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古代世家门阀的眼里,都有哪些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01
门阀,古代门第和阀阅的合成,指的是时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这里的阀阅有四种解释,1,功绩和经历,2,是指有功勋的世家,巨室,3,仕宦人家门前题记功业的柱子,4,泛指门第,家世,门第也有三种含义,一为家世,二是显贵之家,也就是,指家庭或家族被认可的程度指人的一种观念或思想
第2个回答  2021-03-01
古代世家门阀一般人丁兴旺,家族人口众多,这是就需要一精明能干的女主人来主持后宅事务;除此之外,世家门阀的女子可能会参加联姻来扶持家族事业。
第3个回答  2021-03-01
女子在古代地位低下,一般作用两家门户之间的婚姻婚配,用来拉进两家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用来避免战争的和亲手段。
第4个回答  2021-02-28

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门阀政治由产生到兴盛,这种特殊的等级观念,对社会的影响非常之大。最明显的除了在入仕求官的道路上,世家子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之外,还有就是形成了一种士庶不婚的婚姻观念。由于士庶通婚而引起的全社会的谴责的事情数不胜数!

在南朝时期就有这样的事情:东海王家是当时的世家大族之一,其祖先是王朗,在曹魏时期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三国演义中被诸葛先生骂吐血的那一位。在真实的历史上,王朗是一位学问大师,更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领袖之一。而东海王家的财富更是首屈一指,西晋时期的石崇王恺斗富中的王恺就是东海王家的人!可见王家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家大族中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但就是这样的大家族,却将自己家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富阳的土豪之家满璋的儿子。这件事情在当时的世家大足看来就是有辱门风的,于是御史沈约就上书职责东海王源将女儿嫁给了庶族之人,而且言辞很是激烈,他说“王满联姻,实骇物听”,而且说王源嫁女是为了赚取对方的聘礼,这更是让那些世家大族所不齿。最终,东海王家的王源被舆论赶下了台,并且此生都不能入仕当官。

由此可见,当时在门阀政治下的门第婚姻是多么严格!


东海王家,王朗剧照

“士”、“庶”之分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多是以各大世家的作为统治的基础,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进一步发展,皇权逐渐衰弱,甚至在后来皇帝成为世家权臣手中的棋子。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更是造成了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让 “士”、“庶”之分更加明显。

“士”、“庶”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是世代为官,家族是否繁盛,人口的多寡,家学是不是渊博,庶族一般不具备以上的几个条件,或者只是具备其中的一两点。有些学者认为,只有三代身居五品官员以上的家族才能称之为士族。

因为政治上的士族拥有巨大的特权,也就导致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士”、“庶”之间很少有来往,当时的人们称“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即便是庶族有着敌国的财富,士族也不会屈尊降贵去巴结他,更加不会像开篇所讲的那位王朗后人为了钱财将女儿嫁给了庶族。

大族和大族之间的联姻才是常态。比如说太原王氏、河东闻喜裴氏、弘农杨氏等这些世家大族都是相互之间通婚,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小集团,很少会和其他的小家族相互联姻。不仅仅是这些大家族,就连一般的士族,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士族内部之间都是姻亲关系,近亲和异辈之间的通婚也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出生于河东斐式的唐朝大将裴行俭

“门当户对”的婚姻

在东晋时期士族的地位开始到达了一个巅峰时期, “士”、“庶”之分已经不能够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士人们开始将自己内部也分门别类,等级也愈发森严!

士族中衍生出了高门次门,高门中又有名门望族一般大族;庶族中也分为小姓寒素。在门阀政治下,不仅仅是士庶之间不通婚,新门和旧户之间也很少通婚,侨姓大族和吴姓大族现有联姻。

新门旧户不婚

门阀中也不是一尘不变的,有的门阀因为家族势力衰弱而失去了原有的名望,而有些新的家族,因为人才济济而挤入了高门之中。就像有的老员工总会欺负新员工一样,旧户也会看不起新门。

