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戏曲的故事作文350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A. 作文童年的戏曲故事400字

奶奶家所在的那个村庄是一个挺富裕的地方。每每大小节日总会有戏班子来到村中唱戏。戏台总是在阿德家前边的那块空地上,因为严寒有个暖和的“被窝”,酷暑有个乘凉的“天伞”。“被窝”我是享受不了了,可是“天伞”的凉爽使我记忆犹新。
每年到奶奶家避暑,我总是能逢时赶上戏班子上演。第一次看戏是在五岁那年。我感觉到似乎是人潮涌动,特别是卖冰棒的阿伯一定忙得不亦乐乎。这是邻家哥哥前几天告诉我的,我犹挂念的是甜甜的、酸酸的冰棒。我也开始躁动不安了,我摇着奶奶的手臂央求赶快去看。
除了冰棒,更吸引我的是那华丽的戏台。一块红色的幕布掩盖着后个戏台。两侧有各种各样的演奏乐器。更美丽的是戏台的前头,犹如蓝采和的花篮法器一样艳丽,熠熠夺目。这时已经有许多村民前来了。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站在空地边老年人活动室的门槛上,望着戏台周围的情景。这时零食小摊包围了戏台前的大空地。甘蔗、冰糖葫芦、冰棒、西瓜等等都“陪伴左右”。戏台的大空地上已经摆满了木凳、竹椅。前几排的座位已经被小孩子占有了,后几排也就几个老人坐着等。阿伯已经出来摆摊子了,我也买了冰棒等候好戏上演。对于从没看戏的我,这时是东张西望地想象着戏台上是不是有一两个葫芦娃蹦出来斩蛇妖呢?
过了好久,戏台前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许多人都来看戏了。人声鼎沸加上榕树上的蝉鸣,我不在乎。只是……手中已经舔完了两根冰棒。我离戏台最近,想再挤出去解闷。

B. “我以……为故事”的作文,关于戏曲。

1、 题材的选择;2、结构的安排;3、语言的运用;、细节的设置; 5、节奏的把握;6、人物的塑造;7、主题的提炼。

一、 题材的选择:

首先要新颖传奇,生活已经太普通太琐碎了,所以不平凡的故事,传奇的故事才会更吸引人。尤其对于故事杂志的编辑来说,看到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要有新意,才能让我们眼前一亮,感兴趣。

讲故事,是需要技巧的,并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是故事。生活中会发生一些奇特的事和一些有意思的新闻,并非照搬过来敷衍成文就是故事了。这些事件和新闻,只是一些原始的素材,故事需要从中来提炼。也许这些原始的材料会给您启发和触动,希望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来分享您的体会,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一起对这些事件和社会现象来进行思索,这就是确立选材了,选定自己要讲的故事。

二、 结构的安排:

选定了题材后,就需要对故事结构进行安排,情节大致走向是什么,起因——发展—— *** ——结局,我们欢迎这类单线纵深结构。在哪里设悬念,哪里设误会,哪里起冲突,哪里有巧合,哪里抖包袱,这些都要考虑的。然后通过合理地设置误会、巧合、转折、变化、冲突、悬念、包袱,让情节精彩有吸引力。

请注意,是“合理地设置”,如果误会巧合转折变化不是合情合理的,不是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和逻辑,而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为故事而故事,就会使故事虚假,缺乏戏剧张力,像一张没有拉满的弓,软绵绵的,没有趣味和力度。

一个作者的灵气,就在于合理地设置误会、巧合、转折、变化、冲突、悬念、包袱。

TVB的电视剧故事性强,有吸引力,几百集长剧看下来不觉得累,吊着观众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非得一口气看完不可。这是因为TVB的编剧摸索有自己的讲故事的规律,每集中,什么时候设置误会,什么时候设置巧合,什么时候设置冲突;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承,什么时候转,什么时候合;什么时候抑,什么时候扬,什么时候顿,什么时候挫,都有规律可循。

以不久前TVB回归剧《岁月风云》为例,我看了开头四集,发现每一集都是由一个个各自独立,又和全剧相互关联的小故事组成的,循着巧合、误会、转折、冲突的规律,不断往复。

有一集中振邦买地的故事是这样:

