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8丨汪曾祺《文游台》:拳拳之心,赤子之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文游台,是作者汪曾祺先生家乡高邮的一处名胜古迹。先生于离家多年后的一九九三年四月写了《文游台》这篇文章。

文章里先生回忆了自己清明上坟;对淳河瓜鱼的印象;初一十五泰山庙烧香拜佛和看戏的情景。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风物一一展现。

虽然事隔多年,但经过先生的妙笔,一切都栩栩如生。特别是看戏一节,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先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先生写这篇文章的重点在文游台。

文游台是先生童年梦想开始的乐园。小学的时候,每年春游都要上文游台。趴在两边窗台上看半天,看到最西边船帆在树头后面缓缓移动,心里就会酸酸的,甜甜的。

文游台也是孕育先生精神世界的地方。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文游台的出名,是因为这是苏东坡、秦少游、王定国、孙莘老聚会的地方,他们在楼上饮酒、赋诗、倾谈、笑傲。实际上文游诸贤之中,最感动高邮人心的是秦少游。笔触间虽然词句平实,但是对先人的仰慕之情却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这里的秦少游就是秦观,少游是他的字,北宋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官编修。他“词写得好,为人正派,关心人民生活”,但是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后半生一直在迁谪中度过。这样的经历与先生的遭遇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心里有太多的共鸣吧,这些人中先生最想写的人是秦少游。

先生写秦少游并不是要为他的遭遇鸣不平,而是为秦少游的文人气节所打动。

他对秦少游的评价是,迁谪生活,难以为怀,少游晚年诗词颇多伤心语,但他还是很旷达,很看得开,能于颠沛中得到苦趣。这是秦少游身上表现出来的文人气节,也是先生所敬仰和坚守的,写秦少游也是写他自己。所以,即使是一篇平平常常的记游文章,现在我们读来仍然真切感人,回味无穷。

另外,文章的最后,先生还由一段描写秦少游的传记资料,谈到了自己对现在的传记、历史题材小说的看法。先生提出,传记、历史题材小说要写得生动、真实,不要“空空廓廓,有事无人”,不要“注入许多观点,搔痒不着,吞蝇欲吐”,不要“胡说八道”。先生率直、坦诚的个性在这里表现得一览无余,即便经历过许多的苦难,也丝毫没有圆滑之气,先生对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拳拳之心,赤子之情令人敬仰。

                                                                                      2019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