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的基本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7

中文名: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
简称:南京市27中
所属地区:南京
学校历史:现在的南京市二十七初级中学是由原民办城南中学与原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的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
学校地址:秦虹小区康居里60号
占地面积:18422m²
校舍面积:13550m²
到达班车:63、81、301、65、27、120、84、118、110等公交线路可达
校风:团结 勤奋 求实 文明
教风:严谨 务实 善诱 创新
学风:好学 多思 扎实 灵活 江苏省示范初中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江苏省绿色学校 亮点一 基础教育重基础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家长、学生反映初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接受新知识、自我管理、学习心态等方面出现了一些脱节。为夯实初中学习的基础,学校将初中教育前伸,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初小的衔接教育问题,让全体学生赢得起点。
学校的做法是:1、组织优秀师资,编写了《27初级中学初小衔接校本教材》,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课程学习。2、注重行为规范训练,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利用军训期间,组织学生学习《27初级中学学生手册》,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相关要求,并组织相关知识竞赛,强化学习效果。3、注重做好与学生和家长在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衔接。学校要求每位初一班主任老师在认真阅读完学生小学相关材料后,利用假期对班级学生进行家访。4、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共同做好衔接教育。平常主动联系各小学,了解毕业年级学生整体教学进度和学习状况,参与小学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新生名单出来后,及时和相关小学联系,提前了解学生情况,制定个人档案。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在校发展情况,及时向其母校反馈。
做人注重养成教育。学校以学生德育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落脚点,把养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从细节入手,建章立制,狠抓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坚持从学生身边的事做起,从基本的行为习惯养成做起,关注细节,狠抓落实,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及 “细节创造完美”等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使学生的成长从养成开始。形成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养成教育管理模式。
为学关注年段重点。针对初中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学校关注年段教育教学重点。初一年级,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管理重点,过渡期,疏导引渡;稳定期,抓好后进;成形期,强化管理;初二年级,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意向与行动能力逐渐趋于平衡,督促上升,控制下滑,缩小两极分化;初三年级,循序渐进引导,精心蓄势以待,全力以赴冲刺;从而为三年的全程管理画上完美的句号。
亮点二 成长过程讲和谐
学校占地面积近30亩,建筑面积达1万3千多平方米,花木茂盛,绿草如茵。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科技创新、音乐、舞蹈、美术、计算机等专用教室,图书馆、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都达到了省级标准。运动区域占学校总面积的五分之三,食堂可满足近千名师生在校就餐的需求。所有这些条件都为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学生全面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适合教育。它的简单表述是“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它的完整表述是“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它的主题词是:关注每一个,关注这一个。
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无本之木。早在1952年9月,私立城南中学(学校的前身)就提出:“选用适合全面发展和多样性的教材”;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目标,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1994年以来,学校在整体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施“分类推进,整体提高”;2001年,为适应学校发展和时代要求,学校提出了“三个发展”的办学思想,即“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终身发展”。
适合的才可能是有效的,适合的才可能是更好的,适合的才可能让学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诸工作中充分体现,不断充实,全面突显,积极践行这一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扎实的课堂教学和领先的国际交流,为学生的升学“给力”。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5-20-20”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强化了有效训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适合教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实践研究”,已申报为“十二五”国家级课题。
学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交流机制,该校英语教师参与其课题研究,并共享成果。现学校已有3人赴加拿大交流,4人在国际性会议中交流该校《Fluency Writing》课题研究成果。学校还聘请多伦多大学语言学专业教授到校授课,教学效果突出。经常开展中外教师、学生交流活动,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学生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