振邦为创业,急欲买到一块土地。他赶到那家公司,却被告知经办人陈小姐正要出差,让一个月后再联系。振邦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转身出公司,却与一名美女相撞。美女手中文件摔落,名片落在地上,振邦看见,名片上的名字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巧合)

振邦激动地邀请这位小姐去喝茶,把自己购买的条件和盘托出,陈小姐表示有兴趣,镜头上却是她意味深长的笑。(悬念)

镜头一转,陈小姐回到自己公司,上司却叫她“荣秀风”。(转折)荣秀风告诉上司,她去找某小姐,还未及细谈,陈小姐要出差,只留了张名片让再联系,不料另一个去买地的傻瓜把自己当成陈小姐(揭示振邦的误会)。

美女秀风扣下振邦的资料,用低于振邦的价去购买土地,双方正要签约,得到消息的振邦冲了进来(再次转折)。

振邦质问秀风为何出尔反尔,将答应卖给他的地另行卖给别人。秀风支吾遮掩,真正的陈小姐问怎么回事,振邦这才知道自己认错了人,不禁为秀风不择手段而愤怒,双方起了冲突(此处矛盾冲突到一个小 *** ,同时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这几处误会、巧合、转折、冲突,都是生活中的常事,真实可信,编剧将这些细节合情合理地,有技巧地调配组合在一起,就使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情节不断变化,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三、语言的运用:

讲故事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口语化,有动感和画面感。

有些作家的语言非常精彩,能把一些很普通的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就像看电影时,本来故事很俗套,但演员的出色的外形和表演,弥补了情节上的普通。

不过,每个人的语言风格不一样,这一点上,我们不作过多要求,只要流畅好读,将故事讲得清楚,尊重作家的风格。

四、细节的设置:

有吸引力的故事,一定有生动鲜活的细节,想像力是一部分,更多的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要有敏锐的感知和概括生活的能力,积累这些生活材料,运用于故事创作中。

写家庭伦理小说的王海瓴(《中国式离婚》等的作者)说过,很多人写小说为什么缺乏感染力,让人觉得假呢?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都是来自于想象,来自于影视剧中,所以缺乏真实感。作家一定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所以,写故事,阅历在这里就很重要了,有阅历,还要有概括提炼的能力,能写出生动鲜活有感染力的细节来,让人会心一笑,拍案叫绝,引起共鸣,感觉很真实,很有生活气息。

五、节奏的把握:

说到故事的节奏,我想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这段琵琶曲与故事节奏的意境是相通的,它也是“起因——发展—— *** ——结局”来叙事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我认为故事的结构说的是“起、承、转、合”的把握,那么,故事的节奏就是对“抑、扬、顿、挫”的控制,叙事时掌握好“轻,重,缓,急”。

武侠作家小椴给我们写过几个故事《室女劫》《路阿婆的遗产》,对节奏感的把握非常好,刚开始落笔闲闲散散,但不知不觉中,就把读者的心给揪住了,然后节奏渐渐加快,至密不透风,最后揭破谜底,石破天惊,仿佛用一个尖利的指甲,在读者心上狠狠地划下一道印痕,刻骨铭心。

有人说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节奏,就是古典音乐的节奏,我赞同。

六、人物的塑造:

故事要能塑造鲜活的人物,有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特征的语言,有展现人物性格的冲突和细节,人物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七、主题的提炼:

故事的主题不能太复杂,要明晰,正面,积极,无非是讲做人处世,探讨人性人情,弘扬忠孝节义,呼吁环保和平之类。要想明白讲这个故事,希望告诉大家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是立意,也就是确立故事的主题。

