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官,富二代现象,有何看法? 用社会分层知识回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针对官,富二代现象,有何看法? 用社会分层知识回答

啥叫分层不知道,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国情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一点不稀奇

如何看待富二代,官二代现象

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贫富淡看之.
他们富二代也是他们的父辈辛苦耕耘的结果,所以他们富无可厚非的.对于富二代,如果他们安静地享受好自己的富裕奢华生活,那就没有什么的,可是假如非要触放大家的正当权益,那就自做孽,不可活.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看官二代富二代现象

官二代富二代自古有之并将长期存在。个别官二代富二代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根源在教育。

如何用主流意识分心富二代 官二代现象

先了解主流意识是什么,概念要清楚,这是第一。
另外清楚富二代,官二代是什么现象。
分析问题首先对自己要分析的物件,概念这些内容要清楚。
另外再结合这些概念和你自己的观点说明就可以了。

如何用主流意识形态分析官二代及富二代现象

社会调查:“富二代”现象
一、“富二代”成因:
富二代,Rich 2G,“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一般指七、八十年代出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从其父母成就与素养来看,“富二代”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知识成功型、纨绔子弟败家型、顺其自然型、父衰子落型。“富二代”普遍存在一种“金钱至上”心理。近来,“富二代”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最近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飚车案件。
中国有多少“富二代”?2004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全球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释出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千万富翁接近24万人。中小规模的家族企业则更多。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底,他们曾经在浙江八个县市做过一个企业调研,312家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这些企业2002年的销售收入都在500万以上。如果按照正常的家族代际传承,那么有资格成为“百万富翁”乃至“千万富翁”的新中国“富二代”将数不胜数。
眼下的这批中国“富人”,财富大多尚不及三代。陈凌介绍,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不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建国后对过去的工商企业采取了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存在的家族企业都销声匿迹了,因此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涌现的民营企业都是完全崭新的,只有极少的企业可以追溯到1978年以前。
同样,新“富二代”虽然有可能承继钜额的财富,但是仍然缺乏由富而贵的历史积淀,皆是从草根向富裕过渡的先锋军,他们承受了父辈在事业上更多的期望,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被父辈列为头等大事。
“中国的富豪们目前在忙三件事,一是发展企业,二是与 *** 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是很年轻的老板,也把培养孩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80%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介绍,他与众多的富豪们打过交道,结果发现大部分人把子女送到了国外,而且是最好的大学,比如英国的剑桥,美国的哈佛与耶鲁。有趣的是,文化素养高一些的往往把孩子送到英国,而相对文化较低的富豪父母则清一色把孩子送到了美国。
陆建华说,“富二代”脚下是金子做的垫脚石。这使得他们天然在社会竞争力上要强于普通人,这是一个马太效应,即越有资源的人,越可以利用资源为自己、为孩子创造机会。以让孩子受教育为例,99%的“富二代”进了最好的学校,而中产阶层二代不超过50%,大量的温饱阶层的孩子通过努力后达到的比例可能只有5%。这种资源的承继使得“富二代”在知识、技能方面远远领先,又客观上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无论是文化程度、眼界,还是跟 *** 打交道的熟练程度,“富二代”都要比父辈优秀得多,他们的优势在于:再也不用从最底层开始。
二、“富二代”分类:
1.有知识成功型
他们的父母意识到公司的发展与知识是分不开的,于是对子女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些孩子也非常珍惜父母打拼所积累的家业,努力学习,不断获得成功。这些获得成功者大约占“富二代”的20%。其中一部分“富二代”不局限于父辈的传统行业,投身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比如IT产业、软体开发、广告传媒等。
2.纨绔子弟败家型
张旭光认为这种现象在“富二代”中很普遍,起码占50%。很多民营企业家在打拼创业中吃了很多苦头,就不愿意让子女吃苦,生活条件太优越,父母积攒的家业毕竟很有限,由于这些占半数的“富二代”们往往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很多学业未完成,大多家业都破产了。
3.顺其自然型
第一代创业浪潮中的掘金者,虽说赚了点钱,但也不是太有实力,就是比普通人富裕一些。他们平稳发展的同时,对子女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在这种不温不火中,他们的孩子有60%学业是成功的,既能创业又能守业,而和真正的富人相比,规模不会很大。按张旭光的估计在18%左右。
4.12%的父衰子落型
张旭光介绍,由于父辈在那种特殊时期,钱来得太快,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中,所遇到的形势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自己不具备相关知识水平和资质能力,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还没等到“富二代”登上舞台,就沦为平民了。
三、“富二代”典型代表:
1.著名“富二代”企业家
创业者 继承人 关系 现职位
鲁冠球 鲁鼎伟 父子 万向集团总经理
刘永好 刘畅 父女 民生银行和金鹰基金股东
左宗申 左颖 父女 ST宗动第一大股东
2.典型“富二代”作家
毛可一 90后富二代女作家,南京市作协年龄最小的成员,7岁开始写作,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已出版作品集《七岁之痒》、《三月,桃红柳绿》。
涅盘灰 2009年华语言情大赛年度总冠军,2010年华语言情大赛名家擂台赛冠军,首届全球写作大展都市言情类最高版权交易金三十万获得者。写作年收入近百万元。已出版作品《错爱摩天轮》、《我的脱线王子》、《逃婚俏伴娘》等十余部作品。
姜晓彤 小学开始写作,至今已创作近百万字的作品。15岁远赴英国留学至今,现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专业本硕连读学生。已出版长篇小说《日不落的逃亡》,为国内首部以全球化视野聚焦“富二代”情感生活和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
四、“富二代”现象的影响:
1.当代中国独特的“富二代”现象
当代中国的“富二代”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后代。他们大多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继承数目可观的家产。父辈的努力将他们推上金字塔尖,成为没有经历过打拼的“社会精英”和“强势群体”。但他们往往不思进取、生活奢侈、骄纵妄为,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富二代”现象还不是很突出,因为他们还没有长大。而近些年,在人们享受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的同时,“富二代”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使公众不得不产生焦虑。由于“富二代”身处特殊的时代。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一批依靠合法继承取得钜额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青年人,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上比较,当代中国的“富二代”都有其独特性。
(1) 纵向比较:
