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是人的引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成就感是人的引擎——这不是一个形容句,这是多年来我对许多成功者的行进轨迹观察、研究,和对自身成长历程提炼、思考所得出的真切感悟。

人才优秀的程度取决于获得成就的大小,因为成功的诸多因素里,最关键的是成就感,就像飞机汽车有无数零部件,但核心就是发动机,也就是1680年一位英国科学家最早发明的引擎,这个外来词汇的意思,就是动力之源。

1

人为什么要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所在。

一个人来世界一趟确实不易,每个生命都是伟大的,都担负着生命的使命。

每个人都要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主角、地球的主角,也便是你所处环境的主角。

而当拥有了成就感,再去了解人类历史过去的五千年,预判未来的五千年,其感受的高度和宽度则迥然不同。

成就感才会让你在经历与体验世事后达到一种高层次的“觉醒”:勤奋的觉醒、行动的觉醒、信念的觉醒。

儒家文化中有“成己成物”一说,意思就是指自身有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就我而言,这个成就最早是为自身,为家庭,到为企业,再到为社会,我努力去成就的,也便是我不断被体现的价值。

成就感是什么?

人在完成一件事情时所获得的达成目标的愉悦,尤其是超出了自己的设定期望而带来的惊喜。

有的人以为成就感很宏大、很遥远,其实并不然,成就感是人内生的天性。

幼小的孩童哪天忽然把几块积木搭出了某个形状,都会开心得手舞足蹈,这便是他原始的成就感……

每个人的身上都潜藏着成就感的基因,只是对成就感认知的差异导致获得成就感能力的大小。

像有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干小屁事,没大事;

有的人觉得每天都在做同样事,显不出成就感;

还有人感觉每一天都很平淡,又哪来成就感呢?

这都是认知的偏差。

成就感看起来有点虚,其实对应的就是“马斯洛需求定理”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一个人很难去关注意义,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哪有空去想意义这个事?

中国人工作的意义:首先是为家庭创造物质财富,孝敬父母,为孩子上好的学校、为优裕的衣食住行创造条件。

第二是认识世界、了解未来,产生自己对世界独到的认知与感知。

第三是体验人生,体验生命里丰富的酸甜苦辣、“九情九欲”。

第四是证明生命的价值,积极主动地展示出自己的潜能。

第五是人生的使命。

前不久我与一位领导聊天,他告诉我他的母亲60岁时退休,去俄罗斯开了个饭店,身体一直很好,但后来店关了,她的身体也就不行了。

由此我想,人想要活得长,就一定要有使命,所以我再加上使命生命这一条。

回想自身,我一是为妈妈过上好日子的使命,二是为家庭、社会立功、立德的使命,三是自我实现的使命,四是以提升中国人的居家品味为己任、为每个家庭环保负责任的使命,五是打造中华民族的世界商业品牌的使命。

有使命的生命才有重量,你的生命只有嫁接到使命上,你才会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你才会发现工作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从而更感受到为国家为民族的意义。

2

原动力是成就感的出发点

或许一个人在人生起步时,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获取成就感的自觉意识,但总有一种原始驱动,这是成就感的出发点,也是自信的萌芽。

我的原动力在哪里?首先就是先苦后甜。

在此我还要再讲讲14岁在乡下挑秧的故事:

那是个下雨天,我赤着脚,披着雨披,在泥泞的土路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秧苗,一滑一滑地来来回回。

每天12个小时里多次迎面而来交叉而过的,是同村一位也和我一样在挑秧的74岁的老公公。

我看出老公公很累,当然我也很累,顿时我便心生感慨:这就是老公公的一生啊,那再过60年,我也就74岁了,难道也要和他一样的活法,过他同样的一生吗?不行!我不能还在挑秧,不能过这样的日子!

于是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先苦后甜,为母亲、也为自己改变生活,这就成了我与命运抗争的原动力。

我的父母又是我原动力活生生的教科书,让我成为了精神的富二代。

我17岁和父亲在一张床上睡了一年,每天小心翼翼地爬过父亲的身体睡在里床,就像后来读到作家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一样,我也挨着父亲的大脚,父亲也深夜背着我去看过医生……每天我看着父亲工作18小时,从没有星期天。

17岁我在工地上做了一年木工杂活,可我都十分有兴趣。

那时每天早上上班,每个师叔都要争抢我跟他做小工,就因我这个拿钢模、拿工具、拿木条、拿钉子、拿卡头的二传手,工地上跑得快,脸上还总是洋溢着笑容。当然师叔们对我的肯定更让我开心,其实这便是早期的成就感。

勤劳的原动力基因早已植入在我的肌体里,以至现在双休日我也最多只休二个上午,不然每天就好像有负罪感,每天不做出点成绩就感觉对不起父母,因为我有今天的小成就都是我父亲母亲勤劳的延续

勤劳、热爱的原动力,又会生出专注创造的新动力,有了原动力就会变成自驱型的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