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关于古人志向的诗句和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1.关于古人谈理想、志向的诗篇

《观沧海》这首诗借景抒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回答者:流星あ雨 - 秀才 二级 1-9 19:02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心思想: 这首诗借景抒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回答者:shendahai - 高级经理 六级 1-9 19:02 表达了作者曹操的宏伟志向。

回答者:474004032 - 试用期 一级 1-9 19:02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这是很精当的。 回答者:斑斑1023 - 魔法学徒 一级 1-9 19:03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回答者:king_4454 - 兵卒 一级 1-9 19:04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诗中亦透露出些悲凉感慨之意,耐人寻味,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表象句句写景,实际句句抒情。

境由心生,同样的景物入各人眼,经思考提炼成文字又是各个不同了。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大家细品、学习和借鉴。

将军本色是诗人。曹操兼具文才武略,不愧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译: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赏析: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

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2。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4?。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

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题为《月夜》,。

2.求关于古人得志或者远大志向的诗词

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少年行》(其三)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其二) 苏轼的: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免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祭常山回小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3.关于志向的诗句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4.中国古代有抱负的诗人及其诗句

李白 太熟悉了 就不介绍了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列的名句都是表现他们抱负的句子) 王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

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

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此据《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 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

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皇帝”。

刘禹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

5.搜索有关古人伟大的抱负的诗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苏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

——辛弃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表现取舍两难、矛盾心情的诗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 小重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