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她出生于江南水乡,如那梦中的白莲,清雅温婉而又从容。她有着姣好的容貌,又腹有才华。她的生命如那白莲般,不招摇,不冲突,不惊心。也许这也是因为她的生存智慧,她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她懂得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她不争不抢,守着本分,做着自己。

她就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作家、诗人,林徽因。

                  一代才女养成记

林徽因出生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林长民。21岁,你中了秀才32岁,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南京任南京临时参议院秘书长,北洋政府司法从长等职。林长民乐于迎接新思想甚至是革命性的思维方式。从五岁开始,她就开始读书识字。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思想下的,林徽因接触新思想,接受新知识,她的文学修养得到了培养,她的性情也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游欧洲,在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下,她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她立志做一名建筑师。

                    康桥别恋

1920年林长民远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林长民让16岁的林徽因一同去,想要开阔她的眼界。

在欧洲,林徽因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她的思维又更加的宽广。后来,她考入了爱丁堡身圣玛丽学院。虽然,游历欧洲增加了她的知识面,给她的文学素养增加了能量。但是,感情细腻的她同时感受着在异乡孤苦,因为,父亲经常外出演讲。

后来,林长民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青年文人徐志摩。徐志摩风流倜傥,有着与生俱来,浪漫不羁的诗人气质。在充满着浪漫色彩的康桥,更是激发了他的浪漫主义。

随着和林长民的交往,两人在文学上碰撞出火花,成了忘年之交。自然而然地,徐志摩成了林家的常客,林徽因也慢慢地和徐志摩熟悉了起来。

徐志摩发现16岁的林徽因虽然一脸的不谙世事,但是她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她清新脱俗的美貌,一颦一笑的大家闺秀气质,都让徐志摩赞叹。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她被她的聪慧、幽默、追求独立、坚持己见的内在所吸引。

而林徽因呢,她也被徐志摩的才情,和浪漫主义吸引了。在她结识徐志摩以后,她给友人沈从文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

两个才子佳人在异国他乡相遇,渐渐地被彼此的才华吸引。爱情给他们灵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

然而,他们相识时,徐志摩早已是孩子的爹了。虽然,那是一段他不愿面对不愿负责的家庭包办婚姻。但对于出生优越的大家闺秀林徽因,这样的结合是不能被接受的。

林徽因享受着两人在一起的诗情画意,但是她心如明镜,她爱,却爱得理智。

后来,她写了一封信给徐志摩,里面写道:“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人,你若真的爱我,就不能让我处于尴尬的位置,你要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选择。

对林徽因百般柔情,百般诗意的徐志摩,却对张幼仪各种的冷漠。这是一场包办婚姻,徐志摩内心是排斥的,张幼仪没有错,徐志摩却把父母强加到他身上的怨气发在了张幼仪身上。所以,毫无悬念的,徐志摩选择跟张幼仪离婚,张幼仪成了“中国第一个离婚的人”。

然而,等徐志摩离婚回国,却发现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林徽因最终背负不起,以伤害另一个女人来获得爱情的罪名。在爱情面前,她不争不抢,她对那个女人有的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

我想林徽因对徐志摩是爱的,那是她情窦初开时爱上的男人,他的浪漫给了她一段美好的爱情经历。但是,她是理智的,再深的爱也无法让她奋不顾身。她最终没有去做那个会被千夫所指的第三者,而是选择了和自己门当户对,又有共同志向的梁思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