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人之道”<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道德经》里说:

意思是说:

真实可信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反而不可信。

善良的人并不善辩,善辩的人反而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无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

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

天道利于众生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济大众而与世无争。

本章表达了老子对于“讲话真诚与否”、“善辩与善良”、“博学之人”以及“自私与富有”的看法。这些看法都很经典,可是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实际去看时,又有一些拓展延伸。具体如下:

关于第一条和第三条,这两条可以说是“绝对的”真理,在现代生活里依旧很适用。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捧杀”,当我第一次听到时觉得不以为然,可是后来仔细思考,却发现它的可怕之处。

让一个人长期沉浸在“自己很好”的谎言里,然后逐渐扼杀TA判断的能力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随后这个人便不能进步,与社会脱节。捧杀的力量如此之大,但它确实在无形中进行的,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好听的话”无限信任。所以说,当我们听到好听的话时就要仔细思考这些话的意义:到底是真心赞美还是有求于我们?亦或是想要让我们陷入捧杀的境地?

我始终认为,世界上一切的好处都是有原因的。自己奋斗来的能力、知识、财富都来源于那些奋斗和坚持;除父母之外(甚至不太包括父母)的所有来自他人的好都需要回报,这些回报即使不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比如感谢或内疚。

关于第三条,我认为也是非常正确的。

真正博学的人不会特意表露自己的知识,因为知识不是炫耀品,理解知识的人也不会那么庸俗。我非常佩服我的哲学老师和毛概老师,他们都很博学,也都很低调。

哲学老师性格有些“腼腆”,他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谦逊又深邃;毛概老师不仅学术能力很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不畏强权,对学校里的一些事也能幽默风趣地讽刺。毛概老师对学生也很亲和,他能体会到我们的辛苦,甚至还能体会到女生的弱势(例如学校附近有男变态、女生例假时不要坐在空调下)。除了哲学老师和毛概老师,学校里还有其他许多博学的老师,他们都让我明白了真正博学之人的样子,也是他们让我坚定了要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博学且博爱的人,博学的人真是太有魅力啦。

今天先暂时写到这里,明天继续写我对另外两条的想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