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和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1. 杜甫诗三首改写为散文

秋色如天,黄沙弥漫。西风凄厉,犹如鬼哭,那苍黄的夕阳就那么一点一点地跌落下去。我无精打采地骑在那匹瘦马上,寻找落脚地。那西方的天似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黑幕正渐渐吞噬着大地。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可是意外地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锁,屋前屋后都杂草丛生,甚至连村前刻着石壕村的石碑也已模糊不清,只能看见几个大字。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胆战心惊地蹋入了这座“死城”。幸好,上天眷顾,我终于在这个凄凉之地找到了落脚处。

这是一座破败的房屋,窗户是用纸糊的,虽能挡风,但还是能清晰地感觉到丝丝寒意。房间小得可怜,但他们还是挤出一间小屋让给我,让我不胜感激。接待我的是位老人,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

夜深了,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犬吠,叫得那么凄惨。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而猛烈的敲门声。我披上大褂,透过窗户认真地看着门外局势地发展。“快开门,皇上征兵了,识趣地快交出你家的壮丁。”门外有一名男子粗暴地喊道。正在这时,我看到院子里正有个佝偻的背影,原来是老翁。老妇正焦急地催着他快逃,可是他毕竟放不下这个家,还在和老妇交代着家中的事情,门外的敲门声更响了。就在老翁刚刚翻墙逃走的那一刹那,门被踹开了。几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一把把老妇推倒在地,恶狠狠地骂道:“妈的,你想把老子累死啊,这么迟才开门。快把你家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揪心!“大爷,屋里实在没有别人了。我的三个儿子都去戌守邺城了。两个已经站死沙场,一个尚有音讯,可也是苟且偷生啊!”老妇哽咽的说。“少啰嗦,你家一共几个人关我屁事,反正今天必须交出一个.”差役瞪着眼说。“可家里没男人了啊!”突然,一阵哭啼从屋内断断续续地传来。“死老太婆,你还敢骗我们,谁说屋里没人?”说着便想要破门而入。老妇见势不妙,忙拉住差吏的袖子哀求道:“大人,那是我正在吃奶的孙子,尚未满月。因为他在,所以他母亲还不肯离去。你总不能让他上前线吧。如果不嫌弃,就让我去服役吧,兴许在天明前还能为战士们做上一顿早饭。”差役奸笑地说:“反正能交差就行,现在就快跟我们走。你可是功不可没啊。哈哈!”

我按奈不住内心的悲愤,推开门,任凭那呼啸的风肆虐地向我挑衅。抬头,仰望,只有那月亮被孤单影只地遗弃一旁,寻不见星星的足迹。我回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成眠。隔壁传来的抽泣声如刀绞般刺痛着我的心。

天终于亮了,细雨丝丝,那山头与我道别的就只剩下老翁。他的眼红肿着,我目送着他离去,那背影又是那么的瘦弱,令人见怜,留下的只是深深地无奈和自责。雨依旧在下,我牵马行走在羊肠小道上,早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2. 杜甫诗三首的写作意义

望岳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石壕吏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作文思路指导:八年级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三首石壕吏改写成一

建议把诗中没有明确展现出来的东西展现出来。诗要凝练,让人发挥想象;文章要具体,让人身临其境。而最终表达的宗旨,则应该是相同的。比如,“吏”和“妇”说话时的神情,诗中只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进行总体的描述,后面就是大段的语言描写,文章中可以把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起来。又如,“吏”与“妇”的对话,诗中用“妇”的独白的形式展现出来,忽略了“吏”的问话,文章中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即“吏”且问,“妇”且答,二人的思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如“三男邺城戍”句,必是“吏”问家里是否还有男丁;“室中更无人”句,当是“吏”听到屋里孩子的啼哭声,疑心“妇”在撒谎,进行质问;“老妪力虽衰”句,定是“吏”还不肯罢休,一定要抓一个人走(很可能是小孩子的妈妈),“妇”才主动说自己去的。这些都是非常有戏剧性的,展现出来可以非常精彩。这些内容课上也应该讲过,这也可以看出,改写《石壕吏》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包含了课堂内容,而非孤立的体裁转换练习。

还有一处,可能就不是课堂内容了。那就是诗人自己在整首诗中的位置。他是一个旁观者,需要注意的是他是正在赴任途中的官员。如果他出面说话,“吏”是不会为难一家人的。但是诗人没有。为什么?这值得思考。因为老师讲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时,一定是强调“控诉战争的残酷,同情人民大众”的这一面,却忽略了,诗人在战争中是有立场的。他痛恨战争的残酷,但他的主张是不打这场仗了吗?不打会如何?但是打,就要面对眼前的这种状况。到底应该怎样?只有理解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才能真正体会《石壕吏》的艺术魅力,至于改写就更不在话下了。当然,最后这一点比较超前,仅供参考。

4. 三首杜甫写的诗

杜甫诗歌赏析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诗: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诗: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

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诗: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佳 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诗: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

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客 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译诗: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评析: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全。

5. 杜甫诗三首

简单摘录三首: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①连三月②,家书抵万金。

白头③搔更短,浑④欲不胜簪⑤。

【注释】

①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

②三月:言时间很长,非确指。

③白头:指白发。

④浑:简直。

⑤不胜簪:言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简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遣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简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望 岳

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②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③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②钟:赋予、集中。

③决:裂开。④凌:跃上。

【简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6. 杜甫诗三首

卷216_17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杜甫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卷216_18 「醉歌行」杜甫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卷216_19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卷216_20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杜甫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

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

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

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

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嘉蔬没混浊,时菊碎榛丛。

鹰隼亦屈猛,乌鸢何所蒙。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

挂席钓川涨,焉知清兴终。卷216_21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卷216_22 「示从孙济(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杜甫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eR,且复寻诸孙。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卷216_23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卷216_24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杜甫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卷216_25 「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卷216_26 「曲江三章,章五句」杜甫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卷216_27 「丽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zc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卷216_17 「乐游园歌」杜甫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

7. 杜甫诗三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因其基本上采用实录的笔法,所以有"诗史"之誉。然而诗人并非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是怀着一颗炽热的仁者之心去审视国难民忧的:"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四郊未宁静,垂老未得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藜。"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长歌当哭:"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天地终无情","塌然摧心肝"。他记下了战乱时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青壮年全都上了战场,新安吏只好捉少年充军;石壕吏夜间突袭捉人,也只能带走一位老妪;潼关吏正加紧修筑城防;新婚的妻子含泪送别新郎;"子孙阵亡尽"的老人悲愤无奈地出征;无家可归的老兵已无须与谁告别。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深重的,但深明大义的人民却强忍悲痛而同仇敌忾,勇于为国分忧。诗人笔下的老妪、新嫁娘、垂老者、无家者,都富于可敬的牺牲精神。诗人写出了这些普通人朴实无华却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后人读之不免一洒"千秋之泪"。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军。诗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画地再现了诗人的这次亲身见闻。叙而不议,这是杜甫此类诗的特点。诗人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耐人寻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墙走"的老翁,这是多么不平常的时期!"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令人惊心。而老妇的陈辞,更是催人泪下。就是这样一位老妇,竟然真的被带走了。这或许是那位老翁"逾墙"时不曾料到的吧?

《唐诗镜》云:"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唐宋诗举要》引吴曰:“此首尤呜咽悲凉,情致凄绝”。

8. 杜甫诗三首(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