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爱插嘴?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个男孩子,脑袋聪明知识储备特别丰富,当老师说到某个知识点,他会突然插嘴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声音大点吸引了整个班级的关注,声音小一些则吸引了周围几个同学的注意力。

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又爱又恨。


-01-

这样的孩子表现欲和能力都比较强,有的家长为此感到骄傲,有的家长为此感到头疼。

其实这样的孩子就像一块没有被雕琢的璞玉,精心雕琢后,前途不可限量。


现在的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将这类行为归结为不礼貌和不谦虚,简单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上课插嘴发表“高见”,不可以打断别人的谈话。

也部分比较开明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很聪明,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所以默许了孩子的插嘴行为。


但是,这样两种方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在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埋下“地雷”。


-02-

在幼儿的阶段,孩子爱插嘴不一定是坏事,小孩子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3 6岁孩子的思维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阶段性心理现象,与成人眼中的自私有极大的差异,自私是有意识的行为,孩子的自我中心受其思维发展所限,是无意识的行为。孩子插话除了思维上的“自我中心”顾及不到他人外,孩子也可能对话题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或者因为对部分观点产生“共鸣”,心情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因为好奇心和表现欲而插嘴,根源还是他的自我意识渐渐开始萌芽,想要更多地表现自我,但是神经纤维还没有充分髓鞘化,情绪的兴奋多于抑制,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等不到到合适的时机发表看法。


在这个阶段,如果大人因一时恼火而当着他人的面训斥孩子,就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作为父母,可以跟孩子明确地说:“等大人讲话结束后再提问”,然后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会比较能够接受家长暂时的不回应。但事后一定要兑现诺言,解开孩子心中的好奇或者困惑。


如果孩子对大人谈及的内容产生共鸣,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样能够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能让孩子明白哪些场合自己能够参与讨论。


帮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只有首先要听清楚别人表达的观点,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倾听的榜样:在孩子和你辩论时,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话再给予回应,孩子体验过被倾听的感觉就更有可能去倾听别人。


对教师而言,对待这样的孩子,也是需要一些技巧。

曾经有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有个男孩子大声喊:老师我爱你!引得教室内一阵哄笑。

这位老师淡定地写完板书后,哄笑声音也渐渐平息了。她转身看向男孩子,说:谢谢你对老师的喜爱,正如我喜欢你们一样,你们也喜欢我,这件事让我很高兴。如果你们爱老师,就帮老师一起维护课堂秩序,认真上课,以后不要在上课时说话或喧哗,好吗?

男孩子点了点头。

后来,他在这个老师的课上,他总是很认真,再也没有出格的举动。



-03-

当孩子稍大一点,仍然喜欢在课堂上或者社交场合插嘴。那就要更加重视,并且仔细分析一下导致这种问题的因素了。

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叫个体人格的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个体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也就是孩子无法适应环境,无法遵守各种规则。

学校中常见的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症状还有是注意力低下、多动开小差、寻衅闹事、学术志向水平低和人格不成熟等等。

厌烦情绪

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兴趣、程度和水平,太难或太容易都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或兴趣,感到索然无味。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或语言平淡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以孩子就会在上课时插嘴,以表达厌烦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个孩子的情况,当孩子感到挫折和紧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导致插嘴和寻衅闹事等问题。

寻求注意

当孩子特别渴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和认可,就会在上课时候插嘴,故意唱反调,当孩子发现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对插嘴的问题比较在意,于是他们就会故意出现插嘴的行为,以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有时候班级里的同学纷纷回头看他,或者哄堂大笑,孩子就感到获得在班级中的地位。一般来说,男孩此类行为比女孩多一些。

另外,在信息时代,各类媒体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不同的观点扎根于孩子脑海中,他就有可能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予以质疑。

当然,这里主要指因为孩子随意插嘴而扰乱上课正常秩序,影响上课进度的情况,如果是欢迎不同声音的上课形式和氛围,则另当别论。



-04-

当年龄趋于成熟的青少年时期,有些孩子在教师和父母的反复教导下,依然我行我素,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就是不愿意改正插嘴的毛病。

比如中学里,老师在上课时用“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阐述嫉妒心的危害,小明开始说其实周瑜年轻有为心胸宽阔,是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当时根本没有诸葛亮的戏份。

老师用孔融让梨的典故阐述谦让兄弟姊妹是一种美德,小明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孔融一会儿说弟弟要让哥哥,所以哥哥吃大的梨,又说哥哥要让弟弟,弟弟吃大的梨,逻辑上漏洞百出是个表演型人格,从小变态所以长大以后敌军攻城直接扔下老婆孩子一个人逃跑了。


这样的小明无疑既聪明又博学的,但如果你是老师,你怎么想?


-05-

问题出在哪里?

小明在课堂上插嘴,他并不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地获得知识,能够距学习的目标更近一步。他很聪明,他非常明白在怎样的时机抛出怎样的观点,可以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让自己一鸣惊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反而,当教师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观点的机会时,小明却兴致缺缺,并没有了在课堂上插嘴时候的热情。

孩子这样插嘴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么简单。随着日积月累,他会形成一种习惯,当他成年踏上 社会 之后,相比耐心地倾听主流的声音,他更加热衷于寻找各种机会博出位,他在乎的不是对集体对 社会 带来的影响,而是自己是否能够博关注,博出位。

读书时,小明可能会被老师罚站、被罚坐在最后一排。

工作后,如果小明还是这样,老板会怎么想?

当然,小明也可以自己做老板,但是如果他依然改不掉这个毛病,政策朝东他朝西,那小明最终会怎样?


孩子,愿你有脱颖而出的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