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宇宙并未加速膨胀,天体也并未远离,这或许才是真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编者按,暗物质的存在、红移假想的漏洞,宇宙加速膨胀有可能是错误的。

近代以来,我们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基于观测和计算,通过数据得出推论的。这些推论还不能成为真正的结论,还只是一种试验结果。哈勃的红移理论,更像是一种假说,虽然它主导了宇宙膨胀学说,但它仍旧是有漏洞的。

为了解释红移现象,目前的三种红移理论——多普勒红移、引力红移、宇宙学红移,最终推导得出的结论,相隔越远的天体红移就越明显;然而,当他们观测到红移的速度超过了光速时,这个理论就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宇宙的边界,微波背景辐射的红移指数已经达到1000,正常星系的红移达到0.1,最新发现的较远星系已经达到4。所有这些数据,都指向宇宙膨胀已经超越了光速这一结论! 很显然,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的膨胀不可能超过光速!因为如果超过了光速,我们根本不可能再接收到这些星系的光线,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看似能自圆其说的红移理论一再增加补丁,但由于出现了超光速的悖论,它甚至不能解释银河系中存在的恒星红移现象——相对于地球观测者,银河系中应该有一半红移,一半蓝移,而事实上蓝移的恒星非常少;它只能推断,整个仙女星系出现反常蓝移现象,银河系和仙女星系将碰撞的结论。

也就是说,现有宇宙膨胀理论必须得到修正。与大气光谱吸收线不同的是,大尺度之下,以太可能会改变光线的频率,而不会形成光谱吸收线。星系的距离越远,红移现象就越明显,或者说以太对光线的影响就越明显!

假定恒星在发光的时候,能够发出红外线到紫外线之间的连续均匀的光谱。众所周知,可见光只是连续光谱中的一小部分。当光线发生频率移动的时候,可见光的范围整体移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到达观测者的光线仍旧是从红外线到紫外线,而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红移可能根本不应该被观测到。

然而红移又被实实在在地观测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有一种常识性解释:那是因为红色光的波长较长,更容易穿过宇宙以太,而相同能量、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在太空长途旅程中被吸收了,所以恒星的光线呈现出红移的特点。

这里举一个例子,或许你会有更直观的理解,手机通讯电磁波,从2G到3G到4G,再到5G,它们的传输能力是不一样的。频率较低的2G信号,可以覆盖100公里(一座城市只需要一座2G基站),而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覆盖的范围就越小,比如5G信号只能覆盖200米——以成都为例,这座城市需要10万多座5G基站才能完成全覆盖。

也就是说,在相同能量下,波长越长、频率越低的电磁波,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可以传得更远。

由于广义相对论中光速具有30万公里每秒的恒定性,与宇宙膨胀超光速存在悖论,所以宇宙膨胀理论和红移理论需要被重新审视。

首先,为了帮助现代科学自圆其说,我们推出了暗物质影响红移这个思路,来修正宇宙膨胀还限定在光速之下的说法。

其次,若红移本身都是站不住脚的理论,那么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学说就失去了理论基础,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将被重新改写。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就不会将红移理论和宇宙膨胀学说视为神话,而是想方设法找到背后的真相。

我们可以假设,红移并不是天体互相远离,而是红光的穿透能力更强呢?也只有这种假设,才能够解决红移理论和宇宙膨胀所面临的悖论和困境。

既然红移可能并不代表天体相互远离,而是受其中的以太影响,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惊天大结论:宇宙根本没有膨胀!有可能它维持稳定,也有可能她正在收缩。

红移的程度决定于其间以太的量,相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使其红移值能达到1000,但它也没能超过光速,而宇宙大爆炸自然也是不存在的了。

这时需要重新构建一个广义相对论的宇宙模型,我们以光为宇宙的基础构架,任何物质都不能超过光速。我们的宇宙是由光构成的海绵体(形成一个光胶体),而物质世界会远离光,获得质量后,形成宇宙宏观世界。

可以假设的是,宇宙宏观世界或许可以正在收缩,逐渐远离光胶体,从而体现出红移的现象。与这种收缩对冲的是,宏观宇宙表现出的热寂现象。

这种假设是否成立,从逻辑上也许说的过去,但仍需要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论证。当一种思想摆脱传统束缚,打碎思想桎梏,人类文明的终极课题或许近在咫尺。

我是奔向地球d由佳,欢迎关注订阅,一起分享头脑中那些奇思妙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