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惨!11年首亏11亿,永辉危险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时代抛弃你时,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前几天,永辉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引起了吃瓜群众们的广泛围观——这家生鲜超市的绝对龙头,居然发生了11亿元的巨额亏损,属于11年来首次!


01

永辉,2021真的太难了


报告期内, 永辉超市总营收468.27亿元,同比下降7.30%;归母净利则更为惨淡,亏损了10.83亿元,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尚为盈利18.54亿元,同比下滑158.41%。


从综合毛利率来看,较2019年同期下降3.55%至18.82%,甚至于低于其9年前的毛利水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这是永辉上市11年以来的首次业绩亏损。


图:永辉超市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


永辉表示,净利下降主要源于: 收入及毛利率下滑的影响 ;公司报告期末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较年初下跌3.2亿元;新租赁准则执行使得报告期利润总额减少2.5亿元,净利润减少2.06亿元。但即使把后两项加回进行调整,永辉的主营业务仍有约5.5亿元的净亏损。


资本市场上,永辉也遭遇了腰斩式的暴击。 已由年初的7.20元跌至3.77元,市值蒸发超500亿。



此外,今年永辉更是闹心事不断,堪称是波折最多的商超企业。


年初,全国除福州外的所有超级物种门店彻底关闭,永辉MINI也陷入了关店潮之中。7月永辉董秘离职,进入8月,永辉免掉了CEO李国的职务,在争议中强推原CTO李松峰担任新的CEO。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代巨头究竟怎么了,为何跌落神坛呢?



02

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永辉没落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新老业态的交替,当初冲击别人的创新者,如今也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永辉的创始人是张轩松和张轩宁两兄弟,两人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的一户农村家庭,搬过砖、卖过啤酒,后来进军零售业,开出一家“古乐微利超市”,靠着“天天平价”的口号一炮而红,赚的盆满钵满。


没过多久,外国超市开始进驻中国,“洋品牌”对本土传统超市形成了摧枯拉朽般的冲击之势,两兄弟同样未能幸免,但两人并未气馁,而是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中外超市的一大关键差别——外国的超市里会卖生鲜,但中国只有菜市场里才会有。


原因就在于,生鲜这个品类难储存、易变质,所以本土超市从不售卖。但是如果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那绝对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


因为 生鲜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频+刚需 。这就相当于超市的引流产品,通过购买生鲜来带动其他产品的高毛利的消费,超市的利润就会快速提升。


恰逢国家政策东风起,两兄弟便积极承接了国家“农改超”的任务,于2000年正式开了第一家生鲜超市——永辉屏西生鲜超市。短短时间内,店铺数量就突破了50家。



为了跑通生鲜模式,永辉在数年的持续 探索 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方法论——


在上游对接供货商,依靠品类优势拥有议价权,来压低供应链成本。中游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自己配送食材,下游孵化食品供应链品牌,对生鲜进行初级加工,然后将处理好的多余产品送to B端。这样就能够实现产品质量与企业利润的双重保证。


但是天下没有永远不败的商业模式,永辉在21世纪头十年是绝对的创新标杆,但20年之后却遭到了一个更创新标杆的致命打击——社区团购。


2020年,巨头们裹挟着天量资本跑步入场,社区团购迅速崛起。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对传统业态形成致命打击, 一是便捷 ,在工作重压之下,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懒”,即使不想点外卖,也很少会专门去超市买肉买菜。


在社区团购的模式下,年轻人可以下班回来后在小区门口提货,或者直接选择配送到家。


二是因为便宜 ,在资本巨头们的烧钱补贴下,9毛9都能买到十几个鸡蛋。这个补贴力度之大,从巨头们的财报上就可见一斑。


根据海通国际预测,多多买菜业务相关GMV将于2021年达到1410亿元人民币,相关亏损达到300-400亿元。此外招银国际则预测,2Q21年美团优选预计亏损78亿元。


从永辉的财报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社区团购对于永辉的冲击。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毛利率为10.27%,同比下降4.69%,营收同比下滑11.74%,相比之下,食品用品业务上半年毛利率15.68%,同比减少3.54%,营收同比下滑3.02%。


未来,永辉能否对抗互联网资本巨头们的围剿,守好自己的大本营呢?这不仅关乎行业领先地位,更是直接关系到生死问题。



03

创一次、凉一次的艰难转型


不过这些年来,永辉也一直懂得“不进则退”的道理,不断地创新经营模式。可是往往是创一次、凉一次。


当互联网兴起,电商对传统大卖场形成全面冲击之时,永辉紧跟阿里“新零售”的战略步伐,继阿里盒马鲜生之后,推出了“超级物种”。


超级物种是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属于超市 餐厅的融合,开设鲑鱼工坊、波龙工坊、麦子工坊、生活厨房等八大类目,消费者可以购买生鲜品,当场让店员加工并在店内用餐。


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物种”,确实在发展初期时吸引了大波消费者,开业首日营收近20万元,一年就扩张至26家。


然而,看似风光无比的“独角兽”,实则却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毒角兽”。自2015年正式成立后,包含超级物种板块的永辉云创一直处于亏损状态,4年间累计亏损26.46亿元。


2019年以来,超级物种开始大幅调整,直到2021年4月,超级物种彻底关门,宣布失败。


那么这个“新零售标杆”,为啥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呢?



