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逸派的派别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朱敦儒(1081—1159年),字希真,河南洛阳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具有超然不群、不受凤凰管、不归麒麟辖的性格,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早年隐居不仕。两次举荐为官而不出。绍兴二年(1132年),宣谕伎明又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很多翰廷在臣也称颂他的学问与人品,所以高宗皇帝下诏命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诏,在众朋的劝勉下,他方应诏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以秘书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典狱。后来因主张抗战,发表主战言论,并于主战派李光等人交通,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罢官。
朱敦儒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词人。其负早期秀婉工丽,注意词的格律和四声,多写隐居生活。南渡后,家国之难,流离之苦,尤其是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慨使他的词
风大有改变,使他唱出了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愤激慷慨的主旋律。后来秦桧当政,选用一些文人来装点门面。加之秦桧之子喜欢工词与乐府,朱敦儒再次出仕,被任命为鸿胪少卿,秦桧死,郭儒又被罢官。他的后来出仕,众说不一。宋高宗说:“此人朕且囊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用始怡退而晚奔竟耶。”看来,他后来出仕是有难言苦衷的。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今存词约二百五十首,属南渡时期词人存词之冠,宋代即有“词俊”之称,成为“洛中八俊”之一。
朱敦儒有《樵歌》,也称《太平樵歌》,有人把他的词风分为三段:即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越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这三段又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格调的三部曲。
代表作:《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柳枝·江南岸》 黄裳 (1044-1130) 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有《演山先生文集》 ,其词结为《演山词》。
作品有《卖花声》、 《永遇乐》 、《宴琼林》、《喜迁莺》、《减字木花》、 《渔家傲》 、《蝶恋花》 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西楼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潘阆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
代表作:《桂枝香》、《蝶恋花》、《蓦山溪》、《洞仙歌》、《满庭芳》、《满江红》、《宴春台》、《八声甘州》、《满路花/促拍满路花》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大约自从汉明帝时代金人西来,佛教传入中土开始,随着佛法日宏,佛教与文学也挂上了钩,几乎在佛学发扬光大的同时,“诗僧”这种具有特殊身份的文学创作群体也就出现了,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有的风景线。而且,随着诗歌文学体裁的嬗变,诗僧们也跟着与时俱进,在魏晋作玄言山水诗,在晚唐作格律精严、讲求炼字的五律,到宋代之时曲子词大胜,遂于诗僧之外,又出了以词名的“词僧”(从广义上来说,词僧其实也是诗僧的一种),在宋代能词的僧人之中,仲殊要算其中的佼佼者。
仲殊原来姓张,名挥,所以又称为僧挥,仲殊则是他的法号,他与苏轼有交游,苏轼夸赞他:“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可见其光风霁月、坦荡磊落的胸怀。似乎曾见有人将他与苏轼的另一个好友张怀民(苏轼写过《记承天寺夜游》提到他,这是一篇著名的写景小品散文)相混淆,未知所据。仲殊本名张挥,安州人,而张怀民名梦得,是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好友,应该不是同一个人。
仲殊工于长短句,好作丽语,并不因为他是出家身份而稍减其软媚之气,《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推崇他的《诉衷情》词,认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而《碧鸡漫志》将他和贺铸、晏几道、周邦彦并称,认为他在四人中最次,然而作品的富丽华赡,连晏几道也及不上他。贺铸的丽句多失意之悲,周邦彦的丽句有深密之致,晏几道的丽句每每见其惆怅寥落,只有仲殊,在丽语中透出的,是对尘世的恋恋情怀:“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从一双本该超脱的冷眼中,却透露出人生的热望,正如在那一片洁白无瑕的梨花中,他感受到的不是“洞天方看清绝”(元代丘处机梨花词)的晶莹剔透,却是“寒轻香软”的盎然春意。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小词题为“忆旧”,有天涯羁旅的伤感,有对旧情旧境的回顾,写得清丽宛转,语虽淡,却掩藏不住心底的情愫;虽是僧人,所思所写,却完全是俗世的光景。他还有一些俗词甚至艳词,这是当时词坛的风尚,但由一个出家人写出象“酒满玻璃花艳冶。莫负春心,快饮千锺罢。”( 《蝶恋花》 )这样纵情寻乐的句子,未免令人侧目,同时代的人说他:“雅工于乐府词,尤有不羁之余习也”,其实这“不羁”,只是佛门也羁绊不住的一段情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