当代中国“富二代”教养缺失。应该说,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其实是相当成功的,尤其在唐之前,士族极其重视子弟之品德与人格教育。当时的选拔人才,是通过“察举”,一个士人必须得在社群有较好的形象,才有资格获得推荐。也因此,社会有了所谓“世家”,其前提是“累世经学”,即父子、兄弟世代传习儒家经术,再由经术而从政,形成所谓“累世公卿”。士族政治当然有很多弊端,但也看出,士族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唐代以后,皇家开科举取士,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知识,而忽略孩子的人格培养,权贵或有钱人家娇惯放纵子弟屡有发生。但他们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道德伦理的支配下,总的来说不会出现严重的教养缺失。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许多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的阶段,他们大多忙着打拼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只好以金钱补偿对子女思想道德的忽视。加之“富二代”的成长期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思想观念的激剧碰撞。西方文化的入侵,这种种因素导致了当代中国“富二代”教养缺失。
(2) 横向比较:
中国“富二代”人格教育缺失。我们很容易看到中国的“富二代”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富家子弟的区别。梁任公在《新民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英人常自夸日“他国之学校,可以教成许多博士、学士,我英国之学校,则只能教成‘人’而已”。人者何?人格之谓也。这似乎是英国的社会习俗与教育传统。即训练有德行、有用处和有才能的人。而在中国,学校教育一开始就特别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人们以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要求孩子的仅仅是知识、考分。富一代交给孩子的通常只是成功学。甚至是厚黑学。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新富们大多改革开放之后产生,只有短短十数年的积淀,曾经历了艰苦奋斗的他们,很容易产生“不想再让孩子吃苦”的想法,过度呵护溺爱,从而没有让孩子养成一些重要的性格和品质,直接导致孩子人格上的不健全,使“富二代”缺乏责任心、同情心,缺乏公共精神,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考虑自己的便利与得失,甚至漠视他人的生命,不时有参与黑社会活动等。浙江飙车案、四川富家子开车连撞五车、重庆重大黑社会犯罪等事件便是典型的例子。这是“富二代”教育最大的失败。
如今,“富二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阶层的代名词,它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文化的种种缺陷,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应予以高度重视。
2.“富二代”现象折射出的市场文化
“富二代”阶层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但在当今中国,我们看到的“富二代”现象却更多地将财富变成一种恣意妄为的靠山,助推社会不公、分化甚至对立,并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而使民众看不到财富的善良意义,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走向。当财富成为对公众的伤害。成为导致不公的源泉,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富二代”阶层的问题,这种现象从更深层次折射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文化的某些缺陷。
(1)当代市场文化冲击中国传统道德伦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文化理念、生存状态、道德标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烈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义利之间是明显偏重于义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利的追求仍羞羞答答、半遮半掩。这使市场文化一度在中国举步维艰。然而追求利润始终是市场文化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谈论金钱、崇拜财富。年轻一代更是视财富为炫耀攀比和目空一切的资本,对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不屑一顾。面对来势汹涌的市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义、家庭、人伦等精神受到巨大地挑战和冲击。
(2)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畸变
“富二代”的消费观折射出我国的“消费主义”畸变。在市场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消费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力量之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正逐渐被适度奢侈和透支的理念所代替。当今的消费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利用商品使用价值而已,它具有象征性、攀比性、自我性等诸多特性。调查显示,有逾七成的青年表示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象征消费的行列。男生的皮鞋、领带、手表,女生的钱袋、化妆品、耳环等无一不被赋予超越其本身使用价值的新含义。在这种环境下,“富二代”理所当然成为引领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力最。同时,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后排观众”也构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推力。从“小资派”到“月光族”,从“明星崇拜”到“名牌情结”,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悄然变质。
(3)文化市场传递的不良资讯
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市场,包括报刊、杂志、网路电视剧、歌舞会等等。可见,文化市场与市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概括地说,市场文化的外延几乎包括了所有文化市场。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国门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的文化市场不容乐观。不良商人为了赚钱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恐怖等追求感官 *** 的文化产品。加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产品的进入,心智不成熟的青年受到巨大地冲击,追求电影里展示的所谓“时尚”的生活方式,例如飙车、炫富、豪赌、逞强斗狠、是非不分,更有甚者将腐败堕落的情节当做崇拜的物件加以模仿。如果说一般的青年还只是小打小闹,那么“富二代”的玩世不恭便更好地折射出这样的文化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4)大众对“财富”的适应度低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均由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统一计划。这使中国民众在财富的持有上长时间处于相对贫乏稳定的状态,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一切都因循守旧,毫无活力可言。久而久之,这种稳定性、永续性和保守性使中国民众对新文化的心理适应度极低,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日趋增长的财富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作出不恰当的反应。例如把“崇尚财富”误读为“唯财富论”,把“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误读为“享乐主义至上”,面对钜额财富时容易自我膨胀。
3.“富二代”现象的隐忧与思考
对于“富二代”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我对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我选取了学院三个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富二代”?76.8%的学生认为富二代生活奢侈腐化,不懂努力,是当今社会堕落的一群,让人瞧不起;4.9%的学生认为富二代能否成才取决于富一代的教育;8.3%的学生认为富二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精英。