最关键的问题是,战略不清。


一开始超级物种就没有想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这与创始人的理念分歧有关。张轩宁看好线上新零售业务,即自己牵头创办的永辉云创,而张轩松看好线下传统连锁超市,即永辉云超。


尤其是随着超级物种的亏损加剧,兄弟两人之间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大,进而升级为永辉的发展方向和人事冲突。张轩松甚至还公开承认与张轩宁存在分歧。


张氏兄弟的冲突反过来也影响了永辉的发展,管理层的失和让超级物种始终处于一个极其割裂的状态,既想做餐饮又想做零售,既想做线上又想顾及好线下,这种“既要......又要.......”的结果就是,最后什么都没做好。


从线上来看,永辉没有搞清楚,“线上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提供一个网上购买渠道而已,还需要供应链、配送等各个方面的准备。


由于为线上订单空间预留不足,在为这部分用户配送时,往往还需要再从别的地方调货,这势必会大大降低送货速度、影响用户体验。


再从线下来看,永辉的超级物种出现了一个当代创业最典型的问题——看面子非常值钱,看里子极度烧钱。


在永辉,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后当场进行产品加工,还可以在店就餐,但要做餐饮,可是要占据相当空间的,这必然意味着坪效的较低。


尤其是相比于盒马三分之一划给餐饮,永辉的比例直接达到了二分之一,成本高难赚钱自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而且超级物种打的是精品超市的概念,瞄准中高端消费人群。因此选址多开在写字楼和高端商场附近,这些地方的典型特点就是“寸土寸金”。


以福州店为例,超级物种的选址在高价区域,租金大约是10元/平米,而正常超市的租金是1、2元/平米。


所以超级物种“吸金黑洞”的特质,也就不难理解了。



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创新 探索 永辉mini上,在疯狂扩张之后昙花一现。


2018年底,永辉超市提出了大卖场小型化以及小业态下沉的思路,推出了永辉mini店。在2019年的股东交流会上张轩松甚至定下了全年开出1000家mini店的目标。


但是在2020年开始,永辉mini就陷入了关店潮之中。继去年下半年关店302家之后,今年一季度mini店新闭店86家,至此,存量mini店已经仅剩70家。


Mini店折戟的原因,还是在于永辉战术不清。虽然在战略层面,mini店与大卖场协同运营的模式,可以互补不足,看起来十分正确。


但在实操层面,永辉却是盲目照搬大店的运营逻辑、流程和管理方式,缩小门店面积却用同样的商品结构和促销方式,挤进社区盲目开店。


而且由于永辉太过心急和激进,在没有跑通模式的情况下就快速开店,自然是开的越多、败的越多。


正应了那句老话,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04

最后的稻草能救命吗?


在把生鲜+餐饮、生鲜社区便利店、社区生鲜超市、超市到家等各类模式都玩了个遍(坑都踩了个遍)之后,永辉把希望押注在了仓储模式上。


今年5月1日,全国首家仓储会员店在福州开业。之后,永辉仓储店陆续在上海、四川、北京、河南等多地落户。截至目前,全国改店开业的仓储店已经有35家。


对此,有员工却给予了“开倒车”的评价。据一位老员工表示,从红标店到绿标店,再到精品店和超级物种,我们本来以为是越来越高端的进化,没想到超级物种失败了以后,新推出的仓储店又走到了红标店的老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像是在开倒车。



那么为啥兜兜转转,永辉又回到了原点呢?


据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的官方解释,当下零售市场已开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永辉将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民生超市的原点,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加强 科技 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让家庭主流顾客回到永辉的门店,在存量中做增量。


但民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据壹览商业报道,永辉仓储超市并不是永辉计划已久的产物,而是因为一个偶然。


此前福州奥体阳光店销售太烂,一万平米的营业面积日销只有数万元。后来死马当活马医,改造成仓储超市,没想到开业后销售额暴增近10倍!


这引起了永辉高层注意,这才成为重点项目并迅速推广全国。


那么,永辉仓储能成为它的救命稻草吗?


从目前来看,它的赚钱能力还有待跑通。


一方面,从毛利水平来看,永辉仓储超市当前的综合毛利率设定约为10%,低于普通大卖场的15%-20%的毛利水平。


那么,永辉需要如何“扩大销售”才能弥补如此薄利呢?


另一方面,从收入渠道来看,其他业内领先的仓储会员店之所以敢让利给消费者,是因为有会员费,而且这笔费用在利润构成中占比很大。


比如Costco,2019年的全球范围内的会员费收入达到了33.5亿美元,是永辉净利润的数倍;再如山姆会员店,2019年26家门店的年费收入就达到5.7亿,接近永辉超市2020年净利润的1/3。


但是,永辉仓储超市直接舍弃了这笔费用,将不收会员费当做一大宣传噱头。那么永辉未来如何才能赚到真金白银呢?


我对于一位资深投资人的话深以为然——“不会赚钱的商业模式,其实都是耍流氓。”



05

结语


永,长久,久远;辉,光也,辉煌之意。 永辉二字,寄托了创始人对这份事业永远辉煌的期待。


但天下哪有永远不败的神话呢?就像马化腾所言,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倒下。而巨人倒下时,体温还可能是暖的。


永辉当年的崛起,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红利。然而如今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2021年一季度,包括高鑫零售、步步高、华联超市在内的13家商超上市公司中,有超10家企业营收下滑,8家企业净利不足1亿元,除了永辉之外,沃尔玛、华润万家、家乐福、人人乐等的观点消息也是频频传出。


在衰落的赛道上,想跑出领先的速度,逆流而上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巨头越大、风险越大,而试错的空间也越小。


我们只能衷心地祝愿——永辉,加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