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 Thought

先讲一个好消息,关于智力(智商)的一个研究结论是:智力约一半源自遗传,即由基因决定,来自父母;而另一半则源自环境。
如果你因为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感到沮丧(其实环境因素我们也无法控制,但至少父母可以给子女创造环境,比如孟母三迁等),那还有第二个好消息,也就是本书的主题:理性(思考和行动)比智力更重要,而且是完全可以后天习得的,具有更强的可塑性;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反之亦然,智力平平的人也能做更正确的事情(优势和劣势的转换,大话题,以后再表)。

第一部分分析理性的概念,强调智力测试结果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整体,分析系统性的不理性现象的原因(理性障碍)。
首先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总统为例,作者认为布什总统是一个智力较高但理性能力不足的典型代表,并给出了具体的证据。
理性思考:树立恰当的目标,基于目标和信念采取恰当的行动,以及持有与可得证据相符合的信念。
理性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水平正常的情况下,无法理性的行动与思考。该定义包括个体在信念形成、判断信念一致性,以及根据目标采取行动等方面遇到困难。 作者提出“理性障碍”概念,以强调理性和智力之间的差异,就像用“阅读障碍”概念强调阅读能力与智力上的差异。
现有的智力研究成果:(1) 智力约一半源于遗传,由基因决定,另一半源自环境。 (2)我们知道智力对于人生成就很重要,但是人的命运轨迹由不是完全由智力来决定的。
”三重加工心智模型“:这是大脑的思维机制,由“双重加工心智模型“升级而来,双重加工对应于《思考,快与慢》中的快思考(直接,潜意识,自动化反应)和慢思考(意识);将慢思考进一步细分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算法心智是智力测试的考察对象,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而反省心智则体现了理性思维定势的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性不会体现在智力测试的结果中,而正是反省心智的差异,导致了“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电脑通过运行程序来完成任务,人脑则是通过运行“心智程序”来完成任务。所以电脑的效率和运行准确性依赖于清除可能的电脑病毒和安装高效的应用软件;人脑也是如此,思维和行动的理性依赖于清除大脑中“污化的心智程序”,并安装正确的心智程序。
我们对智力的过度关注,企图用智力去评价一个人的整体,形成了很多坏影响和错误引导,人们不自觉的诋毁智力低分者的尊严,因为人们倾向于“将智力测试分数与个人价值混为一谈”;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超高智商,而非卓越的其他心理品质,比如不注重对理性的追求。
“聪明人也会做蠢事”的本质原因是特定的大脑的运行模式,即“认知吝啬鬼”特点。认知资源总是有限,而大脑默认的加工模式是类型一加工,而类型一倾向于消耗尽可能少的认知资源,这就导致人类成为认知吝啬鬼,进而导致决策上的不理性。

备注:理性的三个方面是信念、目标和行动。关于信念,就想到了之前所读的《控制愤怒》,情绪控制的关键是意识到引发当下情绪的信念是什么,质疑并更新信念来控制情绪。用控制信念来控制情绪,扩展开,就是用控制信念控制行动。

“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即”懒惰是人之天性“,这种懒惰,源于认知资源的稀缺性。
大脑懒惰,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社会适应性,“进化并没有赋予人类完美理性,因为这不是进化的目标”,重要的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存活下来,所以才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适应性,而不是坚持笛卡尔的科学主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认知吝啬鬼的各种特征:启发性加工(环境、已有信息、信息类型、默认加工方式等,都会引导一个人的决策),框架效用(问题的表述方式会引导大脑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从而引导大脑的加工方式和结论;我们并不是完全依靠个人自主支配去思考和行动,而是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引导),我方立场信息加工(过度自信,我永远是正确的。倾向于仅仅基于 自我的视角 对情景进行评价,导致决策偏向自我的立场,例如评估证据、道德评判、评论他人等。这也是换位思考很难的原因);这些特征都没有包含在现有的智力测试中。
举几个例子:
(1)杰克正看着安妮,而安妮正看着乔治。杰克已婚,乔治未婚。请问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看着一位未婚人士? A是 B不是 C不确定
(2)球和球拍的总价是1.1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贵1美元。请问球的价格是多少?
(3)在日常生活中,驾驶机动车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乘坐飞机,但为什么我们会更害怕坐飞机而不是坐汽车?
一方面要意识到重要的认知吝啬鬼特征,另一方面是正确的认知这些特征的作用。这些认知吝啬鬼特征是一把双刃剑。以启发性加工为例,人生大部分的“洗熨衣服类”决策(吃喝玩乐等无关紧要的事情)依赖于启发性加工,这会降低生活和决策的难度;但是极端重要的少量决策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全部(结婚、生子、投资、工作等),如果依赖启发性加工进行后者决策,可能引导我们的生活误入歧途。所以 智慧在于,分清楚什么时候依赖大脑的自动化反应,什么时候该保持足够的理性,避免人生中极少数的重要选择不随波逐流。
如果我们在做决策和解决问题时(1)意识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2)多角度看问题和跨学科思考以打破框架,(2)完全析取推理(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那么认知吝啬鬼的诡计就无法得逞。
「以上三个题目的答案:(1)A,(2)0.05美元(3)飞机事故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所以获得了远大于发生概率大影响。」

