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比文化重要例子

文凭比文化重要例子

第1个回答  2016-11-10
  近,许多地方又开始了大面积的减员工作,把学历的高低列为减员的条件之一。在学历与能力之辩证关系上产生了一个误区即:学历等于能力,学历越高能力也越高。
  所谓学历是指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的概念很广泛,如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识人用人的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只有通过能力才能使知识真正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好某项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力越强,做好工作的可能性越大。能力虽然可以在工作中获得,但它的获得要比知识困难。笔者认为学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是: 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说明他具有多高的能力。学历与能力之间不成正比,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学历高不一定能力高;无学历不一定无能力,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也就是说,学历并不代表一切,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人才竞争上应该重能力轻学历,而非相反。
  学历故然在求职的开始阶段,会提供一些机会,但如果你没能力也是徒然。众所周知,学校里学的只是基础知识,主要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工作后的日积月累。而这些积累的经验便是你日后职业起飞的加速度。有一句话,活到老要学到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历,说白了就是现行教育体系下的产物,是衡量所学知识的一种标志,当然并不是唯一的标志。有一种人天生聪颖,资质很高,所谓无师而自通者,可以不受这种体系的约束,像爱因斯坦、爱迪生就是,但屈指算算,能成大事者也就这么几个,这类人应该属少数人群。剩下的绝大多数,从小按部就班地接受这个系统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有一部分“正统者”,开窍的比较早,懂得在适当的阶段做适当的事情,学业上非常努力,一帆风顺,工作中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只要有机遇,他们便能上下驰骋,意气分发。另外一部分人,走出校门也代表结束了其学习生涯,捧着一个学历终日混饭吃。他们可能并不明白,或者不愿意明白能力比一纸文凭更重要,就这样随波逐流。这类人就算有一时的光鲜,也经不起时间挑选,很有可能到最后连生存都成问题。对于这些人,教训就是:别以为有了一个学历就是万事大吉,孰不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能力的培养,经验的积累才是成功者一生的事业。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一纸文凭而是真才实学,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比单纯识别和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人才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既能让有较高文凭亦有能力者,又能使只有较低文凭但确有能力者,以及能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不断增加能力的劳动者都有发挥才干的机会,并取得成功。人才的分辨是依靠各个独立主体的自主选择及对选择结果的对等负责,同时,能通过市场机制,不断识别和淘汰各个领域的“南郭处士”。在今天,政府部门需要做的是营造这样的制度环境,而不是用红头文件去规定以学历等级划定的人才识别与待遇的统一标准。
  “得人才者得天下”。以笔者之见,学历与能力之间不成正比, 拥有了“学历+能力”才会是最有实力的赢家。学校应该顺应市场规律,调整培养方向,培养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更应尽快改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使用,才能使人才各得其所。

  还有

  当今社会,学历比能力更重要
  辩词, 学历, 能力, 社会, 原创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10-2-7 22:23 编辑 5 s: d: I* n8 x' Q) v) N

  & \+ S/ }/ {. f- [立论陈词:
  4 R; K$ B0 i( J& I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今天的立场是:当今社会,学历比能力更重要。刚才对方给能力和学历定了一些概念,但是请恕我方不敢苟同啊。下面还是请大家重新听下我方的定义吧,让我方给大家一个豁然开朗的感觉。
  0 r7 R9 \% s" \8 D; U. B何谓“能力”?能力:是一定能量本领的拥有力,而非展现力。何谓“实力”?实力:是能力的拥有力和展现力。何谓“学历”?学历:是个人求学的经历,是阶段学习目标实现的资历,在相应能力得到认可后,由国家等权威组织颁发的等级类型证书或凭证。能力和实力不等同,比如说: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说话的能力,但是不一定具备说话能力的人有好口才的实力。学历和文凭不等同,文凭只是受教育程度的证明,不一定像学历一样具备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历。假学历和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学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2 k% o9 o. Q! g2 Y$ I; L0 R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比较关系,在当今社会的前提下,即现在的21世纪发展社会中,在肯定能力和学历都重要的前提下,能力和学历哪个更重要!而不是比较实力和学历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在比较能力和学历哪个更能代表实力。我们应该选取一个大众化的现实标准来进行今天的比较讨论。
  ; N4 Y; d( [8 \我们的标准有两个。第一个标准是:在选拔人才时,能力和学历哪个更能够容易和准确的得到体现和证明?很明显。学历是显性的,能力是隐性的。学历很容易在短暂时间里分辨出真假,而能力是需要长时间的考察和鉴定才能清晰的体现。选择更重视学历,会使风险性相对降低,从而使选拔方一定程度的准备选拔好人才,在高效率中达到双赢。第二个标准是:在应用人才时,能力和学历哪个更能具有专业的针对性。学历包含很多领域,在任何领域都有相对应领域的学历凭证,而能力同样有很多种类,通未必专,有专一领域的学历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更容易得到针对性的机会啊。
  * w: _( Q9 ~* v, e: h+ d我方只需要论证在这个大众现实的标准下,学历比能力重要,我方观点即可成立。而对方刚才立论中的虚拟标准和多种标准,显然不具有说服性。$ T/ e4 T" \ v' p8 i1 s% \5 J
  综上所述,学历是培养能力的必经阶段,也是证明能力的有为标志。因此,我方一致认为:当今社会,学历比能力更重要!) B5 C( D+ \7 M1 m# T! Q$ Q
  & G" Y3 G) }8 v" j, y

