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有一个这样的小愿望——能在校园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其实这就是人们对亲密关系的向往,亲密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可是从小到大,没人教我们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因为人类对亲密关系的实质知之甚少。而这本书,就为我们揭开了亲密关系的面纱。

        亲密关系的实质,是人类对自己被认为很重要这件事是有需求的。在婴幼儿时期,我们只能依靠父母的照顾而生活下来,于是很小的时候,为了获得照顾,我们需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重要性的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儿时对重要性的需求会再次浮现。这种需求体现为对方必须把我放在第一位以及对方必须觉得我很优秀。如果我们觉得对方没有这么做,我们就会受挫。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未来的伴侣都会有一定的想象和期待。当我们身边出现了与想象中相似的人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身边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伴侣。所以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我们往往是带着需求来的,会在对方身上寄托很多希望,并且不知不觉地要求对方达到我们的期望。然而对方完全符合内心预设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在期望破灭、事与愿违的时候,我们会像幼儿一样,做出一些偏差行为。

      比如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引起对方的注意(装作亲切、可爱,脆弱、心不在焉或者很酷等等)。如若这样不见效,还可能出现双方很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有力量,凸显自己的重要性,掌握关系的主动权。比如强迫伴侣为了自己改变生活习惯、说话方式、穿衣风格和头发长度等。这时亲密关系就进入了权利斗争,若任由发展,还可能出现报复心理、放逐自我等情况。

      以上出现的情况,都是在亲密关系进入幻灭阶段时,人们可能做出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儿时的旧伤,本来我们应该负责任地处理自己的旧伤,结果往往变成去责怪他人。

      当我们经历了亲密关系幻灭阶段,通过真正有效的沟通擦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时候我们就得到一个检视自己内心的机会。但是在这个阶段,潜意识里还存在陷阱,这个陷阱就是受害者监牢。

        我们遇到问题时,容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角色上去思考,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愿意去接受真理。比如在面临选择时左右为难、为了别人的需求牺牲自己、对于家庭过于死忠、依附他人而慢慢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等等,这些都是受害者监牢的表现。

      当人们真正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在经历中感受和观察自己的意愿,不断地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做出内心青睐的选择,展现真实的自我时,才意味着自己真正愿意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通过不断地内省,学会接纳和放手,我们可以抛弃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在认识自我中找到通往灵魂沟通的最终桥梁,亲密关系自然会坚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