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能力正在成为稀缺资源,为什么我们难以专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互联网时代,无孔不入的信息正在改造我们的大脑,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难以专注呢?这是因为专注能力正在成为稀缺资源。

说到专注,不得不说到村上春树,我超级崇拜他的自律方式:他每日10点睡觉,4点起床,跑步吃早点后,打开电脑固定每天写10页字。这种高强度的时间控制是他稳定输出作品的保证,而反观其他天赋型作家,往往一本惊世之作后再无建树。

专注能力正在成为稀缺资源

最近在樊登读书会听到一本书,叫做《深度工作》。作者提到一个惊悚的现象:

听到这里我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我看到我身边好多人,也包括我自己,都已经慢慢丧失了专注的能力。现在不论做什么都是手机不离手,每隔5分钟就要掏出来看一次,每隔5分钟就要掏出来看一次。如果1个小时不看手机就会浑身不自在,感觉缺点什么。

即使是佛陀本人,在今天会不会挣扎呢?还好喜马拉雅山脚下没有无线网络,不然坐在一棵树下冥想49天会很难的。

手机最大的毒害,不是夺走了我们的时间,而是改造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像吸鸦片一样上瘾。 让我们从此再也无法专心做一件事。无法专注,我们就无法成功。作者说:因为只有深度工作才能 创造新价值 ,才能做出 难以复制 的东西。与深度工作对应的是肤浅工作,所谓肤浅工作,就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这类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通常不会给世界创造太多价值,而且容易复制。所以, 无法专注=无法成功 。

如何保持专注

一、警惕分心时刻,保持正念

前面我们讲了,分心会不断改造我们的大脑,对我们的大脑造成损伤。一旦这个损伤过于严重,我们可能就再也不能恢复了,以后想专注都专注不了。我怕惨了,怕自己的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以后再也无法专注。所以最近我一直在练习正念,做事情的时候就专心做一件事。

比如写文章时就把手机锁了,不要一会写文章又一会看消息,尽量保持不要并行做事,让大脑慢慢恢复。这个过程确实一开始很辛苦,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被手机改造了,我们总是隔一段时间就想看一次手机。这个也叫做戒断反应,就像一个常年吸毒的人突然不吸毒一样难受。

但是为了修复大脑,我们必须要忍受这份痛苦,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保持正念,一次只做一件事。

《深度工作》说:你要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的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不要一直分心,否则你的大脑会被重新编排,变得越来越不能专注。如果实在忍不住了,可以尝试用番茄工作法:专注40分钟,玩10分钟手机,就像我们曾经上课一样。

二、选择你的专注哲学

《深度工作》这本书里提到4种专注哲学: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新闻记者哲学。

(1)禁欲主义哲学

这种专注方式最痛苦,他要求我们想僧侣一样修行,屏蔽一切外界干扰。我们平时之所以觉得自律很痛苦,是因为我们就是选择了禁欲主义哲学,觉得只要分心了、玩了手机就是罪恶。这种方式很痛苦,但是呢,做到了就会很牛逼。

比如尤瓦尔赫拉利,他就是禁欲主义哲学,他说他从来不用智能手机。还有很多作家也是禁欲主义,因为只有高度的专注,才能产生创造性的知识和难以复制的知识。比如春上春树,比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

(2)双峰哲学

这种专注方式比禁欲主义轻松一点,它把一天的时间切分为两块:一块时间全身心专注,一块时间用来处理容易分心的琐事。比如有位文学家(具体名字忘了),他就白天用来社交、交流,晚上就把自己锁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电的地方,就靠蜡烛创作。

(3)新闻记者哲学

这种专注方式就是像新闻记者一样,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专注状态。这种状态需要长足的修炼,对于我们现在已经被损伤的大脑来说,难度有点大。

(4)节奏哲学

最后一种是节奏哲学,这是我最喜欢的专注方式,也是最适合我的专注方式。(不知道是不是最适合你的)

节奏哲学的重点在于, 把深度工作转化为一种习惯 。比如樊登,他每天晚上会固定一个时间点,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隔绝网络和手机,跟家人说这段时间不要来打扰他,他就专心的看书。这就是节奏哲学,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点,固定环境,专注的做一件事,养成习惯。

三、精力管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它会在使用的过程中被不断消耗。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是分时间段的,比如早上起来后的两个小时就精力比较好,中午就萎靡了,晚上睡前两小时比较好。所以精力管理的关键有两点:顺应精力的波动规律并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