  / q6 \% `' u! X; c总结陈词:
  + `" ?$ C4 G' e 谢谢主席,大家好! : [* j4 i& v8 C7 z- ?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驳论,但是纵观整场辩论,我还是不得不残忍的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七大点错误:
  7 D- F# q7 L1 d6 E& b' C一,偷换概念。对方辩友把“能力”偷换成了“实力”,能力:只是能量本领的拥有力,而实力:不仅是能量本领的拥有力,还包含着展现力。对方辩友把概念扩大化,是不是有点无视今天辩题的存在了呢?
  # G# \0 P1 m% k二,误解关系。今天辩题的关系是相对合理性的比较关系,是在肯定能力和学习都重要的前提下,比较两者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对方辩友居然把学历看的近似一文不值。这不很明显的把辩题误解成了学历重要还是不重要的对立关系了么。太明显的误解关系错误了啊。$ ]' t8 E! N0 Q" s* C- G, \
  三,混淆视听。追逐能力的提高肯定是好的,我方从来没有否认过。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不是在提高自己的资历吗?这不就是在通过提高学历来增长能力么?其实对方辩友翻来覆去的是在论证我方的观点啊。3 a. j2 N9 k0 @, ^9 S
  四,循环论证。对方辩友提到学历是表面,能力才是根本。可是我们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啊。学历的确比较表面化,但是学历的背后也是能力的积累啊,在能力得到肯定后才有的学历啊。对方辩友总是片面的循环论证概念中的小部分定义,是不是有点瞎子点灯——白费蜡啊!3 d; `+ P) a2 n# |
  五,乱扣帽子。对方说我们选择学历重要,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实力。我们很奇怪了,这逻辑通顺吗?好比我吃饭选择吃了米饭,就能说我不敢吃面条么! a% u# ~5 w& w/ k, K! \/ q. O
  六,以理想代替现实。假设能力真的完全展现了出来,那也是得到认可之后才会有的结果。难道每个人说自己有什么什么能力,其他人都会完全相信么?认可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啊。对方用这么未知的东西去比较稳定的学历,这是不是叫雾中看花,原来是梦啊?0 V! v/ A2 g# L% k" o* w, R
  七,范围失算。今天辩题中的当今社会,指的是现今的21世纪,对方辩友总是拿20世纪,甚至是古代的例子来辅助论证,这是不是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 f$ {$ F6 W$ c% i: O8 x9 ?下面还是听听我方的解释吧:
  * L0 x& N' u- V% J第一:从学历与能力的关系上看,学历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上面已经提到,学历是一个人求学的经历和资历,由于社会上的需要,人们把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人为地划分为多个等级,当你的学习经历达到一定的程度,通过专业机构或学校的考核,就可以或得相应等级的学历。也就是说,在获得相应的学历之前,你必须要在你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相应的能力来通过考核。学历在普遍意义上是对能力的一种体现。
  + X8 F- k& e3 ?第二:从主客体来看,我们衡量一个人标准是什么呢?应该是他自我价值的提升和最后的实现,而要实现自我价值就必不可少两方面因素,这就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而学历恰恰包含了这两方面因素。首先,在主观条件上,学历作为一种学习的历程,是逐渐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同时学历在普遍意义上也是对能力的一种体现。其次,在客观条件上学历向世人证明了你所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对个人素质和教育程度的一种肯定,为社会提供一个选拔人才的评判标准,也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客观基础。" M5 D+ N s+ h. a# z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坚定的认为,当今社会,学历比能力更重要。!

  http://www.bianlun.net/bbs/thread-162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