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02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学物理应该是除了数学之外最熟悉的课程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初中就接触到这门课程。到了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时间已有N年。很多学生家长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了N年的物理还会挂科?作为旁观者的家长可能困惑,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教师和学生不应当困惑。因为原因很容易找到。
一 不重视学习
考试前,经常有人问某个内容考不考。其实,考试内容在开学初即已经公布,而且是发布在在线平台上,随时可看。不重视这门课学习的人可能根本就没认真上过课,可能根本就没有仔细阅读过平台上的内容。
再仔细想一下,整个学习过程中,你除了教材,有没有读过别的参考书?
二 不重视规则
经常有人因为平时成绩过低,结果总评成绩不及格。辛辛苦苦考试,卷面成绩本来及格了,却因为平时成绩拉了后腿,不能不说非常遗憾。考试规则、考核方法、成绩构成比例也是开学初(第一周)就宣布了的。作业题都是有答案的,不会做,抄也可以完成。最后作业没有成绩,只能说明不重视。不重视规则。
三 没掌握方法
电场强度计算有几种方法,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电势梯度。课堂讲授和课后总结都反复强调,什么情况下用高斯定理。而且,课堂上教师曾特别强调:只要考电场强度,一定是用高斯定理。为什么老师的这些话都成了耳旁风?
说是方法,实际上就是思想,或解题思路。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办,如果思路清楚,即使结果错误,这个题的大部分分数也能拿到。所以,卷面上空白一片的,肯定是两个解题思路也没有。
四 没懂物理
尽管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但很多人根本没懂物理。以电场强度计算为例,如果你懂得有源场的含义,如果你知道有源场怎么用数学公式描述,你应该就清楚高斯定理为什么是电通量与电荷的关系。
数学是干什么的?数学其实有两个功能,其一是验证,其二是解释。对于某个物理现象或说法,我们判断是否正确时首先要与我们的常识比较,看是否符合常识,如果符合了,下一步可用数学推导出公式来验证;如果我们的常识不能给出结论,这时需要首先推导出数学公式,然后根据数学公式得出结论。这就是解释的意思。比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说物体自由下降速度与质量大小无关,这与我们一般的常识不符。但数学推导的结果说明确实如此。
物理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对于自然现象,我们有从小形成的一种理解或解释,这就是常识。所以,根据常识而不是数学,我们就可以回答很多问题。比如,车轮为什么做成环形而不是盘形,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同样质量下,环的转动惯量比盘的大。如果你还不信,可以具体推导出环和盘的转动惯量出来,验证一下。
五 不会数学
不会数学,还是因为不会物理。毕竟数学是物理思想的一种表示方法。这里强调的是数学的基本功。电场强度是有方向的,它的方向如何用矢量表示?径向单位矢量怎么写?归根到底是物理思想或者科学思想的问题,我们究竟如何用数学表示一个物理量?表示一个物理规律?
这么多问题,哪一个与你有关,你都可能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