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去湿气,除了拔罐、艾灸,这4个食疗方也很管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中医的“湿气”,是一种症状,用一个字来替代就是 “滞” 因为身体的体液循环(血液、淋巴液)不畅,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症状。

比如: 食欲减退、腹部胀满、四肢、头部或身体沉重、身体某些位置偏下方的部位(如腹股沟、双足等处)潮湿、甚至肿胀、大便稀溏、舌苔厚腻等临床表现

事实上,“湿气”不仅可以外感,还会内生。在中医理论中,脾胃系统主要负责消化饮食,也参与水液代谢,当饮食不当或脾胃虚弱时,不仅会导致消化能力减弱,还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导致“湿”从内生。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就以惊人的智慧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祛湿之法,比如刮痧、比如拔罐以及艾灸等。

刮痧: 使毛细管的特异性提升,更有利于人体排热去湿气。

拔火罐: 利用负压原理,通过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等的刺激,也能借助健运脾胃,间接起到祛湿作用。

艾灸: 通过在人体有关的重要穴位熏炙艾灸条,能够打通人体淤堵经络,有利于将湿气和热毒均排出体外。

运动 也是不可多得的除湿利器, 运动过程中,表皮的皮肤毛孔为了更好地排热而伸开,排出来的汗水中就带有很多的体内湿气。

生姜是一味常常被忽视的祛湿小能手,加在自制“祛湿汤”里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还能治受寒以后的腹痛呕吐。当然,上火的人群最好慎用,因为生姜较为温热。

2.冬瓜

冬瓜皮是利水渗湿的好药,连皮带肉放入汤里有助发挥更好功效。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祛湿小能手是冬瓜子。以冬瓜子入药在我国有千年 历史 。如果下次家里买冬瓜做菜,记得留下冬瓜子晒干,在体内有湿或面部浮肿时取15-30g来煎水代茶喝,安全有效。

3.芡实

芡实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4.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