C. 写一篇关于我和戏曲故事的作文300字-450字

(开头起因你自己编,大致就是你被拉去看戏,本来没戏曲,看了一会儿,有个带胡子的老头准备唱,朋友说“这段特有名”。你就仔细看着字幕,内容如下:)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人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这一班武将哪个有?还有诸葛用计谋。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知是怎肯罢休!若是兴兵来争斗,曹操坐把渔利收。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自己从小就喜欢三国,评书、连环画都听过看过。长大后还读过原著。但把三国的故事编上曲子还是头一次听。这段唱对蜀国几员大将的功绩高度概括,用词凝练,酣畅淋漓。后来追问朋友,得知这段叫《劝千岁》,出自京剧《甘露寺》,是京剧老生的著名唱段,马派的代表作。从那以后,逐渐开始关注京剧,发现,很多京剧都是以三国、水浒、杨家将等为题材的,《借东风》《空城计》《李逵探母》《四郎探母》。。。。。。原来以前自己喜欢的那些故事,在舞台上都有活生生的“真人秀”啊。后来看了一些京剧的介绍,知道了什么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前觉得听京剧比较土,但看国家领导人接待来宾、出访都用京剧招待外国人,才理解了什么叫“国粹”。京剧不像有些艺术,能说不能唱,能唱不能舞,能舞不能打,一人可清唱,两人可对唱,人物再多,就能出一台大戏。她不仅是本民族自己的一门艺术,也教人辨别善恶,识美丑,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只有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产生民族自信心。一个人没有自信难以发展,一个民族没有自信也同样难以发展.

D. 作文: 题目:我的家乡戏、我是个小戏迷、苏三的故事 3个题目任选其一

我的家乡戏——吕剧
2009年05月日 星期日 16:01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吕剧虽是新中国成立后定名的新剧种,但其表演艺术形式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早在清代中叶,山东南部农村就出现了一种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古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北的南部以及东北的个别市县。在山东最先流传于鲁西南,并逐渐向北、向东延续扩展,约有二百年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为南路、北路、东路琴书三大流派。到1933年北路琴书创始人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音时,才定名山东琴书。1917年,由广饶县化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剧陷入困境。多数艺人返回家乡,剩下的艺人凑成一个“义和班”维持演出,后“义和班”也于1946年末解散。

吕剧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这就是我的家乡戏——吕剧,一种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戏剧。

E. 关于我和戏剧的故事的作文

(开头起因你自己编,大致就是你被拉去看戏,本来没戏曲,看了一会儿,有个带胡子的老头准备唱,朋友说“这段特有名”。你就仔细看着字幕,内容如下:)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人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这一班武将哪个有?还有诸葛用计谋。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知是怎肯罢休!若是兴兵来争斗,曹操坐把渔利收。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自己从小就喜欢三国,评书、连环画都听过看过。长大后还读过原著。但把三国的故事编上曲子还是头一次听。这段唱对蜀国几员大将的功绩高度概括,用词凝练,酣畅淋漓。后来追问朋友,得知这段叫《劝千岁》,出自京剧《甘露寺》,是京剧老生的著名唱段,马派的代表作。从那以后,逐渐开始关注京剧,发现,很多京剧都是以三国、水浒、杨家将等为题材的,《借东风》《空城计》《李逵探母》《四郎探母》。。。。。。原来以前自己喜欢的那些故事,在舞台上都有活生生的“真人秀”啊。后来看了一些京剧的介绍,知道了什么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前觉得听京剧比较土,但看国家领导人接待来宾、出访都用京剧招待外国人,才理解了什么叫“国粹”。京剧不像有些艺术,能说不能唱,能唱不能舞,能舞不能打,一人可清唱,两人可对唱,人物再多,就能出一台大戏。她不仅是本民族自己的一门艺术,也教人辨别善恶,识美丑,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只有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产生民族自信心。一个人没有自信难以发展,一个民族没有自信也同样难以发

F. 关于戏曲的作文

学戏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去“师学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不用猜就知道张奶奶又在一展歌喉了。

点明来意后,张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二话不说便开始教我唱戏了。

张奶奶给我选了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张奶奶先找来了《天仙配》的音乐让我欣赏一番,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才知道是张奶奶正唤醒沉迷于戏曲的我。原来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也并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同样挺好听。

接着张奶奶开始一句一句地教我唱,她唱一句,我学一句。一曲下来,原本婉转的黄梅戏被我唱得“面目全非”,没一句是着了调的。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我不禁愁眉苦脸开始丧失了学戏的信心。奶奶看到我这副表情,便和蔼地对我说:“别急,万事开头难,只要有毅力一定能学好。”听了这话,我心头一热,信心之火又重新燃起。张奶奶也继续教我唱。遇到较难的让我重复练习,不厌其烦地示范唱,直到把我教会为止。几遍下来,我已能完整并着调地唱下来了。又跟着音乐练几遍后,我便能与张奶奶一个“牛郎”一个“织女”地对唱起来了。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去尝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做事的难易。同时,我还悟出另一个道理,凡事熟能生巧,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G. 戏曲家的小故事 作文 500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