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牌楼的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牌楼昔日曾是北京城里街道上的重要建筑物,它装点并衬托着市容的美,清末,跨于街道上的木牌楼,计有前门外五牌楼、东交民巷牌楼、西交民巷牌楼、东公安街牌楼、司法部街牌楼、东长安街牌楼、西长安街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4 座)、西四牌楼(4 应)、帝王庙牌楼(2 座)、大高玄殿牌楼{2座)、北海桥牌楼(2 座)、成贤街牌楼( 2 座)、国子监牌楼(2 座)。临街的牌楼有两座,一座大高玄殿对面的牌楼,二是鼓楼前火神庙牌楼。民国时期拆除了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并将部分牌楼改建为混凝士结构。
1952 年5 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此问题由公安局交通管理处首光提出。他们认为,大街上的牌楼附近交通事故频繁,牌楼影响交通是导致交通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拆除牌楼。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认为,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的街道的独特景观,城门是主要街道的对紧景,重重牌坊、牌楼把单调笔直的街道变成了有序的、丰富的空间,这与西方都市街道中雕塑、凯旋门和方尖碑等有着同样的效果,是街市中美丽的点缀与标志物,可以用建设交通环岛等方式合理规划,加以保留。据吴良镛回忆,梁思成一次当着吴晗和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的面,对周恩来说:“我对这两位领导有意见,他们不重视城楼的保护。”
梁先生为了旧都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在扩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和自称“改革派”的吴晗同志争得面红耳赤,记得有一次,吴晗同志竟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先生当场痛哭失声。1953 年8 月20 日.吴晗主持会议,讨论北京文物建筑保护问题。薛子正、梁思成、华南上、郑振铎、林徽因、罗哲文、叶恭绰、朱兆雪等出席。,
郑振铎说:“如有要拆除的最好事先和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联系,由中央决定,不应采取粗暴的态度。”
林徽因提出,“保护文物和新建筑是统一的。保护旧的是为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 “北京的9 个城门是对称的,如一旦破坏,便不是本来的基础了。再如天坛只保存祈年殿其他都拆掉也不是保存文物的办法”。她认为居民建筑的保存也是重要的方面:“艺术从来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梁思成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市的发展是要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发展,一定要保存历史形成的美丽城市的风格。有些单位(如公安、交通、经济部门)考虑得片面”,“在保护古文物建筑工作上,首都应起示范作用,慎重是必要的。”
他搬出了苏联经验,提出“在莫斯科建设中,占建筑在原则上尽量保存下来”。他还以“土地私有”讥讽破坏文物建筑的行径:“北京各机关好像有‘土地私有’的观念,在他们自己的范围内爱拆爱建,一点不考虑整休。”
可是,吴晗作答:“在处理中应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专家不能以为自己的意见必须实现。”会后,对牌楼做出了保、迁、拆三种处理方式,即在公园、坛庙之内的可以保下来;大街上的除了成贤街和国子监的4 座外,全部迁移或拆除。五牌楼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1955 年因为妨碍交通终被拆除。
五牌楼2008 年将重新回到老百姓的视野.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遗憾当年林徽因骂吴晗:“以后你们重建的充其量也是个假古董!”这对梁思成或者对林徽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也让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问题深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