问题二:你认为“富二代”对社会有什么影响?80.4%的学生认为富二代对社会有恶劣影响:13.3%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影响不大;6.3%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问题三:“富二代”是否引致社会不公?85.04%的学生认为富二代可以用钱搞定一切,不公显而易见;9.05%的学生认为说不好;5.01%的学生认为不会。
问题四:你如何看待人们的仇富心理?56.3%的学生认为这是人们对社会不公的一种发泄:39.4%的学生认为这是因为富人做得太过分;4.3%的学生认为这是穷人的嫉妒心理。
从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对“富二代”的态度总体是排斥和反感的,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仇富”,因为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现象的确存在很多隐忧。
1.“富二代”现象隐喻起点不公。《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61.1%的“90后”认为,出身背景、家庭财富、父母关系、学校好坏等因素对自己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会让同龄人在无形中划分出三六九等。有关人士早就指出,幼儿园已演绎成幼儿阶层分化的分水岭,由于金钱和权势的作祟,幼儿教育日益昂贵和贵族化,使得从幼儿阶段孩子就开始“阶层分化”,这是起点不平等的现实隐喻。事实证明,越是处于较高等级的人就越有可能更上一层楼,而越是处于较低社会等级的人就越受到限制。当大多数平凡人家的青年强烈地感到由于出身和家庭等因素限制发展时,便折射出“富二代”现象深层的社会危机。在一部分社会成员享有机会资源的同时,剥夺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机会资源,使部分“穷二代”成为分化和竞争的社会牺牲品。
2.“富二代”现象动摇青年财富观。我们多年的教育,致力于使青年能懂得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靠诚实、信用、勤劳去获取财富,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正确的财富观对于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富二代”的出现,使青少年的财富观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他们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靠勤劳、节俭和个人奋斗积累财富,然后合理消费。他们周围出现了一大批依靠继承财富的“新贵”,这对于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构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当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俗语,变成了今天“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无奈感慨。尤其是目前“富二代”的炫富行为,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偏移,认为财富是唯一值得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追求的东西,人生的价值变成了拥有别人羡慕的目光。
“富二代”的奢侈品消费和享乐主义,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从根本上动摇了青年的财富观。
3.“富二代”接班对社会的影响。中国有多少“富二代?据全球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美林集团统计,大陆仅千万富翁就已接近24万,而所有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八成。按照正常的自然规律,这些民营企业的“富二代”将在未来十年里,随着父辈的老去而陆续接班。财富的传递是容易的,但是在任何国家,企业家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富二代”能否如他们的父辈那样。让企业顺利经营,这不仅仅是他们家族的问题,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交接班不顺导致的企业倒闭、破产,将对社会就业、国民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事实上,任意妄为的“富二代”们已经让这种危害开始出现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隐忧。
五、如何解决“富二代”问题:
第一,哪些家庭的子女称得上“富二代”?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大概拥有百万家庭资产即可称之富翁。但时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一百万,肯定不再属于富裕家庭(像北京、上海、深圳,在市中心拥有一套100平方米旧公房,价值至少在上百万)。最近,据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钟伟教授的测算,1981年的1万元大致相当于2008年的27-28万元。也就是说,如果生活在三十年前的中国,拥有一百万绝对算得上富翁的话,那么时下的“富二代”,其家庭至少得拥有千万资产。这样算来只是想表明,在中国目前能称上“富二代”的,人数并不多,但社会影响大,“示范效应”强。
第二,不应当把“富二代”标签化。尤其不能将“富二代”简单等同于“纨绔子弟”。据我观察,许多获得成功的“富一代”,是很关注子女教育的。像江浙、广东沿海省市,不少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对自己子女(“富二代”)培养是十分重视的。资料表明,大部分“富二代”是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平时生活比较低调。据上海监察机关未检处统计,目前青少年犯罪中来沪青少年占60~70%,而“富二代”犯罪几乎很少。然而,由于“富二代”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只要是“富二代”犯事,就会被媒体传播、迅速放大,这才是值得重视、认真研究的社会心态。
第三,应正确看待“富二代”现象。客观地说,“富二代”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导致中国不少家庭富裕起来的结果。 *** 生前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对当前“富二代”(包括“官二代”)现象,媒体不宜炒作,这容易导致社会对立与仇富心理,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第四,加强对青少年“二代”的引导、教育和培养。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无论是“富二代”“穷二代”,还是“民二代”(当然上述称谓只是比喻说法,不尽科学),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大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社会理应一视同仁。在当前,“穷二代”“民二代”在数量上远超过“富二代”,他们的命运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国家前途和社会稳定,因此,他们有理由获得 *** 、社会的更多关注和照料。而对“富二代”,则应加强思想训练。发达国家时下流行一个词“YAWNS”(Young and Wealthy but Normal),意思是“年轻、富有,但为人低调”。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财富新贵,生活朴素且关注环保,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目前,欧美私人银行正在运作成熟的“富二代”财富教育活动,让那些富人经常鼓励子女参加慈善义工、环保工作等,上述方式值得借鉴。而从长远看,我们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支援体系,尤其要使“富二代”通过实践磨练,积累经验,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将他们培养成为父辈放心、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六、结语:
社会上有富人也有穷人,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现象却传递种种令人担忧的资讯。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加剧社会分化、对立,甚至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如何教育这些“富二代”们使其珍惜手中的机会与财富,

