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唐诗】(四)        张九龄:《感遇》(其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⑴葳蕤:枝叶茂盛披离。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而然地 。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⑹ 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林栖者山林高士。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翻译】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

  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

  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

  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

  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赏析】:

      春天是兰草茂盛的季节,秋天是桂花芬芳的时候,兰桂欣欣向荣,其生机勃勃和清新雅洁,象征着春秋佳节。此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这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又隐然可见其忧谗惧祸的心情。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然后生动地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转而写到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最后引出全诗主旨: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本诗虽短小,但结构严谨,诗境意尽,没有落空,从而以此比喻洁身自好。诗人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咏物背后,寄寓着浓浓的生活哲理。

【夏雪诗语】

草木秋葳蕤,志远清霜洁。

无言凭阑意,恰逢好时节。

铸词言诗者,雅音长欢悦。

脉脉寸草心,岂忍红莲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