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栖息的空间追寻自然 -- 苏州银城原溪庭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苏州园林艺术是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我们一直尝试通过设计实践来理解和 探索 古典园林的精神和技法。而随于时代,自然山水意境中的清新、优雅与闲适更是纷繁城市中的归真返璞。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我们认为这种东方哲学应于“境”而非于“形”,更需要研究的是适应现代人生活的空间体验而不拘泥于传统造园手法的复刻。

▼水院一览

原溪庭院位于苏州姑苏区,距离“留园”1公里。不到1万平方米用地范围周边古树参天,弥漫着浓浓的 历史 文化名城和生活氛围。庭院由入口、停车场、建筑上下水院和内庭空间组成。建筑是未来的社区活动中心,对外开放,也是走进住区的入口场所。

▼建筑鸟瞰,周边树木环绕

▼入口

“委曲松篁迳,清新锦绣篇。蟠胸有丘壑,随处是林泉”,江南园林中的诗画意境并非仅为表现生活的享受,更重要是在生活栖息的空间传达人追寻自然、感知自然的 情感 和价值观念。考虑到设计场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并结合使用功能,在设计理念上,每一个庭院都围绕着“自然”主题展开东方意境的体验和思考。而在尺度不大的用地范围内,建筑、室内和景观尝试了更好的协同与因借。

▼掩映在绿意中的大门

▼质朴的大门,打开一片自然的绿意

▼光与影的长廊

空林

“空林”是走进入口内的第一个水庭院。中心静谧的水面、建筑和三面连廊交相辉映,水面映射着建筑背后的树林、泠冽的山石之墙还有天空。庭院的空间在此处是内向而留白的,但它似乎又满载着所有的景物,并分隔了墙外的喧嚣,恬静而悠然。一丛小树破水而出,在这里产生了独特的感染力,展现着无尽的生命气息。它和西侧自然的山石墙窜接了上下层的空间。建筑、室内和庭院在此相互交融,彼此空间共享。内与外、虚与实、刚与柔,我们希望使用者在此能够感受到一种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类似的有趣体验。

▼水庭院一层

▼水镜满载着建筑、树林、山石墙和天空

▼连廊中的人在水面形成倒影

▼连接上下层庭院的山石墙和漂浮的台阶

▼水庭院二层

▼二层水庭院一侧的休息空间,圆形开洞落下天光

▼宁静的空间

盈绿

从水庭穿过旋转木门就来到树的庭院。与极简的水庭院不同,树庭院内柔软的植物、起伏的地形、丰富而精致的地被和厚重的置石成为基调,空间充满着清新自然的气息。走进树的庭院,这里是住区生活的场所。人的活动应该是多样和可选择的,我们强调空间氛围的体验而非点对点的纯视觉画面。斑驳的树影下,绿意盎然的自然之美才是住区生活的开始。

▼树的庭院,树荫下的自然之趣

▼转角的天光

▼室内空间,小树的柔美对比厚重的石墙

▼从室内看向庭院

▼连接上下层空间的室内楼梯

▼夜景

▼总平面图

项目位置:苏州姑苏区

项目面积:0.8ha

建成时间:2019年

业主:银城国际&.平安不动产

建筑设计:致逸设计

景观设计:承迹景观

室内及软装设计:董世建筑

照明设计:RDI

景观施工:百绿园林

景观摄影:王宁

建筑摄影:何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