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作品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1
这首诗作于1088年(元祐三年),是黄庭坚根据苏轼的《遗王庆源诗》步韵创作的《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尽管是依韵而作,但黄庭坚并未敷衍,以七言二十句,展现出一个坚韧傲岸的人物形象。

诗的前八句,黄庭坚从“身外之物”入手,通过描绘王庆源的家境、服饰和外貌,逐渐揭示其内在精神。用“四立壁”和“千木奴”两个典故,既表现了他的清贫,又揭示了他辞官归乡的原因。这两句巧妙地关联,显示了人物的清高节操。

接下来的诗句,如“白头不是折腰具”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进一步刻画他的傲世情怀和不拘小节。通过“鷫鷞作裘”和“猩血染带”,黄庭坚借物喻人,赞美其高洁志向,并暗合苏轼寄红带的意蕴。诗的行文风格,从朴实到比喻、夸张,显出对人物的敬仰。

诗中,黄庭坚以杜鹃和陶渊明的典故,简练地概述了王庆源的生活经历,然后转向归隐的闲适生活场景。诗的章法紧凑,如“昨来”、“更待”等句,巧妙地连接过去与现在,展现作者的布局技巧。

全诗波澜起伏,用典丰富而精炼,既有学问的底蕴,又不失灵动雅趣。黄庭坚通过精心选材和点化,使得诗歌流畅自然。整首诗展现了归隐者的心境,以及对富贵功名的淡泊态度,结构严谨,情感曲折,充分体现了黄庭坚的艺术功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