清华大学面试保送生:如何看待富二代官二代现象

“3对1”面试
“你是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上‘富二代’‘官二代’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和往年一样,此次清华大学冬令营测试仍然采用“3对1”的“纯面试”形式,每位学生都要接受三位面试官的“拷问”。上海中学的小陈参加的是自主招生的面试。他说,考官提出的问题并不冷门,和时下热点相结合让人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会被问到三个问题,主要是看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时氛围挺轻松,到了最后一个问题,面试官还和我讨论起来。”
清华大学上海招生组组长薛平教授说,面试官会和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对话,话题宽泛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出题的一个原则,从中可以考察学生的价值观。“不过,由于针对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学生的考核体系不一样,面试过程中考查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保送生已经拥有教育部认定的保送资格,因此,面试官的面试内容会更侧重于某个学科知识,而自主招生的面试内容则会更宽泛些。”
今年生源减少
和往年相比,今年参加清华大学保送生暨自主招生冬令营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薛平说,这不是因为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名额减少,而是和应届毕业生总体人数下降有关,“明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比前几年更少了”。
沪上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透露,虽然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刚刚出台,但由于生源人数少了,各校的“掐尖暗战”却已悄然启动,不仅清华大学悄悄提前在沪面试,北京大学的保送生考试下个月也要举行。

从法律途径如何应对社会分层现象?

法律不是万能的,有些事可以处理有些事处理不了

富二代 穷二代 体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的社会现象
社会分配制度不够公平的社会现象
社会价值观导向不良的社会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