况的存在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选项中却说“一定……”“绝对……”,从而出现错误,当选项中出现“一定”“必然”“绝对”等表示绝无例外之意的词语的时候,要注意原文意思是否如此。

14.答非所问:指所回答的内容并非题干所问的内容,当题干中有“概念(内涵)”“(事物)属性”“原因”“条件”“目的”等特定的答题标准,而不是让考生判定叙述项是否“符合文意”时错误选项往往错在答非所问。需要注意的是答非所问的表述大多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只是不合题意,如果审题时马虎大意,解题时极易出错。

15.观点混淆:指将文中的不同观点混杂在一起或张冠李戴。论述类文章往往涉及诸多观点,有作者的观点,有其他人的观点。对文中的其他人的观点,作者或赞同或反对,当文中有不同观点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意将观点区分开,弄清哪些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哪些是作者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对于其他人的观点,则要弄清作者是赞同还是反对。

16.观点材料错位:指弄错观点和材料的对应关系。论述的文章中往往观点较多,材料亦较多,观点和材料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需要梳理语言脉络,分析剧情关系,进而准确把握观点与材料的对应关系。如果某一段落中紧紧相连的几句话包含了不止一个观点,或不止一则材料,就更要仔细品读,深入辨析。

17.或然必然混淆:将可能存在的情况说成必然存在的情况,将必然存在的情况说成可能存在的情况,从而出现错误,如果文章和选项中出现了“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词语时,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淆的错误。

18.未然已然混淆:将未来可能出现与现在已经存在弄混淆,从而导致错误,如果文章和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

19.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20.因果关系错乱:因果关系错乱分两种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21.条件结果错乱: 条件结果错乱分两种,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和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