(1)顺应精力的波动规律

我们需要尊重人性,这样做事情才会高效又不痛苦。我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的精力总是此起彼伏,有时激情满满,有时啥也不想做,就想当条咸鱼。没关系,我就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做难度最大,最痛苦的事;如果精力不好,比较颓废,我就做些轻松的事,比如把知乎收藏了一万年的文章翻出来看看……

(2)砍掉肤浅工作

只有深度的工作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只有深度的工作才具有创造性,难以复制。但是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砍掉肤浅工作,以保证我们在做深度工作的时候还有足够的精力。

什么是肤浅工作呢?就是那些经常容易受到打扰的,比如回消息、看邮件、各种杂事。要办到这点并不容易, 需要我们提前一天晚上计划好第二天要做哪些重要的事 ,心中有了清晰的目标,才不会被肤浅工作带跑。

(3)清空干扰

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如果我们的大脑同时被很多事占据,那么每件事都无法专注。就像手机同时打开了几十个软件,会卡的不行,我们需要先把不运行的软件清理掉。

我把这些干扰分为两类:事件干扰和情绪干扰。

①事件干扰

经常我们正做一件事,刚开始进入状态,结果一条消息过来。你说回吧,又要花大量时间,专注就被打断了;说不回吧,这件事一直在心里提醒你,搞得非常烦。除了消息,还有各种突发的灵感,你突然想起昨天答应了别人的某件事,突然想到一个好的点子……就这些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事情占据着你的大脑,让你无法专注。

这里安利一个超级秘诀: 建立一个追踪系统 。任何事情来了,只要不是需要立马处理,不处理就会死的事情,就丢进追踪系统。包括各种消息、突发灵感,各种杂七杂八要处理的事……

研究发现: 当我们确定某件事一定会被处理的事情,我们就不再一直关注它。 就像某个人拍着胸脯跟你说:“这件事你别管了,我来帮你解决,保证你满意。”

我们之所以一直放不下某件事,就是害怕重要的事被忘记。现在你把这些事记录在追踪系统里,你就知道,哦,我一定会处理它的。你就放心了,就不会去想它了。这样之后,直到你的大脑里面永远只有 3 件最重要的事,其他事情统统丢进追踪系统。

②情绪干扰

我们以为只有事情会干扰我们,分散我们的精力。其实远不止,情绪也在不断的分散我们的精力。比如:失恋的沮丧、人际关系的困扰、工作压力的焦虑。这些东西不断消耗我们的精力,让我们变得异常疲惫,疲惫了干嘛呢?当然是玩手机啦。

所以,情绪也要丢进追踪系统, 告诉自己,我一会来处理这件事。

(4)逐渐回升大法

第4个是我自己的小心得,我发现我经常颓废,啥也不想做。但是很神奇,每次我看完混沌大学就热血沸腾,立马精力就来了。所以我发明了一个逐步回升大法,精力不好的时候,先看看混沌大学,看完精力回来了再去学习。你也可以看看励志视频,先热热身。

四、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

私以为,环境有一半的决定权。选择一个好环境,专注就成功了一半。

待在宿舍这种地方,床、手机、游戏,想专注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别跟我说你意志力好,我试过了,大学四年没有一次成功过。只有待在咖啡馆、图书馆、书房这种地方,我才能心无旁骛的学习和工作。如果意志力不好,不要逞能,去找个好环境。

五、养成习惯

刚我们在说四种专注模式的时候,提到一种叫做 节奏哲学 。 专注的终极,就是把专注养成一种习惯。

习惯建立之前,专注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一旦习惯建立了,就像你每天早上起来洗脸、漱口一样,不再成为痛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怎么建立习惯?仪式感和成就感。

1、仪式感

习惯是需要仪式感的,没有仪式感,就很混乱,很难形成习惯。 所谓仪式感,你可以理解为一旦到了某个固定的时间,就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做一件固定的事。 就像你过年要回家团圆,早上起来要在洗漱台前洗漱。

2、成就感

一件没有成就感的事,是很难坚持到它成为习惯的。这里强烈安利一本书《游戏改变世界》。

试着给你要养成习惯的事设立奖励机制,通过不断获得成就感来养成习惯。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经验啦。

最后送上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 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

最后的最后,感谢你的阅读。我是@北辰青年,我们致力成为一名 「青年成长教育陪伴者」 ,目前已经覆盖100所城市和200所高校,全国青年组织媒体矩阵已经覆盖 2000万青年用户。

目前北辰青年未来大学希望为青年人建立一所无边界的、线上下融合的大学,去帮助每一个青年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加油,在未来我们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