第二部分最后一章介绍了认知吝啬鬼的另一个缺陷:“深思熟虑后依然战败”,具体有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反省心智没有战胜无意识系统,大脑中明明有后天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可以调用,可是在紧急情况下就完全被直觉反应所控制,而导致决策错误,典型的例子是小肯尼迪驾驶飞机,在迷雾中找不到正确的坐标,最终坠毁身亡。肯尼迪知道在危急情况下正确的救生方法,但是在那种场景下, 反省的、有意识的大脑却输给了无意识子系统的自动化反应 ,后天习得知识所教的正确做法没有替代直觉飞行思路,这是典型的 压制失败 的例子。
二是决策被情绪干扰,导致压制失败。典型的例子是“电车难题“和”人行天桥难题“(在《公正》公开课中也讲到了这个例子),前者是电车司机必须在二选一种做出选择,牺牲五个人还是牺牲一个人;后者是,电车前有五个人即将被撞到,你可以选择把人行天桥上的一个胖子推下去挡住电车,同样是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五个人。在这两个决策中的选择互相冲突(大部分人在第一个难题中选择牺牲一个人,但在第二个难题中选择牺牲五个人),这就是情绪的干扰,但是我们会自我辩护说这也是我们的理性选择。
意识系统会自我辩护,说彼此冲突的决策都是自己的有意识选择(我方立场加工)。当无意识心智左右了被试的行为反应时,个体常常察觉不到,反之,他们还常常为此争辩,认为他们作出的选择是经过审慎思考的、有理有据的选择。我们倾向于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寻求一个前后连贯如一的解释,全然不顾 多数决定与选择其实是由大脑无意识的信息加工过程所产生的 这一事实。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 我们会为无意识行为编造出虚构的理由,以证明它们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选择 。这种现象已被大量研究报告所证实。 人们为无意识行为虚构解释理由的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当人们 意识到大脑正在使用自动化子系统 时,认知方式才有发生改变的可能。
三是即使没有情绪干扰,依然可能存在压制失败,书中举例说明两种压制失败的原因,导致我们去作出不理性的选择:(1)绝对数量偏好战胜了理性规则,(2)已有的知识,阻碍了对本质逻辑的关注。

备注:之前读完《安德的游戏》,一直在想一句话“一个整体的人就是一场内战”,角度是人生成长过程;读完《超越智商》,也能从大脑的运行方式的角度看这句话,即大脑本身就是一个战场,大脑有多种加工类型,思考和决策需要留意默认的决策方式是否会导致错误,什么时候需要对自主心智进行压制,等等。

第三部分则来介绍如何做到理性思考和行动。具体而言,这一部分介绍了在概率论思维和科学思维中,大脑缺少两种重要心智程序,一是贝叶斯概率思维,二是可证伪性思维(反向思维)。
贝叶斯概:后验概率=相似率*先验概率(基础概率),进而介绍了两个主要的思维偏误,一是忽略备择假设(相似率的分母,备择即没有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反向思考能力,科学思考中的可证伪性思考;二是忽略基础概率,容易被显而易见的相似率过度吸引,从而导致概率估算的严重偏差。

备注:在读《超越智商》的过程中,单独写了一篇博文,介绍反向思考,此处不赘述。但是依然值得重提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的两个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反向思考(另外一个思想是跨学科思维)。

理性是可以习得的,而且比智力更有可塑性。
一种典型的方法是“改变环境以帮助认知吝啬鬼”,利用环境来创造更有利的默认选项。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自由专制政策”,默认选项有利于公众利益,但是又给民众拒绝的权利,比如默认接受遗体捐献政策可以大幅提高捐献比例,比如默认提供较小尺寸的食物可以控制肥胖文章。
备注:从如何提高理性,想到了之前读过的一本书《习惯的力量》,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怎样的方法论有助于习惯养成,一些具体的方法和这儿异曲同工,毕竟提高理性也是一种特殊的习惯养成。

2016.06.18 TJ
[email protected]
www.yukunwu.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