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写了几件事?每件事主要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3-12
一、重视六要素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一篇写事的记叙文,必须包括六个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如果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就必须详细的交代,否则可写得简略。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当然,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也不应该呆板,不妨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指的是晚上,等等。
二、明确一主旨
写事记叙文有一事一文的,也有几事一文的。一篇文章无论写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都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写一件事自不必多说了,写几件事的情况尤其应该注意两点:①要把握好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所写几件事表达的题旨必须集中,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这些事应该有内在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几件事来写,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努力表现出事件的思想意义来。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②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写几件事,内容典型、情节生动的一二件详写,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不必件件详写,以免文章冗长,内容重复,也显不出中心。只有围绕文章中心安排好重点内容的详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这就俨然雕塑作品,应该把最需要表现的东西充分展示给人看。让我们从下面这个故事里得到一点启示吧——
一个深夜,艺术家罗丹终于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满意之至,连夜叫醒了自己的学生来欣赏。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所以,巴黎艺术馆陈列的巴尔扎克雕像是没有手的。
  罗丹的作品要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精神和气质,当那双手(次要部分)的完美只是人们忽略作品的主要内容时,罗丹只好毅然决然,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三、条理要清晰
写事,务必安排好行文的顺序。也就是通常所说,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四、材料宜独特
写事记叙文重事,事情要能够吸引人,要是典型事例。事例从那里获取呢?这就要看谁是生活的有心人了。总会有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这话也不全对!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尽管我们的生活圈子小,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相信还是会有独特的材料让我们挑选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值得提醒的是,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烂”写“主动让座”、“拾金不昧”、“为人补课”“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什么的,不管此事自己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五、小事见深意
好的写事记叙文,总是善于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仅仅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能够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要么,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小事也立见深意。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同是以江南农村为背景,《故乡》描绘了现实中农村残破、凋敝的景象,《社戏》展现的则是另一幅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的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见微知著。
六、过渡需自然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同样需要相互照应,同样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写事记叙文也是由一层一层的意思,一段一段的内容编织、缀连起来的。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由这段内容向另一段内容发展,这中间往往需要“过渡”。这就好像过河由此岸渡往彼岸一样,这中间离不开舟楫和桥梁。“过渡”得好,文章就脉络贯通,气韵流动,严丝合缝,浑然天成,没有散乱隔断之病;“过渡”得不好,文章就显得割截断裂,气血不畅,思路跳宕,使人难以卒读。
  一般说,记叙文的下面几种情况间需要过渡:
  ①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饶多意趣的散文,当作者叙写到“我”由百草园这个自由的“乐园”转到以“严厉”著称的三味书屋去就读之时,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有了这个过渡段,就把上文所述的百草园的活动同下文将述的在“三味书屋”的活动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比鲜明而又和谐严谨地缀连成了一篇完美的作品。
②记叙的时间或地点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藤野先生》在述说了“东京”留学生界的乌烟瘴气景象后,作者写道: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于是,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一点也不见段落裁缝的痕迹,真可谓转接轻妙。
③叙述转接议论等表达方式时需要过渡。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是几段议论,接下去要叙写事实了,作者写了一句: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这是由议论而叙述的过渡,作为过渡领起下文。记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准备以议论、抒发来收束全篇时,又用了一个过渡段: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
这是由叙述而议论的过渡,使行文自然衔接。
④由倒叙转入顺叙或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故乡》里,由于“母亲”的提及,插叙了“我”少年时与闰土的一段交往和情谊,及至插叙完毕,叙写又回到“现在”时,作者写道:
现在我的母亲提及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接下去是“母亲”的答话,文章又回到了原有的脉络上来,线索清楚,文气贯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