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课堂 关注语文素养 指向关键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主讲人:张晨晖老师

      八叉巷小学培训笔记2018.11.08

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分解及三年级测试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核心语文能力”。包含五种关键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崔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现在基本的想法是,在语文素养当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最为关键的内容,就称它为语文核心素养。从2016年开始,特别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当中,经过研究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教知识、能力,走向培训学生素养。

省学业质量监测全部选用选择题,作诊断,更希望作导向。

两篇短文阅读,一篇选择,另一篇有填空、问答等。

测试框架

积累与运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积累和运用常见古诗文)

阅读[阅读测试情境(为获取信息、获得文学体验、完成任务的阅读)阅读测试能力(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习作(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错别字、标点及书写)

省检测的相关考查内容

阅读理解

重点考查学生的四种基本阅读能力的表现

提取信息:能利用文本从中提取信息

形成解释:能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整体感知:能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力

解决问题: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

提取信息

关注细节,把所提问题与文本中的具体信息建立联系。提取信息是基础,包括提取单-信息、多个信息,提取位置、显隐程度不同的信息。

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初步概标和整体感知实际上是信息的整合。

形成解释

阅读时读者不能局限于初步印象,要对读物有更进步的思考,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特定的信息,而且要把前后文的信息联系起来。

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和作用。还需要将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既有经验建立联系,能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作品中的形象、情感、观点、态度等做出解释。

整体感知

要求读者必须将文章看成一个整体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整体感知包括表层感知和深层感知。

理解表层意义: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会深层意义:能够分清主要观点和次要细节,理解文章各部分相互间的关系,理清文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写作

着重考查学生恰当运用语言文字,文从字顺地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书写的情况。

三年级:

能够围绕给定的话题介绍物或记叙事情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够正确地书写,并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我们要关注积累运用和整本书的阅读

(火车票等非连续性文本)

未来的趋势:大阅读!



      思考:

      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命题均为标准化试题,对于学校 日常阶段性测试来说,命题难度大,要求高,与平时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而且选择题主要用于识别再认水平很难判断学生的再现水平。这样的测试,用于诊断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达成,特别是衡量有书写要求的语文基本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要进步研究非标准化测试题型。

我们老师要学会理答。

课堂教学中是否存在问题:“教师成了个递话筒的人”?

学生解答问题,教师需要理答,通过倾听、梳理、纠正、提升,帮助学生抵达最近发展区”。这是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课堂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雾里看花式”。对学生的回答不知可否,含棚其辞,或者给一个抽象概念,如,“谁能概括的更精炼一点"。 二是“脚踩西瓜皮式”。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也不引导,只-味的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还有没有新的想法”,学生只管说有无不同,是否“新”没人管。三是“鬼面符式”。对学生的发言,要么不懂装懂或是重复,要么训斥一顿,此乃反指导。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