我们都知道,诸葛氏在三国魏晋时期是多么风光,诸葛亮在蜀国一人之下,诸葛瑾在吴国也是手握重兵,诸葛诞在魏国也是位列三公。虽然诸葛氏名噪一时,但是到了东晋时期却因为人才稀少,没有再政治、军事上取得一席之地,反观陈郡谢氏却是蒸蒸日上。但是由于诸葛氏是老牌世家大族,对于新崛起的陈郡谢氏并不放在眼里,对于陈郡谢氏的求婚也是一再拒绝。

但是由于陈郡谢氏的崛起速度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而诸葛氏家当时的家主诸葛诙又因病去世,这就使得诸葛家的名望更加衰弱,于是为了家族的延续,诸葛家还是选择了与陈郡谢氏的联姻。

虽说当时新旧门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家族势力的变迁,这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更迭的。


陈郡谢氏:谢安

侨姓吴姓不婚

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为了躲避战乱,北方的许多世家大族都迁徙到了南方,这些人就被称之为“侨姓”;而吴姓则指得是原本就生活在江东的世家大族。

原本侨姓和吴姓士族的名望相差无几,相互通婚也是巩固自己家族势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在东晋时期,侨姓和吴姓士族的联姻在遗留下的资料中仅能找到一例。而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四代中也仅有9例可考。可见在侨姓和吴姓之间是存在很深的隔阂。

琅琊王氏在东晋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高门大户,有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但是就是这样的侨姓大家族求婚于吴姓家族陆氏的时候,依旧遭到了拒绝。当时陆家给出的答复是: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意思是小山丘上长不出松柏大树,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器皿中。可想而知,当王家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样的反映。

吴姓在当地有着根深蒂固的声望,而侨姓在政治上有着很深的根基。双方都十分高傲,加上侨姓士族本是鸠占鹊巢,而吴姓士族又因为侨姓的到来失去了很多利益,双方互相看不上眼,多有排斥,联姻自然也是鲜有发生的事情了。


王与马,共天下

门第婚姻的影响

门第婚姻有着很严格的等级限制,九品中正选官法,给士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空间。两晋南北朝时期门第婚姻达到了顶峰。士庶之间不婚、侨吴之间不婚、新旧门户之间少婚、高低门之间不婚等等,这些基于门阀政治的门第婚姻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有利于维护统治,另一方面由于庶族无晋升之途,导致士庶双方的矛盾被激化

维系统治

士族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在政治上保持常青的状态,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在内部就要培养优秀子弟,在外部就要靠联姻来争取盟友。门第婚姻就成了门阀之间联盟的一种重要手段。

士族之间的世世代代的联姻关系,还可以起到垄断权力的作用,这也是世家大族能够和皇权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连环画中的侯景

激化矛盾

门第婚姻最大影响就是:士庶不婚而导致的社会矛盾的激化。侯景之乱就是门第婚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最直接体现。

南朝梁代末年,侯景想要娶琅琊王氏、陈郡谢家的女儿为妻,但是梁武帝却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意思是说,王、谢这两家的姑娘,不是你一个庶子寒门能够娶的,你勉强可以娶朱家、张家的闺女。虽说,这件事情不是侯景之乱的导火索,但是侯景之乱中侯景对世家大族大肆屠杀,尤其是王、谢两家,这两个当世的豪族在侯景的屠刀下几近灭族。

这是社会矛盾集聚到一定地步的一次大爆发,也正是这次侯景的叛乱,导致了南方士族的衰落,门第婚姻也遭到了打击。


唐代女子

结语:门第婚姻的衰亡

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昌盛的门第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隋唐时期。

虽说隋唐时期的门阀和魏晋时期的门阀已经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但是由于门阀的长期统治,门第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朝时期的王、崔、卢、郑、李等旧士族同样鲜少有与庶族通婚的现象。李唐王朝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限制门阀的影响,依旧无法根除深入人心的门第观念。在唐初无论是士人还是贵族,人们甚至对李唐公主避之不及,反而都以能够娶到五姓女为荣,这也是门第婚姻遗留的影响之一。

直到唐朝末年,农民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士族门阀对中原大地的影响,延绵数百年的门第婚姻也开始正式退出了历史的五台。唐朝以后婚姻讲究的“门当户对”只是门第婚姻的余波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