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如何理解幸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7-04
所谓人生的智慧,指的是人生的艺术,就是任何人尽可能地幸福、愉快地生活,度过美好的一生。
从哲学角度来看,实际上,这样的教诲被称之为“幸福论”,意即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人生的智慧去获得幸福的生存。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他自身的内在本质属性。外在的环境只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和催化,并不能决定他获取幸福的根本途径。
人的一生中,虽然外在事物在不断地变化,但人的性格却从未改变。来自于身体本身所带来的感受和体验,最直接的就是我们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了健康的体魄,幸福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一旦健康不再,所有外在的好处都失去了意义。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就能够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悠然自得。一个善良、平和、有节制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自得其乐;而一个卑鄙、妒忌、贪婪的人就算拥有数不尽的财富也难以获得内心的满足。
一个人自身所拥有的东西越多,那么他对外部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彻底的平和与安宁。
这是世界上仅次于健康的恩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闲暇只会让人变成一个无所事事、无聊至极的无用之人,他的自身则变成了一个负担。
从根本上说,自身具有价值的人才是幸福的。幸福属于那些能从自身获得乐趣的人。
幸福的唯一的和真正的源泉是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东西。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到处都是痛苦和贫乏,而那些躲过了痛苦和贫乏的人则又不得不受到无聊的折磨。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一个人拥有丰富的内在,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幸运。
财富也并非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为了获取财富,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而且欲望无止境。

人生的智慧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着眼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与其把幸福寄托在未来的不确定和虚幻中,不如着眼当下,立足现实,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过好,也不失为一种幸福的获得。
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
如果说人的前半生是以苦苦寻求幸福而无法满足为特点,那么,人的后半生则以对遭遇灾祸的恐惧和担忧为特点。到了后半生,我们才明白,一切幸福都是虚假的,只有痛苦才是真实的。而此时,我们能够心满意足地享受着勉强过得去的现状,甚至能够从凡俗生活中觅得乐趣。

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就像一场即将结束的假面舞会,每个人都把面具摘了下来。此时,我们才能把一生中接触过的、与之有关系的人真正看清楚。
世事皆为虚空,不论是繁荣还是喜悦都是虚无而乏味的,于是虚幻的影像消失了。我们终究看到了生命的本真。
第2个回答  2021-07-04
哲学家应该是把幸福理解成痛苦的背面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人完全没有痛苦,只有幸福,并且可以把这种感受持久,没有这样的人,也没有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幸福感,其实都是在一段的痛苦之后,而一个生活里没有痛苦的人,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对于哲学家来讲是很荒谬的。
第3个回答  2021-07-04
哲学家理解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比如欲望找一个漂亮的老婆得到了满足,那我们就很幸福,日望是赚1,000万,结果赚了一个亿,让我值得满足,很幸福。
第4个回答  2021-07-04
叔本华说:生命原虚无,生活本痛苦,人性皆复杂。
泰戈尔说: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世界是什么样子?幸福是什么?如同人生有什么意义一样,没有最终的答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才会有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叔本华认为的,所谓人生的智慧,指的是人生的艺术,就是任何人尽可能地幸福、愉快地生活,度过美好的一生。
从哲学角度来看,实际上,这样的教诲被称之为“幸福论”,意即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人生的智慧去获得幸福的生存。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他自身的内在本质属性。外在的环境只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和催化,并不能决定他获取幸福的根本途径。
人的一生中,虽然外在事物在不断地变化,但人的性格却从未改变。来自于身体本身所带来的感受和体验,最直接的就是我们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了健康的体魄,幸福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一旦健康不再,所有外在的好处都失去了意义。
第5个回答  2021-07-04

哲学家这么理解幸福……未来会怎样,没人会知道,幸福可能只是一种传说,永远都找不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